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云南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1年内有4次危害:a.1~2月在海拔1600m以下,越冬代粘虫危害玉米、小麦、黄豆和绿肥;b.4~5月,海拔1300~2000m范围内,1代粘虫危害小麦;c.6~7月,海拔1000~3200m地区,2代粘虫危害水稻、玉米、陆稻、小麦、青棵和燕麦等;d.8~9月,海拔1000m以下,3代粘虫危害晚稻。一般来说,4~5月麦子正处于成熟期,故云南对1代粘虫往往不予防治。因此,仅对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粘虫的预测预报水平和适时防治其危害,试将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发生趋势的回归统计预测预报研究予以总结。为方便有关生产单位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所有的回归预测式均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2.
<正> 粘虫一代幼虫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我县常年发生面积30万亩,大发生年份在40万亩以上。据实验测定,一般年份小麦减产3—5%,大发生年份减产10—15%,每年损失小麦750万斤左右,对生产威胁很大。为了提高对粘虫一代幼虫的预测预报效果,更好地指导防治,我们在历年经验测报的基础上,用病虫害数理统计的符号相关选择法,对我站14年来积累的与发生程度有关的主要因素加以判断。初步分析得出,影  相似文献   

3.
<正> 粘虫是小麦后期的暴食性害虫,常造成严重减产.摸清粘虫发生量的规律,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县11年来粘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田间幼虫密度与蛾量、水分积分指数的关系,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式.现分述于后:一、预报因子的挑选及方程的建立影响麦田粘虫发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蛾量、雨日、雨量、粘虫天敌、蜜源植物、早春温度等,尤其是蛾量、雨日和雨量对发生量影响较大.因蛾量是虫源基础,一头雌蛾  相似文献   

4.
小麦粘虫的虫情测报工作,以往主要以糖醋诱蛾法为主,但该方法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为能提供更加准确的测报数据,初步研究了性诱剂测报粘虫的方法。结果表明,粘虫性诱剂能较准确地预测预报粘虫迁入蛾量和发蛾消长。  相似文献   

5.
Fuzzy控制理论在粘虫数量预报中的应用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粘虫发生数量预报过程模拟成一个Fuzzy控制系统,预报依据作为系统的输入,发生量作为系统的输出。根据历年粘虫发生资料,建立了Fuzzy控制预报模型。结果实测值全部落入预报区间内,对扬州市6个县36年次的历史资料也进行了验证预报,符合率为34/36×100=94%。  相似文献   

6.
粘虫(又名行军虫、剃枝虫)属鳞翅目、夜蛾科,近年云南省绝大部分地区是二代粘虫发生危害。粘虫的迁飞行、杂食性、突发性特征给云南省玉米、小麦、水稻、陆稻、甘蔗等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失。如何及早监测预报,以便科学指导防控工作,减少危害损失是当前云南省粘虫防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粘虫是南阳地区小麦生产的大敌。近年来连续严重发生为害,全区发生面积常达200—400万亩,占全区麦播面积的25—50%,对夺取小麦高产威胁很大。为了提高测报水平,掌握防治粘虫的主动权,我们根据十多年来积累的资料,对麦田粘虫发生为害程度的予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粘虫是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本地历年来都有发生,对小麦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掌握粘虫的虫态发育历期,提供预测预报的依据,进行防治,我组对粘虫个体发育的历期及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室内和室外(养虫笼饲养)的初步观察。现将粘虫在张渡湖地区主要为害代第一代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卵一、卵的历期:观察方法是于成虫发生期(三月上旬至四月中旬),在晚上从田间捕回成虫,放在室外养虫笼内饲养,待成虫产卵后,对卵的历期进行了观察。其观察记载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2-2013年西安市7个区县地面观测站5~7月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西安市植保站玉米粘虫发生面积资料,用干燥度指标作为影响玉米粘虫发生程度的重要气候因素,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建立玉米粘虫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对西安市2012年、2013年玉米粘虫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实际业务预报及决策部门及早部署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丰南县1981~1990年粘虫田间发生的调查资料,经回报检验,10a 粘虫发生情况的回报准确率均为90%,明显高于经验预报,而且能在粘虫实际发生前1个月做出定量预报,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18年实测数据,在APPLE Ⅱ PLUS微型机上制定了黑龙江省南部地区麦地粘虫发生趋势的短期预报数学模式。 用得出的模式对全省1965-1984年的粘虫发生作回溯预报,符合率达85%。在1985和1986两年对粘虫发生趋势作提前半月的预报,与后来的  相似文献   

12.
粘虫作为我国重要灾害之一,在上世纪大量繁殖,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一旦发生,就会大面积受灾.对于粘虫的防治工作,需要掌握粘虫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是预防粘虫灾害的主要措施.本文将根据粘虫的生活习性,分析粘虫的危害性,对北方地区如何预测预报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粘虫是辽宁省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个别年分也为害水稻。常因其突发性和暴食性,造成严重减产。本地区周年发生两次为害,第一次(二代)系常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72%,第二次(三代)系偶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20%。为准确地做好二代、三代预测预报,以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为依据,试将锦州地区粘虫发生世代、虫源性质及大发生因子进行探讨,供粘虫预测预报工作参考。一、发生世代(一)成虫消长依据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本地区最早始见成虫于3月25日(1959年),最晚终见成虫于11月16日(1961年)。周年出现4次成虫峰期,分布于4月中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84-86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前,麦田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麦田蚜虫、粘虫、地下害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河南省小麦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使小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高产优质,现指出了几种麦田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南阳是第一代粘虫常发区,主要危害小麦.为了给粘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我们于1979-1980年,在南阳市郊区对麦田粘虫各虫态在自然情况下的生命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一、通过在麦田内进行定点和不定点随  相似文献   

18.
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夜盗虫。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粘虫常以幼虫蚕食作物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的作物叶片吃光。建平县有粘虫发生的年份较多,为实现早防、早治,降低防治成本,采取对粘虫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是一项及时掌握防治有利时机,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事半功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州2001-2012年共12a小麦赤霉病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湖州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因子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考虑前期气象条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用本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10d天气预报结论,结合前期天气实况,对未来10d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模型紧密联系预报产品特点和预报服务实际,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正> 粘虫是我区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沿淮怀远、五河、固镇等县的湖洼地发生尤为严重,对小麦均衡增产威胁很大。常年因粘虫为害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