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奶牛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产前3周称为围产前期,产后2周为围产后期。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最至天重要的一个时期.存这个阶段.奶牛经历了巨大的生理与代谢变化,以及一系列应激反映.如分娩、泌乳、日粮结构改变、饲养环境改变等,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脂肪粉、葡萄糖及丙二醇外源能量饲料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处于围产前期、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处理组日粮在对照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 g/d的过瘤胃脂肪粉(脂肪组)、葡萄糖(葡萄糖组)和丙二醇(丙二醇组),试验期30 d.结...  相似文献   

3.
<正>1围产前期饲养管理1.1围产前期饲养围产前期的饲养以保证奶牛健康为要点。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应逐步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这一方面可以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高精料型日粮,减少日粮结构突变造成的应激;另一方面,可为应对产后能量负平衡做一定的能量储备。围产前期奶牛机体组织内的蛋白质贮存不但有利于乳腺和胎儿的发育,同时也利于泌乳并能降低产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奶牛在围产期(分娩前后3周)经历妊娠、分娩、开始泌乳和日粮结构由高粗向高精转变等重要的生理和代谢变化过程,从而遭受一系列应激,同时机体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致使此阶段是奶牛疾病的高发阶段,因此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牧场的养殖效益。本文从内分泌、瘤胃功能、能量代谢、血钙和免疫力变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代谢变化特点,并讨论了围产前期和后期的营养需要,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围产期奶牛在饲养、分娩、兽医和繁殖管理方面应注意和执行的举措,以期改善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从而促进奶牛的健康养殖和提高牧场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产前21d至产后15d被称作围产期,围产期又被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最重要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奶牛经历分娩、产奶等重大生理变化,随之日粮结构和环境进行大幅度改变,奶牛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之下,其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代谢功能也随之改变,奶牛处于应激状态。此时,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奶牛在这个泌乳期的整个产奶量,以及发情、配种、怀孕等,决定着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引起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在围产期阶段要经历分娩、泌乳、日粮结构、环境改变等一系列应激,围产期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潜能发挥。所以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与否决定着奶牛整个泌乳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牧场的经济效益。1围产前期奶牛饲养管理(产前30天)  相似文献   

7.
正围产期属于奶牛不同生长阶段中比较重要的时期,所以在此阶段必须给予奶牛适宜且科学的营养管理,以保证奶牛的机体健康,并且发挥良好的泌乳能力,确保饲养场获得良好的饲养收益。围产期通常指的就是奶牛在生产前21d至生产之后21d的这段时间,其3周属于围产前期,生产中也成为干奶后期,后3周通常称为秘乳前期。围产期的奶牛已经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和饲养环境变化、分娩以及产奶等生理与代谢方面的变化,在规模化牧场的饲养生产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每日供应给奶牛日粮的营养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整个泌乳周期的产奶性能,也会对饲养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d至产后15d这段时间,围产期又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它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最重要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奶牛经历分娩、产奶等重大生理变化,随之日粮结构和环境进行大幅度改变,奶牛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之下,其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代谢功能也随之改变。在这一时期里,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奶牛在这个泌乳期的整个产奶量,以及发情、配种、怀孕等,决定着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引起奶牛户足够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d至产后15d这段时间,围产期又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它是奶牛生产周期中的最重要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奶牛经历分娩、产奶等重大生理变化,随之日粮结构和环境进行大幅度改变,奶牛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之下,其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代谢功能也随之改变。在这一时期里,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奶牛在这个泌乳期的整个产奶量,以及发情、配种、怀孕等,决定着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日到产后15日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日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日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李敏 《江西饲料》2014,(4):39-41
正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d到产后15d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d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d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2.
