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Taylor幂指数法、Iwao回归法以及七种聚集度指标等分析了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油菜潜叶蝇幼虫的田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聚集的原因主要是自身行为的结果;采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式,得到了该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式和序贯抽样模式。  相似文献   

2.
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豆田龟纹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升高。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由于属聚集分布,用Iwao's资料代换法求取每块田龟纹瓢虫的相应y值。根据Iwao's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公式的计算结果,为大豆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蕉假茎象甲成虫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在香蕉园呈较强的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个体群平均大小随成虫密度增大而增大,个体群所占空间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成虫聚集分布主要是由于蕉园环境的异质性引起的。建立了成虫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提出了为防治决策服务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棉花蕾铃期棉蚜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得出棉花蕾铃期棉蚜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确定了棉蚜田间取样以“Z”字型、对角线方式抽样更能正确估计棉花田间蚜量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1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提高调查准确性,于2021年开展了辽宁省8个主栽水稻品种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验证等方法综合确定,辽宁稻曲病病穗和病粒均属于聚集分布型。病穗是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点;病粒呈现聚集成堆现象,并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聚集原因与气象和环境因素有关。通过对3种不同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平行线调查法适合辽宁稻曲病的调查。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随着病情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并制作稻曲病序贯抽样表用于指导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7.
在晚稻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整片调查稻曲病发病情况,通过多种分布型的理论次数计算和适合性测验,初步明确了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型。用常规的田间抽样方法进行遴选,确定了平行跳跃式抽样法是最适合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8.
花生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是我区花生产区的重要害虫,为了能更确切地估计田间花生蚜种群数量,搞好发生预测和指导适时防治,1982年我们在花生蚜发生初盛期,对其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作了调查测定。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以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分布型,对聚集因素作出分析,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法显示黄蓟马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聚集度依赖密度,且随着平均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越强。卡方检验的结果也为聚集分布。黄蓟马的种群集数λ均大于2,说明黄蓟马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由其生活习性或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黄蓟马成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若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黄蓟马整个种群的理论抽样 。本文结果为黄蓟马田间取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棉铃虫卵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掌握田间棉铃虫种群数量,更好地指导防治,我们于1992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在内黄县棉田对棉铃虫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红麻小造桥虫(Anomisflava Fabrici-us)是红麻的主要害虫之一,了解小造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科学的抽样技术,有助于了解该虫的种群特征,对于正确的抽样设计与害虫密度估计,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防治技术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蓝型和自菜型油菜田间调查,测定了油菜菌核病株的田间分布型,结果均符合Neyma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个别田块同时符合Posson分布)。从聚集度部分指标测定说明,油菜菌核病株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不同油菜类型、不同发病程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其聚集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加重而增大。计算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在每样方(10株)病株平均数(X)为1左右,允许误差(D)在0.2时,理论抽样数为34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3.
茶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茶园空间的分布型,是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因此,探明茶小绿叶蝉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对于其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测报技术的研究和防治水平的提高将会起一定作用。我们在进行茶小绿叶蝉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同时,对几种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加以比较分析,以便为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调查,提供比较正确而又易行的抽样方法和较合适的抽样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概率频次拟合法和种群扩散指数法测定了油菜病毒病(TpMV、YMV和CMV)在油菜幼苗期、越冬期及盛花期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病株田间分布在幼苗期和越冬期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在盛花期仅符合奈曼分布;病级分布在越冬期和盛花期均为聚集分布。比较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取样效果最佳。在置信概率为95%,抽样误差不超过5%的条件下,理论抽样数为70—384株。田间调查时可取样200株,其精确度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麦茎谷蛾(OCHSeHemeASP),是江苏淮北麦区迅速发展蔓延的大麦新害虫,已经成为六棱大麦增产的障碍,搞清麦茎谷蛾幼虫的田间分布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麦茎谷蛾的发生危害特点、完善测报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1993年以来,我们对麦茎谷蛾幼虫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根据麦茎谷蛾田间幼虫主要来自越冬场所(房屋)的特点,选取距越冬场所三种不同距离的麦田进行实查。一是距越冬场所15m,麦茎谷蛾发生数量较多的大麦田。平均8头/0.11m2,最高密度为33头/0.11m2;二是距离越…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Iwao直线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结合3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对香蕉园斜纹夜蛾低龄(1~2龄)、中龄(3~4龄)和高龄(5~6龄)3个龄期幼虫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幼虫龄期密切相关,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1~4龄幼虫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5~6龄幼虫空间分布型由聚集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且个体间存在相互排斥。在此基础上,以中龄幼虫为依据,建立了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n=(t2/D2)(1.978/m+3.5119)和最佳序贯抽样公式$T(n) = n{m_0} \pm 1.96\sqrt {n(1.978{m_0} + 3.5119m_0^2}$。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田间分布及取样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田间分布及取样技术的分析李马谅(泉州农校,泉州362000)近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在杂交晚稻上发生严重为害。为了搞清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找出适宜的调查取样方法和抽样数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发生流行规律,为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了甜菜筒喙象卵和幼虫的田间分布型与防治指标。通过田间顺行逐株查卵,经概率分布分析看出,在百株有卵(虫)6~21粒(头)时为聚集分布。人工接卵模拟筒喙象为害采种甜菜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虫口密度呈幂函数相关(r=0.9913)。根据预测模型,在亩产种子100kg、单价2.2元/kg、防治费用2.85元/亩时,初拟防治指标为亩有卵420~640粒或亩有成虫20~28头为宜。  相似文献   

19.
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x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豆田蒙古灰象甲的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减而升降。理论抽样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每样方(1m~2)虫口密度(x)为2左右,允许误差(D)在0.3时,理论抽样数为13.6m~2。  相似文献   

20.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茶叶》2009,35(4):219-220,223
通过对可可广翅蜡蝉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