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麦越冬前适时冬灌是保苗安全越冬,早春防旱、防倒春寒的重要措施,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还可以促进越冬期的根系发育,巩固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并为第2年返青期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另外,冬灌可以塌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冻害严蕈的年份增产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正冬小麦越冬死苗经常发生,死苗率低于10%时影响不大,而高于20%时就会造成减产。一、小麦冬春死苗原因1.不利的气候条件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是许多地区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因素。夏秋季若降雨少,土壤底墒不足,冬春又少雨雪、多寒风,会加剧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再加上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2.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  相似文献   

3.
小麦适时冬灌,既能平抑地温,增强抗寒能力,防止冻害死苗,有利于麦田全安越冬;又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为翌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冬灌必须因地制宜,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苗情、土壤、地力等因素,做到灵活进行,兴利除弊。合理冬灌的技术要点如下:1冬灌的适宜时间因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较大,故冬灌的具体时间不能都以季节来定,应以当地当时的气温确定为宜。小麦冬灌的适宜时间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群众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若田间耕作质量差、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麦苗越冬前易出现黄苗死苗现象,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从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麦苗发黄、死苗的原因,提出了预防补救措施,为确保小麦苗齐苗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臧虎生 《种子科技》2024,(2):134-136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构成了威胁。因此,需要科学改进小麦栽培和越冬管理技术,通过处理土壤为优质麦种提供养料充足且安全的生长环境,在小麦生长到成熟全过程的田间管理中落实好科学施肥的观念。栽培管理中整地质量、品种选择、水肥运筹和病虫草害防治环节的改进能为麦苗越冬提供全面的保障,为小麦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从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整地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小麦栽培技术要点,阐述了小麦越冬管理技术,并以青岛市即墨区为例,介绍了即墨区小麦高产、优产的种植经验,以期促进小麦产业发展,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事件回顾2013年秋播,陕西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岐山县某公司在岐山县马江村繁育九麦四号小麦种子,共播种10.2hm2涉及46个农户。九麦四号原种统一由委托公司提供,农户分户播种。2014年1月25日前后,种植田块普遍出现植株发黄枯死现象,农户认为是品种原因,委托公司认为是因农户未按栽培要求种植。经多次协商无效,2014年2月15日,在相关执法部门的主持下,市县农技部门进行了田间实际情况调查。经查,该村种植的所有九麦四号小麦,在越冬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受冻死苗现象,小麦叶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16年甘肃河东地区14县(区)64个小麦条锈病春季病情指数样本资料和38个病田率资料,以冬季12~2月2、3、4~15d滑动平均气温最小值分布区间确定冬季最冷时段,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基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和病田率的越冬气象条件统计模型。综合两种方法统计结果,得出甘肃河东地区小麦适宜越冬的温度指标为冬季最冷时段7d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同时前期降水量越多、最冷时段空气相对湿度越大,适宜的温度值越低。研究为当地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积极开展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流行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来几种药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小麦根腐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以全消药肥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各施1 kg/667m2防效最好,其次是越冬期施1 kg/667m2.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监测点及全区小麦苗情的调查,小麦进入越冬期以来,旺苗面积占20%,弱苗田块几乎没有,部分田块杂草多,病虫害越冬基数大,给春季麦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埋下隐患。还有部分田块出现轻微冻害,春季管理要结合受害田块的情况,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一般田块不施返青肥,根据苗情追施拔节孕穗肥,以满足小麦生长及灌浆期产量形成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0.
小麦死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文兰 《种业导刊》2009,(4):30-30,32
小麦死苗是生产上经常出现的现象,往往造成缺苗断垄,白地增多,严重影响基本苗和最终产量。为减少死苗,笔者在深入分析小麦死苗原因的同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玲  于执国  谭胜利 《种子科技》2010,28(11):37-39
<正>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冻害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减少冻害损失,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现将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冬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暖冬”现象不断出现,小麦红蜘蛛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加上红蜘蛛虫体较小,易被忽视,而一般杀虫剂防治效果不理想,使得红蜘蛛为害程度日益加重,逐渐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情况小麦减产15%~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70%。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小麦红蜘蛛消长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基本摸清了其发生特点,并寻找到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较大提升了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2010年11月份以来连续出现多次寒潮,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多,光照时数不足,有效积温比往年明显偏少,造成河南部分地区小麦尤其是播期偏晚的小麦冬前和越冬期生长量不足,其中豫西、豫北地区小麦生育进程整体偏晚3~5d.但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加之整体墒情不错,苗情将会持续转好.总体来说,当前河南省小麦苗情总体弱于2010年.那么如何进行2011年的小麦冬前管理,促使小麦生长,打好丰产架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7,23(4):91-92
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尤其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以上。过高的冬前积温,对于不同播期和不同生态区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黄淮冬麦区播种偏早的小麦可能形成麦苗过旺。据2006年调查,部分早播麦田冬前苗高达50cm以上,少数麦田出现冬前拔节现象,穗分化进程过快,个别麦苗越冬前达到小花分化期。由于温度高,少数早播麦田生长量过大,冬前出现封垄,部分地块出现苗倒伏。生长过旺的麦田,麦苗素质差,抗寒能力明显降低。翌年早春遇冻害或突然发生的低温天气,易造成大量死苗、死茎或小穗发育不全,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少数麦田可能毁种绝收。北部冬麦区早播的小麦……  相似文献   

15.
李连贵 《作物杂志》1999,15(2):31-31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实行小麦间作越冬菠菜套种生姜是1994~1998年开展间作套种试验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新模式,推广面积200hm2以上,约占姜田面积的85%,小麦、生姜、菠菜纯收入共2万元/hm2左右。且生姜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本地区农业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1种植规格以生姜为主茬,按生姜行距70cm,在种小麦前作垄,垄的两边各种两行小麦,行距20ck,播种量105~120kg/hm2,于10月5日前播完。垄背为生姜套种行,在10月上旬先播一茬越冬菠菜,翌年清明节前收获。谷雨前4月中旬当5cm处地温稳定通过15~18℃时,在垄背播种1行生姜,株距15cm,密度1071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正>1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越冬幼虫一般在地下10cm,当地温达到10℃以上时才破茧活动,15℃左右时开始大量化蛹,17~20℃时成虫大量羽化,所以春季的温度变化能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迟早。另外,雨水也常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春季3~4月多雨,土壤湿润,幼虫容易破茧出土、化蛹、羽化,小麦吸浆虫发生量就多,小麦受害就偏重。反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秋季中后期雨水较多,气温较往年偏高,小麦在播种时,确保了足墒下种,播种较早的部分麦田播种密度较大,播后又遇降雨,从而加速了小麦的生长,个别田块有旺长趋势,为了保障小麦安全越冬,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小麦的播深以3.5cm为宜。播种太深,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出苗迟,麦苗生长弱,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甚至出苗率低,地中茎多节,无分蘖和次生根,越冬死苗率高。播种过深造成的危害,采取追肥浇水等措施,亦收不到补救效果,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小麦的播种不宜过深。我县的魏桥镇西刘村是我公司的小麦良繁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扶桑安全越冬二法扶桑花朵大,花色多,花期长,单瓣重瓣都很美丽,重瓣有朱槿牡丹之美称。扶桑原产热带,非常怕冷。因越冬困难,往往夏买冬扔,近年来对它冷落了。这里介绍两种越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春季是小麦迅速生长形成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但一些麦田由于冬前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原因,常常造成死苗,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小麦春季死苗的一些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