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2.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高产田夏播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豆商花5号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设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穴/hm~2共5个双粒播种密度和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30.00万穴/hm~2共5个单粒播种密度,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夏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高产田夏花生适宜的种植方式与密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单粒播花生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显著多于双粒播,单株生产力显著高于双粒播;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仁品质影响不显著;单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22.50万~30.00万穴/hm~2,双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18.75万~22.50万穴/hm~2,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单双粒播种分别在27.14万、20.68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达5 349.08,5 282.47 kg/hm~2,且单粒播产量高于双粒播,适用于高水肥田。  相似文献   

3.
林下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花10号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幼龄果园间作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密度为18.0万穴/hm~2和21.0万穴/hm~2时,单株生产力高,单株结果数多,饱满度较高,单位面积结果数多,因而产量最高。由试验数据结合趋势图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20.40万穴/hm~2,产量为2 899.35 kg/hm~2,较双粒穴播对照节种32.0%、增产7.38%。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质下密度和化控对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79-1283
为探明不同土质下,花生高产适宜的密度和化控时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18.0万、22.5万穴/hm~2)和化控(25,30,35,40 cm)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壤土下,高密度比常规密度下主茎高、饱果率显著增加,总分枝数、单株生产力显著减少,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仁率减少但不显著,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化控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在25 cm处理时产量最高。沙土下,高密度比常规密度下主茎高显著增加,单株生产力显著减少,其他性状变化不显著,高密度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密度;随化控株高增加,花生产量增加,仅在40 cm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壤土在18.0万穴/hm~2,化控株高25 cm处理时产量最高,为6 532.20 kg/hm~2,沙土在22.5万穴/hm~2,化控株高40 cm处理时产量最高,为5 625.00 kg/hm~2。  相似文献   

5.
高纬度生态区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6,(5):28-3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吉花4号和普通型花生品种吉花19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单粒精播密度对花生成苗情况、植株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确定两者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两花生品种的主茎高和侧枝长表现相对稳定,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荚果产量相应降低,饱果率、果重、荚果产量和产值则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在密度18.00万穴/hm~2时,两花生品种荚果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7.73%和8.0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节种20%;在密度15.75万穴/hm~2和18.00万穴/hm~2时总效益最大,较对照分别增收11.13%和11.71%。本试验利用密度-产量回归方程得到珍珠豆型吉花4号最高产量是4 744.18 kg/hm~2,相应密度为18.69万穴/hm~2;普通型吉花19最高产量是5 982.02 kg/hm~2,相应密度为19.19万穴/hm~2,较吉花4号高产、高效、耐密。  相似文献   

6.
在张家川县山旱区进行了马铃薯垄上微沟不同地膜和不同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黑色地膜种植密度为52 500穴/hm~2产量最高,为35 700 kg/hm~2,较白色普通膜种植密度为45 000穴/hm~2增产25.9%,其次是白色降解膜种植密度为52 500穴/hm2,较白色普通膜种植密度为45 000穴/hm~2增产16.9%,应在张家川县山旱区主推马铃薯垄上微沟种植密度为52 500穴/hm~2黑色地膜和白色降解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 kg/hm~2、150.0 kg/hm~2、112.5 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 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4.50万株/hm~2、6.75万株/hm~2、9.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和0.0 kg/hm~2、112.5 kg/hm~2、225.0 kg/hm~2和337.5 kg/hm~24种施氮水平,分析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供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6.75万株/hm~2。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干物质重,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不施氮和112.5 kg/hm~2施氮处理,但是与施氮量225.0 kg/hm~2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施氮水平。方差分析显示,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两者互作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榆中县进行西芹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西芹生育期、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西芹的单株重呈增加趋势,折合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西芹的粗纤维含量减少,口感变差,品质下降。榆中县西芹最佳种植密度为111 165株/hm~2(按垄幅60 cm,垄面宽40 cm,垄沟宽20 cm起垄覆膜,每垄按行距30 cm、株距30 cm种2行),该密度下,西芹单株重达1.71kg,折合产量为159 675 kg/hm~2,产值达95 805元/hm~2。  相似文献   