奶牛在生长发育、妊娠、生产和泌乳等不同生理时期,其营养需求、消化代谢都有所不同。根据奶牛不同生理时期可划分为犊牛、后备牛、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早期、泌乳盛期和泌乳后期等几个阶段。 围产期是指产前21 d到产后15 d。这一时期是根据奶牛阶段饲养理论和实践划分的。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泌乳、繁殖再生产的关键,因为它是奶牛生产和泌乳最重要时期,无论是内分泌,还是营养代谢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成年奶牛70%~80%发病及死亡在围产期,因此,围产期又被称为“病理期”。搞好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不但关系奶牛健康和本胎产奶量,甚至影响终生繁殖再生产能力,决定着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 1 围产前期饲养技术 围产期子宫内容物(胎儿、胎衣、胎水)重量猛增,母牛的代谢强度增加,同时母牛因分娩临近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还为泌乳做准备。营养物质要求浓度加大。日粮中干物质应为体重的3%,粗蛋白比维持需要量增加30%,Ca含量为80~90g,P含量为35~45g。粗精饲料干物质比应由65∶35提高到60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是奶牛的特殊生理时期,经历妊娠、产犊、泌乳、采食量和饲养环境剧烈变化,容易引起奶牛能量负平衡,同时也是酮病、真胃移位、胎衣不下等多种代谢性疾病高发期,对后续生产和繁殖性能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原因、影响和改善措施,旨在为围产期奶牛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采食量下降和营养不足是产生能量负平衡的主要原因,导致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力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合理的营养和管理调控措施,如根据奶牛围产期前后对饲料能量的不同需求,在保证日粮组成原料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日粮的营养成分,同时根据奶牛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调整饲养管理方案,从而改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不同阶段荷斯坦育成牛(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泌乳牛(1、2、5、9泌乳月)及围产期牛(围产前期、围产后期)的日粮Ca、P表观消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奶牛饲喂生产日粮,各阶段育成牛日粮Ca含量为8.8~9.4g/kg,P含量为3.1~3.2g/kg;各阶段泌乳牛日粮Ca含量为10.2~10.6g/kg,P含量为5.6g/kg;围产期牛各阶段Ca含量为10.6~14.0g/kg,P含量为3.8~5.6g/kg。研究结果表明,24月龄和12月龄育成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Ca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18月龄(P0.05),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8月龄(P0.01)。泌乳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随泌乳期的延长而降低,1泌乳月、2泌乳月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泌乳月、9泌乳月奶牛(P0.05),1泌乳月与2泌乳月及5泌乳月与9泌乳月之间的日粮Ca、P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围产后期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围产前期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P0.05)。研究结果显示,奶牛日粮Ca、P表观消化率受需要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适当控制日粮Ca、P含量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这一阶段,其中产前15天为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对母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健康和所产犊牛的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后15天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对围产期奶牛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抵抗力降低。极易患病,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奶牛历经了产犊与泌乳,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乳牛的生产性能。本试验就日粮能量水平对奶牛围产期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变化、产奶量、乳成分、体况及产后首次配种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其经济效益,探讨初产母牛围产期和泌乳前期合理的日粮能量水平配制,以期为夏季产犊奶牛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临产前的3周(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犊前15天至产犊后15天。奶牛在这30天中要经历干奶期、分娩期、泌乳期。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奶牛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应提高精料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保持日粮营养平衡,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因此,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陈波 《山东饲料》2009,(9):23-23
围产期是指奶牛从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的过渡时期,围产期奶牛要经过不同的生理阶段其最大特征是内分泌状态发生明显改变,从而为分娩和泌乳作好准备。这一阶段的饲粮对奶牛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予以特别关注。1、围产前期的饲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逐渐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以保证胎儿营养,另外注意饲料营养的平衡,避免奶牛产后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将30头健康的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NRC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千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生殖激素的剧烈变化影响奶牛的DMI,泌乳量,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并主要通过调整NEFA的去路,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很可能是通过生殖激素对奶牛的DMI、泌乳和能量平衡进行影响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20.
过瘤胃脂肪是复合性植物油经过三步系列化学反应制备的用于饲喂动物的新型绿色营养性饲料产品,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多年潜心研究而成。该产品在瘤胃内呈不溶性,不被降解,进入真胃和小肠后迅速高效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其脂肪酸比例满足肠道消化吸收所需的理想比例,因而在日粮中添加后不影响瘤胃pH值,不干扰瘤胃代谢及乙酸、丙酸比例。奶牛产犊后进入泌乳高峰期,高泌乳量导致对能量的需要很大,泌乳牛为维持其高水平的泌乳量,代偿动用体内脂肪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血液中酮体增加,使得在进入泌乳高峰期前1个月采食量受到抑制而开始下降。其结果是在采食以谷物为主精料型日粮条件下不能满足此时奶牛对能量的需要,奶牛体脂大量消耗、体重减轻,结局是产奶量下降,奶牛尤其是高产青年头胎牛淘汰率升高、使用寿命缩短、妊娠率降低和乳房炎发病率增加,最后导致奶牛生产成本增加和效益下降。饲喂传统日粮很难达到奶牛此时高能量需求,即使可以,也会由于过高比例精料导致瘤胃不良发酵加重胃肠负担,降低瘤胃pH值和纤维分解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日粮的消化率和动物本身的生产性能。饲喂高精料日粮也无法在生产中使用。如果日粮直接添加普通脂肪,动物采食后在瘤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