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北京农业》2005,(6):29-30
家禽业的发展变化 1.品种结构的变化 从我国的家禽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情况看,未来的家禽业还是以饲养蛋鸡为主,肉鸡饲养业发展次之,水禽饲养将有较大发展,其中蛋鸭和鹅发展较快.鹅、蛋鸭、土鸡、优质黄羽肉鸡是优势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开发潜力,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珍禽类宜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背景下,现代农业日益成为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题.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必要的前提,商品化和信息化是发展目标.但是目前农业发展中效益低下、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服务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要摆脱困境、促进发展,政府、企业和相关主体必须通力合作,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健全服务支持体系,完善经营机制来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3.
魏翔  李卫东    杨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40-10044
银川市具有发展运动休闲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建设运动休闲城市是银川市发挥比较优势、对接未来市场发展的前瞻性选择,是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性举措.研究通过国内外运动休闲城市发展模式分析,提出银川市建设运动休闲城市的基本模式和战略.认为银川市应实施整合、盘活、提升三大战略,发挥集群优势,打造体系化的运动休闲发展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同时通过构建特色产品体系、调整优化空间发展格局、营造运动休闲氛围等策略实现运动休闲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文娟 《农家参谋》2022,(6):102-104
近年来,以高质量发展为代表的新发展理念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新道路.随着市场结构逐步改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对产业提出了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己成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是文化振兴的必然体现,也符合市场需求.文旅融合发展在不同乡村中陆...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中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作用.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路径来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时,同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可以装备和带动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也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受阻.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快补齐,这样才能实现同步推进“三化”发展,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找出阻碍的瓶颈,及时对症下药.文章通过分析贵港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和全国一样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初步显现、支柱产业作用明显加强,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受益程度不高、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趋势与现状.提出了确立战略地位、强化政府作为、发展行业协会、促进产业集聚、扩大对外开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地处我国南疆,是移民汇集,文化交汇、演替的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文化特色浓郁.海南具有独特的开发历史和独到的地理位置;粤海通道的发展及东线高速铁路的建设、航天城的建立和三沙市的成立、博鳌国际论坛的召开以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都给海南旅游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海南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今后海南应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体育竞技、生态旅游、康体旅游、特色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会展、节庆旅游,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娱乐业,体现休闲文化,增加产业链.做大做强做精海南的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从沟域经济发展模式谈北京沟域经济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沟域经济建设存在自然风光引导、特色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展示等六种模式.各种模式存在发展导向科学、发展趋势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的特点.但是在沟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特色不突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今后,还应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政策推动,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特色品牌,坚持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走在前列,探讨研究其发展动因、特征及影响对促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经济学等多种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动因:从农业信息收集发布方式、服务、立法、政策、利益分配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特征;此外,还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即网络化、综合化、全程化、农业管理自动化.给发达国家农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证明 ,谷糜病毒病毒原的传毒介体为灰飞虱 (L aodel phax striatella Fallen) ,不能经卵传毒 ,生物学测定及田间调查表明 ,该病毒病的症状在谷糜上略有不同 ,二者均表现为矮化、丛生、花叶、后期叶片变红 ,这与小麦丛矮病显著不同 ;谷子还表现硬穗症状。寄主范围与小麦丛矮病一致。EL ISA及免疫电镜测定结果表明 ,该病毒与小麦丛矮病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结果证实该病毒为小麦丛矮病毒 (WRSV) ,又称北方禾谷花叶病毒 (NCMV)。  相似文献   

