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2.
3.
刍议农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16-17
从近年来《农学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出发 ,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检查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以期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的农学基础知识和《农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使该课程真正成为农科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4.
5.
6.
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还需要真正的了解“三农”,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案例,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农学专业产生全新的认知和全面了解。本文针对提升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意见,以期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已有创新能力的研究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虽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以农学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因此,适应现代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农学类研究生人才,就必须对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及其提升策略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要深入实施“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是传统农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北方旱作传统农学理论及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而 且南方农业也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两朝,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要了解古代农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情况,最完整的资料还是要依据古农书”(1) 。当时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农书空前增多。王毓瑚先生的《中国农学书录》中,收 入宋代以前的农书仅有六十多种,宋元时期突增至一百三十多种。宋代农书有105种,元代 则出现了三部好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是农书… 相似文献
10.
11.
为适应我院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传统农学专业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磋商与研讨,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改的切入点,是基本要素改革的重头戏。面对重视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本国策及即将来临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传统的农学专业应抓住难得的机遇,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为尽快实现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转移的培养目标,专业课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造、强化、提高的对策。调整、改造《育种学》,重点开好《种子学》;重点改造、提高《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统一编排《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强化《植物营养与施肥》及植物保护学科群,并定位为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相似文献
12.
13.
适宜于基础研究发展的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研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和探讨了基础研究的基本特征以及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提出一种适宜于基础研究发展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目前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的氮肥肥效反应,以期为我国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在CNKI论文中,选取最近3年各地区小麦的氮肥施用量和小麦的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北春小麦区氮肥肥效平均为15.00 kg/kg,属氮肥高效;西北冬春小麦区氮肥肥效为4.00~10.50 kg/kg,氮肥的增产效果不如东北春小麦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区氮肥肥效为6.70~14.00 kg/kg,氮肥的增产效应也较为明显;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氮肥肥效为11.19~13.39 kg/kg;西南冬小麦区氮肥肥效为6.44 kg/kg,氮肥的增产效果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结论]氮肥肥效在我国不同生态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氮肥的施用过程中,要因地施肥,不仅使得小麦增产稳产,而且可避免资源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其解决途径,旨在促进该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创新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在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不适应。笔者经过研究提出了政府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