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我国2012年蚕桑生产基本情况是桑园面积和产茧量略增,桑蚕茧价格和蚕农收入创历史新高,桑蚕单产和效益明显提高,桑蚕生产区域东衰西扩,柞蚕生产增产减收。提出2013年的努力方向是稳定蚕桑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单产,稳定提高蚕茧质量,促进茧价稳步上升,推广省力化养蚕、大力开展桑园经营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蚕农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淳安县界首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狠抓建立高标准桑园、蚕桑生产适度规模、善于经营增加蚕桑投入、普及蚕桑实用技术、持之以恒抓茧质等综合措施是取得蚕茧单产高、质量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蚕农桑园规模小、生产投入少、效益不高、生产不稳的突出问题,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将不愿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的桑园有偿流转给养蚕基础好、劳动力充足的农户,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蚕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并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邓君 《北方蚕业》2008,29(4):54-56
家庭是蚕业经营的基本单位,生产效益关乎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推行蚕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土地流转,使桑园集中成片,保持家庭一定生产规模,推广大棚养蚕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丁荷芳 《中国蚕业》2011,32(1):63-65
分析了宜兴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要充分利用茧丝绸市场的大好形势,推行桑园规模化经营、实施蚕桑科学规范化生产技术、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桑园安全生产、开拓蚕桑综合经营、适度发展果桑等稳定宜兴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玉成 《中国蚕业》2006,27(4):78-79
千阳县历经4年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千阳蚕桑已发展成为秦岭以北最大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蚕桑生产,提出了建设蚕桑之乡、创建西北蚕桑大县的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2005年全县有桑园3870hm2,年发种量占全省的4.4%。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建设蚕桑之乡步子在快速迈进的同时,也还存在着桑园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蚕农操作技能与标准化生产差距较大、生产设施与发展规模不适应等现象,形成产业规模不够大、基础脆弱、蚕茧质量不高、效益不很突出等制约蚕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为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笔者在深入…  相似文献   

7.
在桑园进行合理间作,可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增加蚕农的收入。尤其是蚕桑生产低潮时期,积极引导蚕农开展桑园合理间作,是“空中取钱”,提高桑园综合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引进推广农桑品种 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的骨干产业 ,但随着效益农业的突飞猛进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县原有的桑园基础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桑园立地条件差 ,树龄老化 ,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与茶叶相比 ,比较效益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蚕桑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从而进一步稳定蚕桑生产在我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而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效益的途径一是要提高桑园的单位面积产茧量 ,二是要充分利用桑园冬闲进行套种其它经济作物 ,增加复种指数 ,从而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优良桑品种农桑12、14号单位面积产叶量比…  相似文献   

9.
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规模养蚕农户的调查,适度规模养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对稳定蚕桑生产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盐县是浙江省蚕茧的主要产区县(市)之一,蚕桑生产是其传统的优势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近年随着农村各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蚕业生产受到各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不利的生产局面下,为提高蚕业在农村生产中的竞争力,根据浙江省蚕桑生产优化改造规划,海盐县被列为浙江省蚕桑生产优化改造的重点县,这对老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海盐县面对这一机遇,以蚕桑生产优化改造为切入点,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紧紧围绕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增强蚕业竞争力,开展桑园规模小区建设,大力引进桑蚕优良品种,不断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增加蚕茧产质量,促进了蚕桑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初现了优化改造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1.
徐彧 《北方蚕业》2013,34(2):52-54
针对成县蚕桑产业逐年萎缩的生产实际,分析了成县蚕桑产业在基地建设、技术队伍、生产设施及新技术应用推广方面的有利条件,指出了当前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劳动力紧缺、效益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桑园合理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养蚕批次、合理间作套种和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转变蚕业发展方式 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冈市是大别山区重要蚕桑产区,长期以来,蚕桑发展模式比较单一,经济效益有待提高。通过转变蚕桑产业发展方式,实行桑园、蚕桑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和调整茧丝绸产业结构,落实配套措施,大幅度增加蚕农收入,促进茧丝绸企业节本增效,实现蚕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广蚕桑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在鹿寨县开展了蚕桑生产规模调查。通过对鹿寨县的不同饲养规模农户的养蚕收支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鹿寨县目前农村蚕桑生产规模主要以农村家庭蚕桑生产为主,适度规模经营的指标是:在有2个劳动力的家庭,蚕室面积在120~200 m~2,桑园面积在5 336~6 670 m~2范围,每667 m~2桑园年产鲜茧150 kg以上,采用高效、省力化种养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农村蚕桑生产规模为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淳安蚕桑生产得到蓬勃发展,桑园连片栽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日益凸显。但蚕桑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桑蚕病源、病虫积累较多,受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变化的影响,我县的桑树病虫灾害发生呈现出暴  相似文献   

15.
何猛  李瓒 《江苏蚕业》2006,28(2):49-50
<正>蚕桑业是睢宁县特色产业之一,全县有桑园 6.5万667m2。围绕着如何巩固桑园面积、增加桑园效益,县蚕桑站组织推广在桑园中种植金丝绞瓜、莴苣等立体种植项目及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技术, 已初见成效,但因数量较少,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04年秋,县蚕桑站组织规模生产桑枝香菇的尝试,在不影响茧站晚秋茧收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茧站房舍,进行养菌,生产香菇8万袋,创造效益10 万余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蚕桑生产与经营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在进行了高效生态桑园建设、智慧蚕桑管理、精准蚕种生产、桑园立体种养复合经营、蚕桑资源开发利用、蚕桑茧丝绸文化传承等系列试验的基础上,瞄准精品蚕桑发展新定位,探讨了蚕桑生产与经营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提高蚕桑生产与经营效益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丰县4个镇3种类型养蚕户规模变化情况的回顾与分析,认为蚕桑生产重点户在蚕桑生产的兴衰存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在生产中应通过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机械化操作、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开展新技术应用等各种措施发展蚕桑生产重点户、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从而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蚕桑生产波动规律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时间为维度,分析我国历年桑蚕茧产量、价格、桑园面积、发种量、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产值、盒种产茧量和产值的变化,总结我国蚕桑生产波动规律,提出稳定生产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蚕茧价格、拓展市场需求等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立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仙 《蚕桑通报》2005,36(4):44-45
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何提高蚕农的技术水平,增加蚕农收入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提.为此,磐安趁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政策,争取扶持资金,技术上以<磐安桑蚕地方标准>为依托.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了¨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磐安县蚕桑生产的发展和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