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凡尿液中混有红细胞或血液时就叫血尿。血尿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或全身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大量红细胞混入尿液中,尿液可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红茶样。一般在1L尿液中混有1ml~2ml血液时,肉眼即易发现,显微镜下血尿通常指在尿液经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视野的红细胞平均超过0~3个以上。1血尿的区分1.1红褐色尿典型者呈酱油色尿,多因体内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当其含量高于130mg~150mg时,血红蛋白即能从尿中析出,形成红褐色的红白蛋白尿。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严重烧伤、某些溶血性疾病等。1.2粉红色混浊尿…  相似文献   

2.
凡尿液中混有血液时就叫血尿。血尿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或全身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大量红细胞混入尿液中,尿液可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红茶样。一般在1L尿液中混有1~2ml血液时,肉眼易发现。显微镜下血尿通常指在尿液经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视野的红细胞平均超过0~3个以上。1血尿的区分1.1红褐色尿典型者呈酱油色尿,多因体内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当血红蛋白从尿中析出时,形成红褐色的蛋白尿。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严重烧伤,某些溶血性疾病等。1.2粉红色混浊尿是血尿的标志。显微镜下可见到多数甚至满视野的…  相似文献   

3.
一、牛红尿症的发生原因 1.血尿尿液中含有红细胞时称血尿.健康家畜尿中一般不含或有时含有微量红细胞.血尿中的颜色依尿液中含血量和尿液酸碱度而定,酸性尿呈棕色或暗黑色,而碱性尿则呈红色.放置或离心沉淀后,红细胞沉于管底,上层尿清而透明,根据血尿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血尿、肾性血尿、肾后性血尿.  相似文献   

4.
一、牛红尿症的发生原因1 血尿 尿液中含有红细胞时称血尿。健康家畜尿中一般不含或有时含有微量红细胞。血尿中的颜色依尿液中含血量和尿液酸碱度而定 ,酸性尿呈棕色或暗黑色 ,而碱性尿则呈红色。放置或离心沉淀后 ,红细胞沉于管底 ,上层尿清而透明 ,根据血尿原因可分为 :肾前性血尿、肾性血尿、肾后性血尿。肾前性血尿是指肾损伤和并发血管损害的败血病及出血性紫癜等所引起的血尿。肾性血尿是指肾脏本身患病所引起的血尿。肾后性血尿是指肾脏以下的器官或组织损伤所发生的血尿。2 血红蛋白尿 正常尿液中无血红蛋白成分 ,只有发生血管…  相似文献   

5.
血尿是指尿液中混有大量的红细胞,尿液放置后红细胞会发生沉淀。血尿不是单独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本文主要以1例牛血尿的诊断与防治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红尿是指尿液呈红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红尿的疾病很多,易于混淆,需注意鉴别,以防误诊。1红尿产生的原因红尿包括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卟啉尿和药物红尿。五种类型红尿的鉴别方法是:取尿液5ml离心,取尿沉渣镜检,有大量红细胞者为血尿,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者为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卟啉尿或药物红尿;取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尿液作潜血试验,阳性者为血红蛋白尿或  相似文献   

7.
尿血病包括血尿和血红蛋白尿两种。若血尿混浊,放置后可出现红细胞沉淀,则是肾、尿路或膀胱出血;若混有大量凝血块,则多为膀胱出血,亦可见于肾或膀胱肿瘤。1975~1978年,笔者诊治尿血病5例,均治愈,特报道如下。 (一)病案  相似文献   

8.
牛因饲养不良造成血清磷低下 ,红细胞膜受损 ,血红蛋白溢于血液中时 ,超过了肝脏和脾脏处理血红蛋白的能力 ,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 ,造成血红蛋白尿。此病在我国时有发生 ,特别在一些土壤含磷量较低的地区。由于红细胞崩解 ,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会伤害全身的器官 ,若红细胞的崩解碎片阻塞毛细血管 (如肝 ) ,则后果尤为严重 ,甚至引起患牛死亡。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最先会发现尿液发红 ,当然这只能称为红尿 ,是血尿、血红蛋白尿还是卟啉尿得进一步作鉴别诊断。镜检尿液看到许多红细胞者为血尿 ;看不到红细胞的多为血红蛋白尿。至于…  相似文献   

9.
张宏茹 《兽医导刊》2020,(9):117-117
血尿指的是尿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经过放置之后红细胞会发生沉淀.血尿不是一种疾病,是某种疾病的一些病症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一例牛血尿的诊断与防治,希望为相关的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牛迁延性血尿治验徐好民孟令云(河南省新蔡县畜牧局463500血尿是由泌尿器官出血性病变而引起的以尿液中混有血液为主症的疾病。根据出血的部位临床上分为肾性、膀胱性及尿道性血尿三种。其共同点是尿液中混有血液,使尿液呈茶褐色、深红色或黑色,静置后有多量红...  相似文献   

