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正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自美国的重大林业外来入侵害虫。自1999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生后,又陆续在河北、河南、陕西等省暴发成灾,致死健康松树1000余万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江华研究组通过对红脂大小蠹-共生微生物体系的系统研究,证明了红脂大小蠹与其伴生真菌Leptographium procerum是一共生入侵的复合体,并相继提出了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  相似文献   

2.
以凌源市红脂大小蠹的发生面积及防治原则为出发点,积极探索了有效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式、方法,通过各项有利的保障措施,为今后防治红脂大小蠹的工作发挥长期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自美国的重大林业外来入侵害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江华研究组通过对红脂大小蠹-共生微生物体系的系统研究,揭示了红脂大小蠹及其伴生真菌的共生入侵假说;提出了伴生真菌独特单倍型促进虫菌的"返入侵"假说;从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寄主互作等解析了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研发的以信息素为核心的防控技术在我国成功应用;构建了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细菌-寄主油松跨四界互作模型。进而提出了关于入侵昆虫的"虫菌共生入侵学说"。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又进一步揭示了红脂大小蠹-伴生菌间共生关系赖以存在的基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8—2020年门源国家基本气象站红柳物候和气温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红柳叶春、秋季物候期(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期、叶变色期、落叶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1)春季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开花期提前的趋势最为明显,秋季物候期表现出推迟的趋势。(2)门源红柳平均生长季168天,生长季随时间表现为极显著的延长趋势,变化速率为13 d/10 a。(3)1988—2020年门源县年、季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与全球变暖一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气候倾向率为0.54℃/10 a,32年上升了约1.7℃。(4)红柳春季物候期对气温变化很敏感,气温升高,物候期就提前。(5)1988—2020年期间门源年平均气温、红柳物候期均未发生突变。研究结果表明门源红柳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因此,在祁连山生态脆弱区选用红柳对气候变化响应进行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双钩异翅长蠹、二突异翅长蠹、直角异翅长蠹、额瘤异翅长蠹和棕异翅长蠹5种重要异翅长蠹的分布、危害、我国口岸截获情况以及形态鉴定特征等进行对比列表,为口岸检疫取样和快速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山松大小蠹在加拿大的发生、危害和控制情况,并对防止该虫随进口加拿大原木传入我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3种共同危害沙棘的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林中的重要树种,陕西省吴起县人工种植的沙棘受到钻蛀害虫沙棘木蠹蛾、红缘天牛和食叶害虫栎黄枯叶蛾的共同危害。为研究3种害虫的危害特性,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纯林内沙棘木蠹蛾幼虫、红缘天牛幼虫及羽化孔、栎黄枯叶蛾茧的空间分布特性。通过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不同受害沙棘纯林中沙棘木蠹蛾幼虫、红缘天牛幼虫及羽化孔、栎黄枯叶蛾茧均呈聚集分布。其中,沙棘木蠹蛾幼虫、红缘天牛羽化孔的空间依赖范围在重度受害林分中为5.900和7.800 m,低于轻度受害林分的10.460和12.290 m,而局部空间连续性在重度受害林分中为63.7%和73.3%,高于轻度受害林分的51.0%和69.1%,其余虫态的空间依赖性和局部空间连续性在不同受害林分中近似。由空间分布图和相关性分析得出,栎黄枯叶蛾茧的分布具有边缘效应,与其余2种钻蛀性害虫的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红缘天牛幼虫的分布与红缘天牛羽化孔及沙棘木蠹蛾幼虫的分布无显著的相关性;沙棘木蠹蛾幼虫的分布与红缘天牛羽化孔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变异函数和相关性分析,笔者探讨了沙棘上栎黄枯叶蛾、红缘天牛及沙棘木蠹蛾三者之间的危害关系,明确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是偏利共存的关系,为实现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黄颡鱼病害早期预警预报,降低鱼病暴发风险,在对2020、2021年湖北黄颡鱼春季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颡鱼病害暴发前及其发生期间天气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病害发病等级标准及鱼病气候胁迫指数的数学计算方法,并对两者统计相关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法、百分位阈值法等方法推算病害等级预测的气候胁迫指标。结果表明:春季降温降水等天气气候急剧变化,造成鱼塘水体低温低氧环境是黄颡鱼病害暴发的催化剂;黄颡鱼病害发生等级DG与气候胁迫指数C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G=0.215·e0.0251×CSI,P<0.001);综合分析得到“溃疡综合征”轻、中、重级发生对应的气候胁迫指标CSI分别为60、80、100。为黄颡鱼春季病害的气象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小蠹,是鞘翅目小蠹科昆虫的统称,也是一种危害林木的蛀食性小型甲虫,分布广(有森林的地方,就有小蠹发生)、种类多。除扬飞期外,几乎终生潜伏于树干(枝、皮、根)中危害,严重时导致树木枯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冀东地区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宇  张红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278-284
