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北陆蓝莓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进行研究,于2022年4—7月,分别在露地和温室2种环境下对北陆蓝莓4种水平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单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25±1)、(20±1)、(12±1)和(10±1) d。在个体水平,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23,属于集中开花模式,具有较高的相对开花强度,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12。温室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较露地蓝莓种群提前约30 d。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17±1)、(12±1)、(10±1)和(10±1) d。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45,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23。北陆蓝莓单花具有特殊的花部结构,其形状呈坛状、铃形,根据花瓣开口大小可分为4个阶段,即开花前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开花末期。开花前期花瓣顶部未见开口;开花初期花瓣顶部开口1~2 mm,开花盛期花瓣顶部开口3~5 mm,开花末期,花瓣脱落。花序水平上开花数与坐果数、花期...  相似文献   

2.
以中熟和晚熟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为实验材料,采用碘-碘化钾(Z_2-KI)法和TTC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1)不同熟性披碱草的花粉活力存在差异,但其变化趋势有一定相似之处。在开花当天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并能维持3d~4d,花粉寿命为6d~7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1d~3d;(2)比较披碱草不同花期的花粉活力及花粉寿命发现,始花期和末花期的花粉寿命短,但盛花期的花粉寿命较长;(3)在开花当天柱头便有极强的可授性,能维持2d~3d,最佳可授期和传粉期为开花后1d~3d。  相似文献   

3.
云南黄素馨的开花习性与传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云南黄素馨的利用提供依据,野外定点观察了云南黄素馨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物候、开花动态、访花昆虫的行为及访花频率,并对其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云南黄素馨的种群花期为2-4月中旬;单花花期为4~11d,其中重瓣花8~11d,单瓣花4~8d.2)在花未开时,其花粉活力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凤仙花属植物以花色多样化和具有两侧对称花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双子叶的兰科植物".总状凤仙花(Impatiens racemose)花冠黄色,明亮醒目,花香清新淡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地区,生长在海拔1700~2400 m的林下及路旁沟渠,可用作花坛、花境的镶边植物或室内盆栽植物,其全株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但迄今尚未见对其开花及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报道.论文研究了总状凤仙花的花部形态、发育动态及繁殖生物学特征,可为总状凤仙花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新品种培育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总状凤仙花为材料,采用形态观察法、TTC染色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方法对其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探究.[结果](1)总状凤仙花的花期为6—9月,分为花芽萌动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结实期6个时期,共持续48~50 d;单花期一般持续8~10 d;初花期(0 d)花粉生活力最高(90.77%),此时柱头具有可授性;雄蕊先熟;初花期持续0.5~1 d,盛花期持续3~4.5 d,末花期持续0.5~1 d.(2)花粉胚珠比为551.79,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以异交型为主,其特征为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盛花期传粉昆虫较多,主要为膜翅目蜂类、膜翅目蚁类和双翅目蝇类;其中三条熊蜂为最有效的传粉者.(4)传粉通道中通道长度为(15.73±0.62)mm,通道宽度为(7.83±0.40)mm,通道高度为(5.30±0.17)mm;花蜜中花蜜量为(0.39±0.04)μL,含糖量为19.50%,能够满足小型昆虫的传粉需求.(5)6种处理中异株异花授粉试验的结实率最高,达93.33%;总状凤仙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结论](1)总状凤仙花的花器官结构、花色、花香和花蜜量等特性不断演化与三条熊蜂的传粉方式相适应.(2)自交与异交传粉机制均是总状凤仙花长期演化所产生的繁殖机制.(3)总状凤仙花有性繁殖过程易受到花粉限制和缺乏有效传粉媒介,因此通过繁殖补偿机制来推动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补充蝇子草属的染色体数据,并为蝇子草属的系统分类以及探讨多倍化现象、多倍化物种形成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植物细胞学常规压片法对3种蝇子草属(Silene sp.)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以及核型进行了首次研究报道。【结果】3种蝇子草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12,中期染色体数目、核型公式及核型分别为:喜马拉雅蝇子草(S. himalay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4x=48m,核型为1A;喇嘛蝇子草(S. lamarum)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19m+5sm,核型为2A;墨脱蝇子草(S. namlaensis)的染色体数目为2n=72,核型公式为2n=6x=72m,核型为1A。【结论】中国西南地区的蝇子草种间存在倍性变化,具有多倍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独叶草种群有性生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白山独叶草种群的生殖物候、开花结果率、花粉活力、果实特性、种子发芽率、花期和果期的生物量配置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独叶草种群为花先叶开放植物,其盛花期、结果盛期、果实成熟盛期分别为05-11,06-30和07-21,花期长达29d,果期长达59d,生殖期为108d;(2)独叶草种群的开花率及结果率分别为13.20%和40.59%,但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大,金背杜鹃林下独叶草种群的开花率及结果率均较高,分别为25.32%和65.85%,而牛皮桦林下独叶草种群的开花率及结果率仅为6.92%和2.08%;(3)独叶草种群果实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千果重分别为0.667cm,0.111cm和1.780g,果实大小群落间差异不显著,而千果重差异显著;(4)独叶草种群花期和果期的生物量配置中,根状茎所占的比例较大,均超过50%,而生殖构件花、果所占的比例最小,约5%;(5)独叶草种群花粉萌发率只有4.01%,室内种子发芽率为零。  相似文献   