11.
水牛血红蛋白尿是一种伴有低磷酸盐血症的代谢病。主要表现为尿液逐渐由淡红变为红、暗红,直至紫红色和棕褐色,潜血阳性,尿沉渣中无红细胞,血红蛋白降至20—40%,红细胞降至100—200万,血清胆红素呈间接阳性反应,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液凝固性降低,血磷和硷储下降等。目前本病的发病原因及  相似文献   

12.
牛双芽焦虫病(Babesia bigeminum)又称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红尿热或特克萨斯热。是经蜱传播牛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由于该病在临床上有明显的红色尿液特征,故又称为"红尿"或"血尿症"。近年来,该病在云南省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就个别地方而言,其危害不亚于烈性传染病而致使养牛生产蒙受  相似文献   

13.
犊牛水中毒又称犊牛血尿或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于6个月以内的犊牛。由于口渴犊牛遇到水后一时性暴饮而引起的急性发作,主要以精神沉郁、腹围增大、嘴流涎和吐白沫、排出红色尿液等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4.
正牛血尿症是指牛的泌尿器官发生病变后,排出的尿液中混有血液。临床上按照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性、膀胱性、尿道性血尿,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率,防止其他并发症的产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1症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行走无力,黏膜苍白,排尿频繁,表现有疼痛感,尿量少且呈红色,不透明,静置后有多量红色沉淀物。肾性出血,尿液与血液混合均匀,触压腰部有疼感,行走吊腰;  相似文献   

15.
尿血病是尿液中混有血液和夹有血凝块,临床上以尿液呈红色,静置后有红细胞或凝块沉淀为主要特征。尿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泌尿系统某器官出血的一个共同症状。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利用秦艽散加减治疗牛尿血症病例20余头,治愈20头。现予报告,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参考。1发病原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整村推进养殖项目的实施,大量从省内外引进牛羊,由于长途运输、拥挤,运回后饲养管理不当,进户后易发生尿血病。依中兽医理论分析,此乃饲饮失调致使热邪侵入心经,传入小肠,下郁膀胱,损伤脉络,血液外溢,随尿排出而致发病。据《元亨疗马集》记…  相似文献   

16.
正马氮尿症又称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是由于糖代谢紊乱,肌乳酸大量蓄积,致肌肉变性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病马以肌变性,排肌红蛋白尿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马为7岁公骟马,其膘情良好。该马使役时突然摔倒,爬卧2 h后能勉强站立,但后肢颤抖,行走时步样强拘。送医时该马再次摔倒,由于后躯无力,最终无法站立。病马T:38.8℃,R:46次/min,P:57次/min,全身肌肉僵硬,腰臀部针刺不敏感,全身大汗,结膜潮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病后第3 d患马尿液呈红色,以后逐渐转为红褐色,收集尿液静置后未见红细胞沉淀层。  相似文献   

17.
犊牛水中毒,通常是指犊牛一次性大量饮水造成以血尿为主要表观特征的疾病,又称犊牛血尿或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犊牛往往在暴饮后3~6小时内发病,常在出生后至断奶前发病。夏季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犊牛,呈急性发作。由于口渴犊牛遇水后一时性暴饮而引起,主要以精神沉郁、腹围增大、嘴流涎和吐白沫、排出红色尿液等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尿血病是尿液中混有血液和夹有血凝块 ,临床上以尿液呈红色 ,静置后有红细胞或凝块沉淀为主要特征。尿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它是泌尿系统某器官出血的一个共同症状。近期我区有一奶牛场发生尿血病 ,先后死亡 7头 ,给饲养户造成较大损失。1 病因2 0 0 2年夏季我区有几个奶牛小区从南方购入青年奶牛 ,由于长途运输 ,拥挤闷热 ,运回后刚好是雨季潮湿炎热天气 ,进场后不久便发生尿血病。依中兽医理论分析 ,此乃饲饮失调致使热邪侵入心经 ,传入小肠 ,下郁膀胱 ,损伤脉络 ,血液外溢 ,随尿排出而致发病。据《元亨疗马集》记载 :“热入小肠多尿血…  相似文献   

19.
通常情况下,健康奶牛的尿液呈淡黄色,在病理情况下,奶牛的尿液颜色可发生明显的变化,临床上较常见的1种尿色变化即为红尿.我们根据红尿发生的原因,将红尿分为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卟啉尿及药物尿5类[1].  相似文献   

20.
低磷血红蛋白尿症奶牛红细胞膜溶破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病例 ,采取分组 (血尿组、低磷组、对照组 )对比的方法 ,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了红细胞膜的磷脂组分、膜骨架蛋白组分及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的磷脂组分和膜骨架蛋白及红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地改变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PC PS)及神经鞘磷脂 (SM)显著高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而磷脂酰乙醇胺 (PE)含量显著低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血清磷与红细胞膜 P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 SM呈显著负相关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膜收缩蛋白 、 及区带 - 2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P<0 .0 1)而区带 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低磷组和对照组(P<0 .0 1) ;从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由低磷发展至溶血 ,红细胞形态从正常的圆盘状→棘形→球形→溶破的演变过程 ,发生血管内溶血时 ,其红细胞膜磷脂组分、骨架蛋白及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是导致溶血的最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