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切花玫瑰红唇的带腋芽茎段为材料,研究HgCl2灭菌时间、茎段粗细度、基础培养基、6-苄氨基腺嘌呤(6-BA)、α-萘乙酸(NAA)、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活性炭(AC)对切花玫瑰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育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切花玫瑰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切花玫瑰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切花玫瑰组织培养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玫瑰的分化、增殖、生根和生长等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是用0.20% HgCl2灭菌8min;初代的适合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GA3 2.0mg/L;增殖继代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1mg/L+GA3 1.0mg/L;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0.5mg/L+IBA 1.0mg/L+AC 0.1%。该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切花玫瑰工厂化组织培养育苗。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半夏外殖体不同时段消毒和不同培养条件试验表明半夏采用块茎、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可诱导成苗;块茎在培养基1.0mg/L6-BA+0.1mg/L NAA中诱导率高达96,7%,在培养基2.0mg/L6-BA+0.1nag/L NAA中增殖倍数高,为8.5倍;叶片、叶柄在培养基3.0mg/L6-BA+0.5mg/L NAA中小块茎的诱导率较高,达86.7%,在培养基2.0mg/L6-BA+0.1mg/L NAA中增殖倍数较高,为5.4倍;半夏试管苗在增殖培养中同时分化出根,可免去诱根环节。 相似文献
4.
5.
山新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新杨冬季枝条经FC处理,选择萌发新枝的茎段和叶片为接种外植体;诱导茎段产生腋芽的培养基为1/2MS 6-BA0.2~0.5mg/L NAA0~0.5mg/L,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1/2MS或MS 6-BA0.5mg/L NAA0.5mg/L;丛生芽快繁培养基MS 6-BA0.3mg/L NAA0.3mg/L,每20天继代一次,繁殖倍数20左右;生根培养基为1/2MS或MS,附加0.1~0.5mg/L的多效唑,对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茎段最适合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筛选出了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茎段外植体可一步成苗,不需转换培养基即可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过程;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再生苗在花园土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0%。研究简化了培养流程,建立了太行菊一步式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结果]:在附加有2,4-D的诱导培养基上出现不定芽,增殖培养以MS+6-BA4.0 mg/L+2,4-D0.2 mg/L为好,增殖倍数可达10倍。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GA3有利于壮苗。6-BA、2,4-D、GA3组合更加有利于形成粗壮无根苗。培养基1/2 MS+IBA0.7 mg/L最适合用于诱导黄精不定芽生根,生根率可达95%。[结论]:2,4-D比NAA更有利于多花黄精的不定芽诱导。该繁殖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黄精种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魔芋花器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种间可交配性,以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西盟魔芋、勐海魔芋为材料,观察记录花芽发育过程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花粉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法检测花粉活力,通过人工授粉鉴定其交配性。结果表明:5种魔芋花器形态、色泽差异大,种内也有不同的变异,花魔芋与珠芽魔芋佛焰苞漏斗状,其余为舟状,其中花魔芋花器较大;光学显微镜下花粉粒形态不同;除珠芽魔芋外,其余4种魔芋种内异株杂交都表现出高度的亲和性,而种间正反交有差异,部分组合不亲和,以白魔芋为母本具有广亲和性。因此,白魔芋可作为魔芋亚种间基因交流的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12.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抗旱耐盐的油料绿化树种,千花一果、植株变异大;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受母株繁殖材料数量和质量限制,组织培养尚存在不定芽增殖系数低、生根困难、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植物组织培养进程5个阶段,分别研究其关键技术,发现文冠果茎段以有效氯浓度1.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水溶液消毒20 min去污染率最高,达46.7%。