【研究目的】为了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冀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对作物气候生产力产生的影响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作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方法】笔者利用冀东地区11个观测站1977-2006年气象资料与统计资料,在分析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Thornth 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力对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该区气温增速为(0.41~0.75)℃/10a,年降水量波动减少,但不显著;(2)过去30年间气候生产力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气候生产力利用率平均为43.3%,呈提高的趋势;(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暖湿型”气候将使气候生产力增加7%~20.8%,“冷干型”气候将使气候生产力降低7.1%~9.7%。【结论】(1)年平均气温变化在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年降水量表现出非一致性;(2)本地区作物气候生产力随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一的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加均可使气候生产力增加,降水量不足构成作物气候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3)本地区作物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潜力,针对非作物本身因素提高单产还有可能;(4)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暖湿型”气候对本地区气候生产力增加最有利,“冷干型”气候对气候生产力增加最不利。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辽宁省‘红富士’苹果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辽宁省‘红富士’苹果适宜栽种的气候分区,利用辽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红富士苹果的热量、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源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分析。根据红富士苹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并将全省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4个分区。结果表明,(1)1月平均气温和4—10月温量指数对‘红富士’苹果栽种影响最大,选二者为‘红富士’苹果气候区划指标;(2)‘红富士’苹果的发展坚持-10℃安全线原则,在辽南应主要在大连市主要发展、营口市南部适当发展;在辽西主要是葫芦岛市的西南部、朝阳市的西南部和锦州市南部;辽中应在盘锦适当发展;辽东的丹东南部沿海一带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对广东省晚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出广东省5个典型稻作生态区晚稻最佳播种期,明确气候变化对近年来新育成并大面积推广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2009年晚季,在韶关、肇庆、广州、汕头、湛江等5个代表性地点对超级杂交稻天优998、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及杂交稻天优428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广东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其中,5个地点高产播种期分别为7月2日(B)、7月16日(D)、7月16日(D)、7月23日(E)、7月9日(C)。通过分析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温度、降雨、光照等气候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构建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返青期至拔节期较低的日均最高气温、较低的日均最低气温、较高的日均气温及较高的积温,孕穗期至齐穗期较高的日均气温、较低的平均日照时数,以及齐穗后20天至收割期较大的累积日照时数,有利提高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照处理对野扇花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野扇花叶片在不同光照处理下光合作用特征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不同光照处理的野扇花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2)野扇花净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3)60%和30%遮光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趋势相符合,85%遮光和全光照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未随环境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而明显变化。(4)不同光照处理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建议适度遮光,避免光抑制,同时应注意适宜的株行距,以促进通风,提高胞间CO2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和野扇花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勐海晒青茶品质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深入了解云南勐海县晒青茶品质及内在的优异化学成分,以县内10个乡镇晒青茶(古茶园和生态茶园)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与品质成分检测分析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勐海晒青茶条索紧结、显毫色润,滋味较浓,醇厚回甘;古树茶在滋味协调性、浓醇回甘上优于生态茶。总体上化学成分比较丰富,均值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52.34%,氨基酸2.62%,咖啡碱3.94%,茶多酚40%,儿茶素总量18.28%,多酚类单体含量多少依次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较一般普洱生茶含量高,尤其是茶多酚、儿茶素总量、GA较为明显;含量变异系数在15%以上的成分为EGC、C、EC、氨基酸。古树茶中EC、氨基酸含量略低于生态茶,氨基酸、EGC、ECG含量变异系数高于生态茶,说明古树茶中的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不仅丰富,而且含量变异小。