12.
粳性糜子淀粉与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粳糜为试验材料,小米为对照,采用碱提取法制备淀粉,研究粳糜与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粳糜淀粉颗粒与小米淀粉相似,大多呈棱角圆滑的多面体型,颗粒粒径为4.32-11.04μm,淀粉晶型为A型,结晶度为35.625%-40.050%,比小米淀粉(32.58%±0.96%)高;粳糜淀粉的平均冻融析水率(52.1%)与小米淀粉(53.5%±0.24%)相似,冻融稳定性差;粳糜淀粉的峰值黏度(均值0.953 Pa·s)小于小米淀粉(1.169 Pa·s),抗老化能力(0.595 Pa·s)高于小米淀粉(1.144 Pa·s),但糊化温度(78.296℃)比小米淀粉(76.20℃)高;粳糜淀粉凝胶的硬度(1018.1 g)和弹性(0.86 mm)大于小米淀粉凝胶,黏聚性(0.39)小于小米淀粉凝胶(0.43).  相似文献   

13.
It is shown that millet crops in growing regions are infested with a wide range of dicotyledonous weed species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The biologically most acceptable herbicides of the available set registered for the crop are Elant EC, Magnum WG, and Dicopur Top SL. Improvement of the assortment assumes the use of combined herbicides with a broadened spectrum of active ingredients.  相似文献   

14.
谷子是在我国种植历史最悠久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伴随谷子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研究谷子的功能基 因将成为谷子研究的热点。谷子属C4植物,并且与水稻的基因组共线性高等特性亦会增加对谷子的研究热情。构建 谷子功能基因组饱和的突变体库,既能为谷子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材料,亦能为谷子功能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的解 析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因素和辐射因素诱发构建突变体库的方法是获得谷子突变体库主要的有效手段。通过阐述构 建谷子突变体库的目的和意义,综述了诱变技术在创造谷子突变体和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刁现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7):3261-3263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农作物,栽培历史超过8 000年,粟(谷子)、黍(黍稷、糜子)、稻(水稻Oryza sativa L.)、麦(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菽(大豆Glycine max(Linn.) Merr.)被称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五谷”[1-2],而谷子和黍稷在“五谷”中位列重要位置,可见这两种作物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考古学证据的积累证明,黍稷的驯化早于谷子,在8 000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黍稷就已经在黄河流域广泛栽培;而谷子的驯化略晚于黍稷,在距今6 000— 7 000年前被广泛栽培。已有证据表明,这两个作物均起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在水稻尚未传到北方,小麦尚未引入中国的农耕文化形成早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谷子和黍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3-4],数千年来它们一直是中国北方旱作生态农业的主栽作物。随着小麦的引入特别是玉米(Zea mays L.)和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引入中国后,谷子和黍稷的栽培面积逐渐减小,但仍然在旱作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黍稷均抗旱性突出,早在1927年,美国学者Shantz等[5]研究证明谷子和黍稷是禾谷类作物中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环境友好作物。随着世界范围的水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对水肥高消耗主栽作物所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认识的加深,大家重新认识到谷子和黍稷在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谷子和其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因其小的二倍体基因组和易于实验室操作的株型,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抗旱耐逆研究和C4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作物[6-7]。 由于谷子和黍稷只是北方旱作区的区域经济重要作物,研究投入和团队力量有限,这两个作物的基础研究同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相差很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正规论文一年也没有几篇,基础研究极为薄弱。在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谷子和黍稷的基础研究有了显著提升。谷子野生祖先青狗尾草、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的群体结构得到了解析[8-11],促进了谷子和黍稷资源研究和育种水平的提升。《中国农业科学》本期以谷子黍稷专题形式发表谷子和黍稷基础研究的5篇文章,报道了从品种资源多样性、抗旱耐逆、营养高效和主要病害抗性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说明中国谷子和黍稷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大的起色。 中国有着丰富的黍稷资源,虽然已构建了黍稷的核心种质[12],并且也开展了一些资源的多样性研究和分类,但主要是依据农艺表型性状[13],覆盖较广范围资源基于基因组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期专题发表的连帅等作者利用SSR标记对黍稷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分析了来自国内外的192份黍稷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来源广泛;所用SSR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较全面地解析了黍稷基因组变异的本底,基本清楚了10个地理群黍稷资源的遗传关系。