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芹 《新农村》2001,(5):17-17
1.加强消毒防病夏秋蚕期气候多变、蚕期间隔短,一般具有蚕病多,病情重的特点。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蚕前消毒抓得狠,中间消毒抓得勤,结束消毒抓得紧。做到养一次蚕,消一次毒,蚕体蚕座和养蚕环境常用药品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2.
蚕消毒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预防蚕病的消毒方法,从蚕室蚕具、蚕座、蚕体、养蚕前、蚕期中、回山等不同部位和时期总结了其具体的消毒技术,以期为蚕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4,(17):31-31
为控制后期蚕病发生,每天使用2次新鲜石灰粉加灭僵灵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已发病的每天使用2次以上。对发生细菌病的要添食克蚕菌等抗菌素,加强蝇蛆病防治,可使用灭蚕蝇添食或体喷。用药时间在4-5龄期,即4龄期的第三天和5龄期的第二、四、六及上蔟各1次。添食方法:每毫升灭蚕蝇药液加水500毫升,均匀喷洒于5公斤桑叶。  相似文献   

4.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77-177,179
蚕业生产中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桑叶质量不高、防病意识淡薄等是造成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消毒防病,消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体的抵抗力;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提高防病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蚕病等。  相似文献   

5.
刘太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77-2178
概括了做好宣传,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做好养蚕前的彻底消毒,搞好补催青,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蚕体蚕座消毒,保温保湿,做好眠起处理,公平分蚕是保证小蚕共育圆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预防蚕病,加强管理 严格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做好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的消毒工作,可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水上清液喷雾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抵抗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蚕种,避免闷热天气对蚕舍的影响,保持蚕房适温适湿、空气新鲜、蚕座清洁。在壮蚕期添食氯霉素,每龄1—2次,每毫升中应含氯霉素500单位。  相似文献   

7.
舒城 《油气储运》2005,(8):53-53
夏蚕结束后,加强对桑园的栽培管理是提高秋叶产量和质量,夺取早秋蚕高产的基础因此,广大蚕农应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农村科技》2004,(5):19-19
在蚕、茧生产过程中,蚕病的防治非常重要。蚕体较小且密集,在饲育过程中,如其中有一头蚕发生蚕病,即可相互传染,蔓延整个蚕室,且可传播至一批蚕,造成严重的损失。如何防治蚕发生蚕病,提高单产,最主要的是在“防”字上,即做好消毒工作,消灭传染病菌,使蚕座蚕室中不带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分析养好夏、秋蚕的指导思想及思路,提出解决对策,即选用优良蚕品种、严格消毒防病、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蚕农药中毒等。  相似文献   

10.
<正>一要严格消毒防病。养蚕前要全面打扫,按照"三消一熏"的要求严格消毒。1~3龄期要多用防僵粉和干燥材料,每龄眠、起和盛食期给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保持蚕座干燥。蚕眠后要及时用三七糠止桑。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6,(16):101-102
蚕病为害一直是农村原蚕点原蚕生产的最大威胁。秋蚕期多变的气象环境、低劣的桑叶品质、猖獗的病害敌害增大蚕病为害秋期原蚕生产的风险,必须针对秋蚕期迥异于春期的生态特点,采取强化消毒防病,切断传染途径;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育环境;防治桑园害虫,严防农药中毒;及时诊断病蚕,控制病势蔓延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秋期原蚕生产蚕作安全,谋取秋期原蚕制种量增、质优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夏蚕期,气温较高,桑叶质量差,病原体数量多,蚕体极易感染病害。养好夏蚕的技术措施是:1.严格消毒夏蚕病害多,有细菌病、僵病、曲霉病、蝇蛆病等。通常对病毒性病害,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消毒蚕座;对细菌病,可添食500倍的氯霉素;对僵病,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对蝇蛆病,可向蚕体喷300倍的灭蚕蝇或添食500倍的灭蚕蝇。2.控制温湿度夏蚕大蚕期,外界气温高,室外应搭遮荫棚,每天下午3~4时喷井水降温。必要时,也可利用风扇降温。3.合理用叶桑树夏伐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提高叶质和产量。夏蚕采叶,1~2龄应采新条的适熟叶;3龄开始采疏芽叶。4.加强管理夏蚕若采用防干纸育或薄膜覆盖育技术,每天应喂叶3~4次。大蚕期温度高时,要  相似文献   

13.
在蚕桑生产中,小蚕的饲养十分关键,小蚕饲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蚕的饲养管理,进一步影响蚕的抗性和蚕茧产量。本文阐述了小蚕标准化饲养技术,具体包括温湿度管理、小蚕桑叶采集与喂食量、扩座与匀座、蚕体及蚕座消毒、药物添食、眠起处理、提青、晌食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蚕桑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配套蚕药筛选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试验与农村中试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自国内近年研制的常用蚕药中筛选出防病效果好、无环境污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蚕用消毒剂“845”、蚕用氯霉素、灭蚕蝇三种优良蚕药。蚕用消毒剂“845”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等病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用于蚕室蚕具及蚕体蚕座消毒;蚕用氯霉素对防治蚕期败血病效果显,用于蚕期添食;灭蚕蝇对防治家蚕蝇蛆病有特效,用于蚕期添食或体喷,将三种高效蚕药按单张蚕种的用  相似文献   

15.
蚕体蚕座消毒 新鲜石灰粉 给桑前用纱布或喷粉器将新鲜石灰粉在蚕座上均匀地撒一薄层,10分钟后给桑,从3龄开始第龄中撒1次。发生病毒时,每天撒1-2次。  相似文献   

16.
为夺取秋茧高产,阐述了晚秋蚕的防毒措施及饲养管理技术,小蚕期要求抓好温湿度管理、良桑饱食、给桑球、小蚕眠起管理、饷食处理等措施;大蚕期要求控制温湿度、通风换气、加强蚕座释放、确保吃足吃饱上簇、加强分批处理、防病、适时上簇等,最后实现晚秋蚕茧高产、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山市蚕病发生越来越趋于严重的现象,分析其发病主客观原因,提出强化消毒防病意识,严格消毒程序,加强饲养管理,推广强抗性蚕品种,建立蚕病预警机制等综合防治措施,为蚕农防治蚕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储宜秀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67-167,202
综合防治蚕病是确保蚕茧丰产丰收的关键所在。介绍了严格消毒、加强饲育管理、加强桑园管理等防治技术,为蚕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包括:重视蚕种催青、补催青及收蚁工作,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选择适龄适熟叶饲养,做到眠起齐、蚕座匀,消毒防病工作贯彻始终。通过精心处理好这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可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以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张芳秋 《河南农业》2014,(21):16-16
<正>秋季是蚕病多发的季节,河南省蚕区因秋季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蚕茧丰收至关重要。一、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一)蚕区消毒防病意识淡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目前,河南省蚕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普遍淡薄,蚕室蚕具消毒工作不彻底,已经养过了春夏两季蚕后,蚕室蚕具和环境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