7.
滇牡丹的开花特征及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种群数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香格里拉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3a的连续观察,运用花粉活力检测、柱头可授期检测、花粉—胚珠比(P/O)、套袋试验等分析其开花特征及繁育系统.结果表明:滇牡丹种群整体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单花花期6~9d,花朵虫食率高并促进雄蕊提前散粉;正常发育的滇牡丹花瓣打开1~2 d后自内向外开始散粉,可持续5~6 d,常温下花粉活力持续时间较长,柱头在花瓣打开前1d至打开后3d授粉成功率均较高,散粉滞后可认为是雄蕊后熟;P/O值为(6 124 ~9713):1,花粉量大,为较高授粉成功率提供了可能性;繁育系统中不同套袋试验表明,滇牡丹不存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具有较弱的风媒传粉能力,同株异花能产生少量种子,但种子量少且饱满度较低,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和自然杂交结实率最高.繁育系统研究认为滇牡丹应为以昆虫为主要媒介的异花传粉植物,自然条件下种子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昆虫传粉活动.  相似文献   

8.
两个油橄榄品种的开花特性及橄榄园花粉流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甘肃省武都区油橄榄坐果率低、产量低的原因,以当地主栽品种‘莱星’和‘鄂植8号’为试验材料,观察油橄榄花期物候、单花特征及开放进程,检测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进行油橄榄园花粉散布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园5月进入花期,花期持续约12d,散粉盛期约3d;油橄榄单花微小,花瓣4枚,雄蕊2枚,雌蕊1枚,单花开放约3d;油橄榄花粉流密度分布在水平方向无显著差异,垂直方向随高度增加显著减少.温度是影响油橄榄园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与开花植株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0**、r=0.827**);日照强度是影响油橄榄散粉的主要气象因子,与花粉流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1*).油橄榄单花花粉量约90 000粒,胚珠4枚,P/O值约22 500;散粉初期‘莱星’和‘鄂植8号’花粉活力分别为(97.23±2.05)%和(95.21±1.05)%,散粉后24h下降至(60.41±1.54)%和(60.11±1.63)%;花后24h内,两品种柱头具有强可授性,花后约48h柱头可授性显著下降.甘肃省武都区油橄榄坐果率受花粉限制,不受传粉限制,花后24h内是最佳授粉期.  相似文献   

9.
师东  张爱勤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8):1549-1553
[目的]耳叶补血草是蓝雪科补血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药用和观赏价值.但其结实率极低影响了种群的繁殖.[方法]通过野外观测、荧光染色等手段对其花部特征、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状况等进行研究,以探讨耳叶补血草在传粉、受精过程中影响种子形成的因素.[结果]耳叶补血草的单花寿命较短仅1d,开花和散粉都集中在早上;花柱5枚,柱头丝状,但柱头花粉数量少且自花粉滞溜严重.自然状况下,花粉落置在柱头上5h后开始萌发,10 h时花粉管长约为花柱长度的1/4,20 h时花粉管达到花柱的2/3处,25~30 h花粉管到达子房.异花授粉比自花授粉有着较高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结论]耳叶补血草较多的花柱数目并没有增强雌蕊的授粉能力.柱头较差的花粉粘着力、自花粉滞留严重,且挤占花柱通道而抑制异花粉的萌发和生长,成为耳叶补血草传粉受精方面影响结实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比较了云南会泽Pb/Zn矿区和非矿区上的毛萼蝇子草(Silene pubicalycina)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含重金属的常规培养基上,非矿区毛萼蝇子草根际细菌数量极显著高于矿区,种群多样性也大于矿区,矿区和非矿区毛萼蝇子草根际细菌种群组成及优势种群不同;在含Pb或Cd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矿区毛萼蝇子草根际耐Pb细菌和耐Cd细菌的数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矿区,对Pb、Cd的耐受程度和种群多样性也明显高于非矿区,矿区和非矿区毛萼蝇子草根际耐Pb细菌和耐Cd细菌种群组成及优势种群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