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业再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问题,它涉及到林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上对林业再生产进行系统地考察,旨在弄清林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林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优先发展目标序列,以及对应于目标序列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所有制结构、经营模式和经济运行机制。从微观上对林业再生产进行系统地考察,则是为了弄清林业企业(或生产单位)距离林业生产力最优配置的结构偏差等问题,以及解决这此问题的基本对策。林业再生产研究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题,必须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  相似文献   

2.
怎样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讨和掌握林业经济结构的特征,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很有必要。本文拟以近几年云南省林业经济结构状态为例,就此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一、农林牧结合的复合结构是林业经济结构的外部特征。林业经济结构是部门性结构,其含意是,在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与外部和林业自身每个结构部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的数量比例。林业经济结构是由农业的进一步分  相似文献   

3.
中央的两个农业文件中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个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又指出:“坚决、完整的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林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农业种植业一样,是有生命的物质再生产,整个林业生产过程,就是生物(植物)和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再生产是林业再生产的基础和物质内容。和其他再生产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性。在进行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时,针对它本身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再生产类型,就成为林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林业经济界同仁。一、“化长为短”,进行“分段型”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森林资源再生产周期长,所需投资大。“只有经过长时期以后,才会获得有益的成果,并且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周转,对有些种类的树木来说,需要150年才能完全周转一次。”(《马恩全集》第24卷,第271--272页)漫长的生产周期,给林业经营带来了许  相似文献   

5.
赵总理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讲话,系统阐述了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我们要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从林业的实际出发,明确林业科学技术的主攻方向。林业是以森林为对象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受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6.
(一)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不能停止生产。生产总是要不间断地进行。对于生产,如果我们不是把它看成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把它看作是一个不断的运动,那么,每一次生产便都是上一次生产的更新和重复,因而同时又都是再生产。林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因而,林业再生产也就是国民经济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林业再生产的目的,是否可以用这样的概括来表述:在高度技术基础上,积极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对人类的多种效益,切实保证满足整个社会对木材和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 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在现代化大农业生产中,林业在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产值指标不仅是制定经营方针的依据,也是林业以至整个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林业产值的概念,是指生产值的价值及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率,包括这两方面的含义。它又分现实产值与理论产值两个范畴。顾名思义,林业理论产值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森林公益效能价值计量的研究,使人们对  相似文献   

8.
我们最近邀请了教学、生产、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等十几位同志,大家本着科研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的精神,提出了一些林业经济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林业的概念、范畴;林业的特点,特别是,如中国林业具有哪些特点; 2.森林资源再生产的理论问题; 3.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发展方向; 4.林业所有制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其理论问题; 5.林业经济结构问题; 6.社会主义条件下林价、木材价格与地租问题; 7.森林生态经济与林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 林木的折价转让是目前集体林区出现的林木生产者在资源市场通过对林木计价并转让给经营者的一种经济行为。这种林木产品的等价交换表明了我国林业生产(主要指森林资源的再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的出现和发展是林业传统经营方式的一个新突破,必将对林区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中,南方私有林区曾有过对林木资源的转让,即买卖青山。  相似文献   

10.
皖西大别山区庭院林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庭院经济(国外称作“庄园经济”)是专指村民在其房前屋后和庭院内的闲置土地上,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土壤、光能和农闲期间富裕劳力,采用多功能、多层次、高效益的绿色植物(包括养殖业)自然再生产的经营方式,形成长、短期效益兼顾的多种结构、多级开发利用的经营模式。庭院林业  相似文献   

11.
(一) 森工企业是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随着对林业再认识的提高和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森工企业正由单纯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走上以“营林为基础”的轨道。作为服务于生产的财务、会计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一转变。但到目前森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仍没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基本沿用工业的模式,弊病很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把一个完整的林业再生产过程,在财务、会计上被人为地分割为两种不同的管  相似文献   

12.
林业再生产是有规律的。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必须与林业再生产规律相适应。只有这样,林业企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以林业企业再生产为核心的整个林业部门再生产,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一、林业再生产规律林业再生产规律有两个方面。其一,林业再生产是商品生产;其二,林业再生产具有层次性,存在着宏观林业再生产、中观林业再生产和微观林业再生产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林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体制下,林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无不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国家计划、统购统销、对林业收入的"剥夺性"分配机制(林业再生产资金转化为工业积累资金)等,这是造成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体制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70年代末以来,林业改革逐步深化,包括林业"三定"、流通体制改革、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内,构成林业新体制的主体内容。在建立社会主义林业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许多改革的任务,重点是三方面──理顺产权关系、构造林业市场体系、重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徐相江  金玉娟 《林业科技》1993,13(3):19-20,14
要搞好森林经营管理,首先要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它并不取决于自身,而是取决于它的环境,它的环境就是林场。林场是一个小的生态经济系统.它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建筑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所以由林场这个林业细胞到整个林业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和林业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进而产生了精准农业、精准林业等概念。从林业上来说,飞行作业是林业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林业企业森林资产损失管理的必要性森林资产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内容的财产。森林资产损失就是作为资产的森林资源被毁坏,而导致其价值的减少。森林资产作为林业企业的主要资产和林业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加强对它的损失管理非常必要。一是林业企业再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首先,林业企业再生产是商品生产,受价值规律所支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生产者在生产商品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平,随着改革开放、揭活经济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高效农业的思路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北方落叶果区普遍出现了果树热。就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看法: 林果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它的特殊性在于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和经济条件的好坏,加上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不同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别,因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体制下 ,林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国家计划、统购统销、对林业收入的剥夺性分配机制 (林业再生产资金转化为工业积累资金 )等 ,这是造成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体制效率低下、动力机制弱化的重要原因。 70年代末以来 ,林业改革逐步深化 ,包括林业“三定”、流通体制改革、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改革在内 ,构成林业新体制的主体内容。从 90年代初开始的林业市场化改革进程 ,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商品化经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总体上看 ,中国林业市场化改革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任务 ,重点要在理顺产权关系、构造市场体系、重塑政府职能等三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林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特点,及经济、自然标准,从山西省八大石山林区和丘陵山区坡耕地格局出发,在调查分析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林种划分模式,确定山西省林种结构为:防护林43%、用材林27%,经济林25%、特用林5%。  相似文献   

20.
城市林业发展建设具有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它的活动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改造,组成它们主要物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具有自然属性;它的活动又能满足人类的身心健康需要的文化艺术享受,因而又具有文化属性。因此,衡量城市林业的属性和功能,就产生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指标。城市林业,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生态环境系统。由于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