10.
开展豫花22新品种播种期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夏花生应突出早播,西华县夏花生种植时间应提前到6月10日播种结束,种植密度以19.5万~21.0万穴/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出有利于发挥杂交油菜单株生产优势,获得高产优质、适宜大面积应用推广的栽培密度,以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试材,设置7个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水条件下,栽培密度19.5万株/hm~2平均产量最高,为2 762.10 kg/hm~2;栽培密度16.5万株/hm~2平均产量次之,为2 584.95 kg/hm~2;栽培密度22.5万株/hm~2产量位居第三,为2 563.55 kg/hm~2;栽培密度4.5万株/hm~2产量最低。随着密度增大,产量逐步增高,当密度达到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而当密度高于或低于19.5万株/hm~2时,受群体质量的影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烟后种植不同密度的苦荞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主茎节数、一级分枝、茎粗、千粒重等生物性状影响不显著,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表现出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 366.79 kg/hm~2;其次为150万株/hm~2,达2 133.44 kg/hm~2;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产量最低,仅为1 733.42 kg/hm~2;种植密度由135万株/hm~2增加到150万株/hm~2,产量呈有所降低的趋势。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烟后种植苦荞的最佳种植密度控制在135万~150万株/hm~2,烟后苦荞田间生长的综合生物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密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并阐明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耐密性,以远杂9102、远杂6号、豫花23号、DF12、商花4号和商花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1.125×10~5~3.600×10~5株(穴)/hm~2不同处理,对花生单粒密植、双粒密植及密植情况下配置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花生品种密植均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双粒播种的商花4号、商花6号、远杂9102、豫花23号种植密度达到2.25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DF12和远杂6号则在密度达到2.700×10~5穴/hm~2时产量最高。6个品种在1.800×10~5穴/hm~2密度以下时,双粒播种的产量高于单粒播种的产量,但在2.700×10~5穴/hm~2时,除豫花23号以外,其他5个品种单粒播种产量高于双粒播种的产量。在达到一定密度情况下,单、双粒播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大花生品种商花6号在密植的情况下(2.250×10~5穴/hm~2),单粒等行种植产量最高;小花生品种远杂9102在密植的情况下(2.700×10~5穴/hm~2),单粒宽窄行种植产量最高。密植情况下,单株结果数减少,但饱果率、出仁率明显增加,商品性变好,花生株高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油菜品种,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2016年通过对引进的11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以及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以筛选出各性状较优的油菜品种华协1号。2017年用华协1号进行密度试验,共设置4个密度处理(23.82万、29.25万、33.75万、43.65万穴/hm~2),筛选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华协1号产量为3 776.7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47%,华协1号与对照品种青杂5号成熟日期相同,且丰产性、稳定性较强,故华协1号为最优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品种的播种密度为33.75万穴/hm~2(67.5万株/hm~2)时,油菜产量较对照青杂5号29.25万穴/hm~2有大幅度提高,产量可达3 784.5 kg/hm~2。故在该地区华协1号播种密度为33.75万穴/hm~2时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花生品种白院花2号在吉林省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垄宽和密度对白院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院花2号在大垄双行播种,垄宽90cm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6万穴·hm-2,荚果产量达到3 226.7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新品种吉粳513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N 150、200、250 kg/hm~2)和栽插密度(33.33万、22.22万、16.6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显著影响吉粳513的有效穗数,而对穗实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00 kg/hm~2和插秧密度为22.22万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9.43×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在此条件下,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其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垄距对广薯87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食用红心甘薯新品种广薯8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处理对甘薯藤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垄距的增大,藤叶产量也逐渐上升;在95 cm垄距处理时,藤叶产量达最大值,为12 656.3 kg/hm~2。因此,可通过适量加大垄距的宽度来提高藤叶产量。随着垄距的增大,鲜薯产量逐渐上升;当垄距为90 cm时,鲜薯产量达最大,为34 875.0 kg/hm~2。但垄距达95 cm时,产量反而开始降低。[结论]综合考虑,在西南丘陵地区甘薯机械化起垄时,垄距为90 cm时广薯87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单粒精播模式下种植密度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生单粒精播模式下,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播种,研究不同密度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9.50万~21.00万株/hm2,其中以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处理的个体与群体结构协调合理,为花生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花生栽培技术落后以及生产水平较为低下的问题,采用麦后平播、起垄种植、起垄覆膜以及起垄液态膜四种种植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特性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腹膜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单株生产力以及荚果产量等产量性状,其产量达到了6343.32kg/hm~2,比麦后平播技术增加了19.20%。  相似文献   

20.
为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湘优109在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的高产种植提供参考,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栽培对杂交水稻湘优10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湘优109播期4月19日、密度18万穴/hm~2互作的产量最高,为8 900.00kg/hm~2。湘优109在孟溪镇播期应控制在4月19日前后,密度保证在18万穴/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