该工作对于黍稷资源管理、育种和遗传研究杂交组合配置,以及黍稷的起源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黑穗病是黍稷的最主要病害,本期发表的周瑜等作者的工作,不仅为读者提供了黍稷黑穗病抗性鉴定的新结果,更给出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在接种病菌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等活性变化,得出了拔节期和灌浆期PAL活性、抽穗期和灌浆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抽穗期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灌浆期的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等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定黍稷对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这对黍稷抗病育种和资源鉴定有重要参考意义,是对黍稷资源抗黑穗病鉴定[14]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谷子是公认的抗旱耐逆营养高效作物,传统的谷子抗旱耐逆研究主要是资源的抗旱耐盐鉴定[15-16],虽然近年来发表了几篇抗旱相关QTL发掘和表达分析的文章[17-18],但从单基因水平分析的研究还很少。本期谷子糜子专题发表了秦玉海等在谷子耐逆相关基因SibZIP42转录因子的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证明 SibZIP42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相对于野生型在种子萌发时期耐盐性显著提高,在种子萌发后期SibZIP42转基因株系相比于野生型对ABA处理的敏感性增强,说明SibZIP42可能是通过ABA信号途径正向调控植物的耐盐性。《中国农业科学》本期发表的陈二影等利用79个夏谷品种对苗期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发现不同谷子品种苗期氮效率差异显著,且西北春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差异最大,华北夏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最大,为深入研究谷子的氮素营养机理和克隆氮素营养高效相关基因提供了基础,也是在谷子营养高效资源鉴定方面的首篇文章。谷瘟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而且近年来有愈发严重的趋势[19],本期谷子黍稷专题发表的李志江等作者在谷瘟病方面的工作不仅鉴定出了多个高抗谷瘟病的抗源品种,而且构建了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的谷子标准品种体系,对今后的谷瘟病小种鉴定和谷子不同产区小种类型分析和抗病育种与栽培有指导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驯化的作物,谷子和黍稷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物。谷子和黍稷的抗旱耐逆性强,合成干物质需水少[5],被称为应对未来日益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和环境友好作物[20]。近年来,谷子和野生祖先青狗尾草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禾谷类耐逆和C4光合作用研究新的模式作物[6],这些都增加了谷子和黍稷的世界关注度。中国是谷子和黍稷的遗传多样性中心,拥有最丰富的遗传资源[2],也是世界上谷子和黍稷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的谷子和黍稷基础研究理应走在国际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作物及膳食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谷子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进展已获得国际高度关注,并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谷子遗传学会议[6]。《中国农业科学》本期谷子黍稷专题发表的5篇文章,必将进一步促进谷子和黍稷的基础研究工作,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17.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of the leaf area of millet and buckwheat plants is determined in field experiments with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in various doses and combinations on chernozem soils in the steppe zone of the Southern Urals. The maximum millet leaf area of 37400 m2/ha is noted in the heading stag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90P90 and that of buckwheat 36200 m2/ha in the flowering stag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60.  相似文献   

18.
谷子动态育种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态育种方法是广大育种工作者近几年探索出的实用性较强的谷子育种方法,是以对光温反应不敏感的品种资源为基础,选择纬度、海拔高度差异较大的地点,进行异地循环选择,进一步驯化,改造后代的适应性,选育出适应性较强的品种。许多品种都是由动态育种方法选育而成,如豫谷1号,豫谷2号,豫谷5号,豫谷13号等。  相似文献   

19.
谷子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谷子是抗旱研究的模式植物,谷子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分离鉴定谷子抗旱基因提供了便利,WRKY基因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在植物抗旱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为分离鉴定谷子WRKY类抗旱转录因子基因,从而为谷子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转录因子SiWRKY基因家族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表达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谷子基因组中存在103个WRKY基因,分布在谷子的9条染色体上,根据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SiWRKY1-SiWRKY103。[结论]80%的谷子WRKY基因在干旱胁迫后上调表达,表明其参与谷子抗旱机制,为植物抗旱研究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九谷16号(9806-1)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于2010年12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合吉林省东部、辽宁省西部和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