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伟 《农村百事通》2007,(20):40-40
近年来,果树棚室栽培发展迅速,为确保果树棚室栽培成功,果农应了解并掌握好以下八个方面:一、需冷量。所谓果树需冷量,即果树完成自然休眠所需要的0~7.2℃的小时累计数。不同树种和品种的需冷量不同,果树达不到各自的需冷量,就不能打破自然休眠。在果树的自然休眠期内搞棚室栽培是无效的,所以  相似文献   

2.
曹伟 《北京农业》2007,(34):27-28
<正>近年来,果树棚室栽培发展迅速,不论栽培面积,还是栽培树种、品种都在不断增加。成功的棚室栽培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反之,则造成较大的损失5。为确保果树棚室栽培成功,果农应了解掌握棚室栽培的8个方面。1需冷量所谓果树需冷量,即是果树完成自然休眠所需要的0~7.2℃的小时累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呼吸速率和呼吸途径的变化规律,明确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诱导的关系,为休眠调控技术如无休眠栽培和秋促早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解决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问题。【方法】以‘贝达’嫁接的3年生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为试材,采用专一性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测定葡萄冬芽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的变化,结合利用单芽扦插沙基培养法界定自然休眠诱导的进程,研究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葡萄冬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晚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且自然休眠深度浅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需冷量不同的‘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相同,呈单峰曲线,于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达最大值;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在自然休眠诱导结束时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和增幅略低于高需冷量的葡萄品种‘夏黑’。‘京蜜’和‘夏黑’两葡萄品种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冬芽底物氧化水平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不同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其自然休眠进程紧密相关,其中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随着自然休眠进程的推进迅速增加;低需冷量葡萄品种‘京蜜’冬芽底物氧化水平上的PPP、蛋白质脂肪-TCA和电子传递链水平上的交替途径等与自然休眠诱导密切相关的呼吸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都要略低于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的冬芽。【结论】在自然休眠诱导期间,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达最大值即峰值是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结束的标志。PPP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与容量及蛋白质脂肪-TCA途径的容量的迅速增加是葡萄冬芽进入自然休眠的关键,是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诱导期的标志性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解除落叶果树休眠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解除落叶果树休眠的方法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张运涛在热带和亚热带以及保护地果树栽培中,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尽管在选育低温需冷量品种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但仍需人工措施来弥补自然低温量之...  相似文献   

5.
<正> 1 需冷量问题。这是南方引种落叶果树成败的关键。所谓需冷量系指果树完成休眠时需要的低于7.2℃的低温时数。各种果树及各品种间,差别极大,从200~1500小时不等,若需冷量不能满足引种果树的需要,就会造成花芽枯死:或花多,但因花芽分化不良,大部为不完全花,坐果  相似文献   

6.
葡萄芽自然休眠期间的呼吸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芽呼吸代谢与自然休眠解除的关系,为葡萄人工休眠调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需冷量品种夏黑和低需冷量品种京蜜为试材,采取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休眠解除过程中芽的呼吸代谢变化。【结果】不同需冷量品种休眠期间芽的呼吸速率和各呼吸途径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而且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低需冷量品种京蜜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比高需冷量品种夏黑提前20 d左右,且变化更为迅速,只是变化幅度略小于夏黑。休眠期间总呼吸速率呈单曲线变化,当休眠解除时达到顶峰。底物水平上,糖酵解-三羧酸途径所占比例在休眠解除时大幅度增加。电子传递链水平上,剩余呼吸和交替途径在休眠解除时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低需冷量品种对低温刺激更为敏感。糖酵解-三羧酸途径是葡萄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因素,剩余呼吸和交替途径的激活在葡萄芽休眠解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枣设施栽培,运用0~7.2℃模型、≤7.2℃模型和犹他模型对京枣39、尜尜枣、伏脆蜜等20个红枣品种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估算出不同枣品种的需冷量,确定适宜枣休眠需冷量鉴定的主要模型。结果表明:京枣39、伏脆蜜、马牙白、尜尜枣、八月炸5个品种需冷量较小,适宜设施促早栽培,其需冷量范围在288~480h。京枣39在10月下旬进入休眠,11月下旬结束休眠。疙瘩脆、骏枣、辣椒枣、大灰枣、胎里红、七月鲜、宁阳圆红枣、冬枣、露脆9个品种需冷量较大,范围在576~874h。新郑铃枣、六月鲜、金丝新2号、蜂蜜罐、早脆王、乳脆蜜6个品种需冷量最大,范围874h,约在1月中旬结束休眠。20个品种按需冷量的大小分为3个等级,即874h,576~874h和288~480h,适宜枣休眠需冷量估算的模型是0~7.2℃模型。  相似文献   