不定芽在添加6-苄氨基嘌呤0.8 mg/L、吲哚-3-乙酸0.05 mg/L、蔗糖30 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 d,增殖系数达5.22;在IBA 1.0 mg/L的1/2MS草炭、珍珠岩等比例混合基质上培养30 d,生根率达73.3%;在相同处理的琼脂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60.0%;在相同处理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5 d后,转接至活性炭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5 d,生根率为56.7%。混合基质和琼脂培养基上的小植株驯化成活率分别为93.3%和83.3%。本研究为文冠果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微型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驱蚊草顶芽及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开展驱蚊草的诱导分化、芽苗增殖、壮苗培养、生根和移栽等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消毒方法,有利于无菌系的建立;在无菌系建立后,以带叶柄叶片为材料,在MS+BA0.5mg/L+NAA0.1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分化、获得高达60%的正常丛生芽;以1/2MS+6-BA0.1mg/L+NAA0.1mg/L为丛生芽增殖继代培养基,不仅能够满足快繁、增殖,同时也能够降低驱蚊草试管苗玻璃比发生频率;生根培养基用1/2MS+6-BA0.1mg/L+NAA0.5mg/L外加AC0.5mg/L,炼苗后将瓶苗移栽到泥炭土、沙、蛭石(质量比为2:3:1)的基质中,控温、保温、保湿栽,成活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极具观赏价值的山楂资源为试材,探究不同取材部位、灭菌时间、不同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组培快繁的影响,以建立山楂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将山楂带芽茎段用70%酒精灭菌30 s,0.1%Hg Cl2消毒8 min后,在启动培养基MS+0.5 mg/L 6-BA中进行启动培养,启动率达94.44%;在MS+0.2 mg/L 6-BA+0.02 mg/L NAA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增殖系数达4.10;在1/2MS+0.5 mg/L IBA+0.2 mg/L NAA培养基中培养4 d后,转入1/2MS (蔗糖15 g/L)中进行生根培养,25 d后生根率达85.18%;移栽至纯蛭石基质中,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16.
以当年生半枫荷带有腋芽的茎段和幼叶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半枫荷叶片在初代培养基MS+BA 2 mg/L+NAA 0.5 mg/L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2%,芽诱导率为16.7%;腋芽在初代培养基MS+BA 1 mg/L+NAA0.1 mg/L上腋芽诱导率为58%,茎段能直接诱导出芽,是半枫荷快繁的主要外植体。新生芽在继代增殖培养基MS+6 BA0.5 mg/L+NAA 0.05 mg/L上芽增殖系数为3.93,增殖培养基以MS+6 BA(1~0.5)mg/L+NAA(0.01~0.05)mg/L较好;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以1/2 WPM+NAA 2 mg/L+活性炭0.2%为宜,生根率可达90%以上;松林腐殖土加珍珠岩(4∶1)比较适合半枫荷的生长,移栽成活率为100%,苗木长势好,叶色绿,可提供大量半枫荷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17.
非洲菊离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洲菊 (Gerberajamesonii)是菊科非洲菊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品种繁多 ,花色丰富 ,作为优良的切花在国内外切花市场上占领相当大的份额。生产上非洲菊传统繁殖方式是分株繁殖法 ,但繁殖系数低 ,速度慢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规模化微繁殖 ,是获得大量优质种苗的有效途径。1 材料与方法采用非洲菊花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用自来水冲洗后 ,置于 70 %酒精表面灭菌 30s,无菌水冲洗后 ,取出放入0 1%HgCl2 溶液中浸泡 8~ 10mim ,无菌水冲洗 5~ 8次 ,滤干 ,切成 0 5cm左右大小的块 ,接种于…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小金海棠缺铁胁迫相关miR394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铁高效植物小金海棠的miRNAs信息及在缺铁处理下miRNA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了解小金海棠缺铁分子调控机制。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为模板,从小金海棠中分离得到miR394a。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iR394a的表达,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miR394a的靶基因及其功能。miR394a具有高度保守性,从小金海棠中分离的miR394a与其他物种的miR394a序列高度相似。缺铁胁迫后,小金海棠的miR394a在根及叶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模式有所不同,miR394a在根部响应较为迅速,缺铁处理1天时,即有上调表达;而在叶片的响应较晚,缺铁3天时有上调表达。miR394a的靶基因预测表明,miR394a主要调控转录因子及参与代谢途径的基因。结果表明,miR394a受缺铁胁迫所诱导,参与了小金海棠缺铁调控途径,在缺铁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