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长和繁殖且难以根除,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本文根据河南省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征总结了如何从检疫、化学和物理三方面对危害进行综合防控,希望为河南省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的危害在华北地区日益严重,作者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历史、虫口密度、传播途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林业生产上,对及时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重要苗木种植区域对悬铃木害虫的重点调查,概述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种苗的危害现状,通过实践试验总结出针对悬铃木种苗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的快速诊断方法,提出了检疫、虫情监测、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天津市2009年在蓟州区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2014年在武清区发现危害,之后静海、宁河等区也发现其分布危害。该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造成寄主早期落叶,严重时甚至枯死,对我地区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文章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规律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要点,通过防治使该虫在我地区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天津市2009年在蓟州区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2014年在武清区发现危害,之后静海、宁河等区也发现其分布危害。该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造成寄主早期落叶,严重时甚至枯死,对我地区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文章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规律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要点,通过防治使该虫在我地区能够得到有效的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入侵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本文分析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唐山地区的发生情况,并阐述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对该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风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入手对贵阳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贵阳市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检疫监管、加强监测预报、加大虫害防治力度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行道树常见害虫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和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16S rRNA基因的V3-V4特异区域序列进行测序,统计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分析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结果]2种网蝽的9个样本共得到366 037个有效OTU。Α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柳膜肩网蝽样本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远远高于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栖热菌门(Therm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同时存在于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PCA分析可以清楚的将两者样本区分开来。物种及丰度分析显示柳膜肩网蝽的核心菌属包括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栖热菌属(Thermus)、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而厌氧芽孢杆菌属、"Candidatus Cardin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苍白杆菌属、沙雷氏菌属(Serratia)及栖热菌属在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含量较高。[结论]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体内微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它们都拥有较高丰度的核心菌属——栖热菌属,推测栖热菌属可能是网蝽科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共生菌。悬铃木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菌群组成稳定。沃尔巴克氏体和Cardinium以较高丰度分别存在于柳膜肩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样本中,为二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特征特性、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半翅目网蝽科范畴,原本出现在北美中东部,在20世纪60年代到意大利,在欧洲如爆发般快速蔓延。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我国新入侵物种,主要对悬铃木一类园林作物构成危害,在长江中下游已经呈爆炸式发展状态。本文主要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寄主,分布与危害特征进行浅析,对该物种扩散方式和速度简单介绍,综述其生物学相关特性和防治技术,对防止它进一步蔓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严重危害我国城市行道树悬铃木,甚至可导致树木死亡。本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贵阳市调查越冬期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树干不同高度、方位和不同地点的分布规律,为其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在寄主树干2.01~3.00 m虫口数最大,占48.19%,树干高度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虫口数量影响差异极显著;越冬末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偏好寄主树干北面休眠,占28.97%;树干方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虫口数量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地点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调查结果表明:花溪公园平均越冬虫量最多,为69.80头,迎宾路平均越冬虫量最少,为27.70头,各路段越冬后期的虫口数量明显下降,迎宾路虫口下降率为76.51%,贵州大学南校区为58.79%,花溪公园为47.75%;因此,悬铃木树干高度﹑方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有偏好性影响,可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合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凤  王章训  吴时英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092-2093
室外调查发现,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天敌有7科8种,均为捕食性天敌。军配盲蝽和小花蝽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军配盲蝽成虫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捕食功能反应能用Holling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r=0.948),且军配盲蝽成虫一天捕食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最大量达到27头。  相似文献   

14.
杨景艺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23-124
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分布和危害、传播速度和方式、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治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悬铃木方翅网蝽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主要为害悬铃木属树种,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危害,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控制,首先要加强检疫拦截,防止随大苗调运远距离传播,其次要加强防治,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相似文献   

16.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危害悬铃木、海棠等园林绿化树种,特别是对一球悬铃木的叶片危害最为严重,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繁殖量大、发生代数多和危害范围广等特点。悬钤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我国除西北、东北外的大部分地区为适生区。近年来在我国上海、浙江、湖北、四川、河南和河北等省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树冠喷雾、树干注药、药剂灌根等措施进行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结果表明,吡虫啉800倍液和噻虫嗪8000倍液喷雾、杀虫双原液注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防效均达90%以上,药后7d防效仍在95%以上;吡虫啉800倍液喷雾、杀虫双原液注干的持效期达15d,且供试悬铃木植株未产生药害,植株长势良好。绑草绳处成虫的数量平均为1116.67头,其中诱集的成虫主要集中于最高层草绳,达到35%,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下树越冬时,以近距离场所为主。因此,吡虫啉800倍液喷雾、噻虫嗪8000倍液喷雾、杀虫双原液注干、树干绑草绳可作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治理的推荐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卢航  芶琳  李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31-13433
[目的]探索并建立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改良SDS法结合Silica吸附柱提取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通过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获得的DNA进行浓度、纯度及质量检测。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悬铃木方翅网蝽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基因组28S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浓度为52.8μg/ml,A260/A280为2.06,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PCR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特异,经克隆并测序后表明为悬铃木方翅网蝽COⅠ和28S基因。[结论]该方法可得到较纯净完整和扩增效果良好的DNA,能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 Say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Insecta:Hemiptera:Tingidae:Corythucha Stal),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Platanus spp.)。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1964年入侵意大利并在欧洲中南部地区扩散蔓延,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传入日本,2007年3月份被我国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分析了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监测要点,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控技术,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