8.
由于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低温积累量不足,果树需冷量不够,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其生长发育以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发,但往往不整齐,时间滞长,坐果率低。生产中普遍存在扣棚时间不当,尤其是过早扣棚而致大棚果树栽培失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油桃适应性强,进入结果期早,在我国栽培比较广泛。油桃休眠需冷量少,适合在保护地栽培,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果树品种之一。一、设施栽培油桃的品种选择设施栽培的油桃要选择休眠浅、需冷量低、生育期短、成熟早、花粉多、易成花、色泽艳丽、  相似文献   

10.
秋冬季自然休眠是北方落叶果树重要特性和发育阶段.落叶果树进入休眠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表现,而打破休眠也必须有一定的低温需求量才能完成树体内部物质转化.近年来,桃、葡萄、杏、李等果树的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其原有的冬季低温自然休眠的模式被打破,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保护地栽培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等.为此,将生产上破除果树休眠的人工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果树需冷量一般是指果树休眠期对低温的需要量,常以0℃~7.2℃的低温积累的小时数表示。树种不同、品种不同,其需冷量不同。如桃的需冷量为600小时~1000小时;大樱桃的需冷量为1000小时~1200小时;杏的需冷量为600小时~800小时。桃树中的华光、曙光、艳光的需冷量为680小时~700小时;早红霞、早红艳的需冷量为700小时;瑞光2号、3号、5号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棠不同品种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23-4525
[目的]为日本海棠春节催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种不同需冷量评价模式,研究4个日本海棠品种的需冷量。[结果]4个日本海棠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差异较大,复长寿、银长寿在12月上旬,长寿冠在12月下旬,世界一在1月上旬。按照7.2℃模式,供试日本海棠品种的需冷量为383.0~916.0 h,差别在2倍以上,世界一的需冷量最高。不同日本海棠品种的成花率与处理的低温时数呈正相关。需冷量是日本海棠促成栽培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在菏泽气象条件下,采用7.2℃模式测定日本海棠的需冷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5—2020年上海郊区10个气象站小时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满足葡萄450 h、750 h、1 050 h、1 350 h(≤7.2℃模型)需冷量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结果表明:满足需冷量4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时间分布,最早为2009年12月22日,最晚为2020年1月16日,年际间差异为23 d;满足需冷量7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时间分布,最早为2010年1月8日,最晚为2020年2月6日,年际间差异为29 d;2016年以来结束自然休眠时间偏晚的年份有增多趋势。满足需冷量4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空间分布,最早为崇明(12月30日),最晚为宝山(1月6日),空间差异为7 d;满足需冷量7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空间分布,最早为崇明(1月15日),最晚为浦东(1月23日),空间差异为8 d。葡萄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年际差异明显大于空间差异,年际差异和空间差异随需冷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偏晚,西部、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葡萄结束自然休眠时间偏早;2007年以来有部分气象站未满足需冷量(1 050 h以上)的条件。该结果可为上海地区葡萄引种、促成栽培品种选育和确定覆膜时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覆盖时间(1)需冷量大多数甜樱桃品种需冷量在600-1300h。不同品种需冷量不同,一般中国樱桃需冷量较小,甜樱桃需冷量较大。在华北地区,自然情况下,大多数甜樱桃品种落叶后45~50d即可度过自然休眠期。  相似文献   

15.
设施果树品种选择原则①促成栽培,应选择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以利提早上市;延迟栽培则应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②选择自然休眠期短、需冷量低、易人工打破休眠的品种,以进行早期或超早期保护生产。③选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白花结实率高、易丰产的品种。④以鲜食为主,选个大、色艳、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测定与田间栽培相结合,研究了92个桃品种的需冷量;研究了川南不同海拔高度地区0~7.2℃的有效低温量。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之间需冷量差异较大,介于400~1300h之间,多数介于650~950h;花芽需冷量400~1300h,叶芽需冷量400~600h,同一品种花芽需冷量高于叶芽。(2)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果树休眠期间,川南海拔300m(李庄)地区有效低温量508h,海拔450m(南广)地区有效低温量748h,海拔650m(屏山富荣)地区有效低温量980h。  相似文献   

17.
<正>设施果树品种选择原则①促成栽培,应选择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以利提早上市;延迟栽培则应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②选择自然休眠期短、需冷量低、易人工打破休眠的品种,以进行早期或超早期保护生产。③选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易丰产的品种。④以鲜食为主,选个大、色艳、酸甜适口、商品性强及  相似文献   

18.
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不同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依此为基础,根据0℃~7.2℃模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测算出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杏的需冷量为860~910h。这为各地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桃树休眠特性与温室栽培升温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8年,采用盆栽桃树分批移入温室的方法,在河北省永年县研究了不同桃品种通过自然休眠的日期,需冷量和不同升温期对叶芽,花芽萌发进程的影响并确定了供试品种萌芽所需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20.
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不同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依此为基础,根据0℃~7.2℃模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测算出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杏的需冷量为860~910h。这为各地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