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烟区气候特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江西省烟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适宜性,从江西省气象部门系统观测数据中筛选16个产烟县近40年(1970—2010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平均气温、降雨和日照时数3组要素,分析江西省主产烟区的气候特征;并根据江西省烟草生产节令,讨论各县烟草生长季节气候特点及其与国内外主产烟区烟草生产气候条件的异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烟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82℃,年平均日照时数1623.11 h,年平均降雨量1632.14 mm,适宜烟草生产。但是,个别年份烟草生长前期可能出现低温,成熟期温度可能过高,或降雨偏多,对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不利。江西省烟草生育期和大田期生长期平均温度与美国接近,高于云南玉溪、福建三明、巴西和津巴布韦,但苗期温度最低,成熟期温度最高;平均日照时数略高于福建三明,低于巴西、津巴布韦和云南玉溪,远低于美国;烟草大田期和成熟期平均降雨量与福建三明相当,远高于巴西、津巴布韦、美国和云南玉溪。江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能较好地满足烟草生产需求,但也可能出现前期低温寡照、后期高温烈日或暴雨成灾的不利气候。与国内外著名烟区相比,江西省烟区气候条件有其明显的特点,烟草生产上必须注意扬长避短,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西部绿洲地区年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灌溉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笔者通过对西部绿洲地区(甘肃河西、新疆南疆地区及宁夏)气象资料与年气候生产力的分析,发现年气候生产力年际变化规律为:甘肃河西、新疆南疆地区呈逐年增加趋势,增速为0.97~38.12 kg/(hm2?a),宁夏地区呈逐年减少趋势,减速为4.65~17.86 kg/(hm2?a),且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在经度小于90°的地区,随着纬度及经度的增大,年气候生产力增加;在经度大于90°的地区,随着纬度减小及经度的增大,年气候生产力增加。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49种情况,预测年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以湿型气候年型最为有利,呈增长趋势,增幅为3.4~28.5 kg/(hm2?a);干型气候年型不利,呈递减趋势,减幅为6.6~29.9 kg/(hm2?a)。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编制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优化柑橘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3S”技术和柑橘果实品质形成关键期气候要素适宜度指标,评估广西优质‘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要素适宜度。结果表明:广西‘沃柑’花蕾至盛花期、生理落果期气候适宜度地域差异不明显,大部地区为最优或优质等级;果实膨大期至成熟采收期的气候要素适宜度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中果实着色期、成熟期的气候适宜度等级呈现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趋势,这与冬季气温随纬度递减而无法满足‘沃柑’果实着色、成熟所需热量条件相一致。广西特优‘沃柑’果实品质等级种植最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回线临近及右江河谷、桂西南等地。  相似文献   

18.
湖南油茶GIS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茶是湖南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探讨油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油茶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根据油茶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及盛花期降水量3个指标作为油茶气候区划因子,针对不同气象要素采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500 m×500m小网格插值,对插值后小网格的气象数据和气候区划采用等级划分法,进行湖南油茶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湖南绝大部分地方为油茶生长的气候最适宜区,仅洞庭湖部分地方为油茶生长的欠适宜或不适宜区;且随着近年湖南气候变暖,油茶最适宜区有所增加,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西宁市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舒适度预报问题,基于1961—2015 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重点旅游城市度假、人体舒适度、温湿指数的月和年序列资料,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评估其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55 年青海省西宁市夏季舒适日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1 d/10 a,舒适平均日数为89 天。西宁夏季的寒冷、温湿、度假、人体舒适度指数位于适宜-舒适级别和很适宜-最舒适级别,夏季西宁旅游或居住的气候条件舒适程度与昆明、贵阳、兰州、银川相当。夏季西宁适合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的气候关联指标在重点旅游城市中占据了优势,而这种优势在近10 年显现得更加明显。评估结果为青藏高原相关部门开展旅游舒适度预报和西宁市旅游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万泉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了解万泉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土壤类型、水域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5个单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IS的支持下,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轻度敏感区(38.69%)>不敏感区(26.7%)>中度敏感区(22.84%)>高度敏感区(8.38%)>极度敏感区(3.39%);(2)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游,高度敏感区则零散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流域中上游,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则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中下游。表明万泉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生态敏感度较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