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  相似文献   

3.
指(趾)间(以下简称"指间")皮肤增殖和疣性皮炎是奶牛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病情严重时,患牛严重跛行,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因增殖物破溃,极易引起继发感染而累及蹄的深部组织.  相似文献   

4.
多数牛的跛行是由蹄病引起,已提出过许多病因,这些病因单独或协同作用,引起牛指(趾)的病理变化。将近5%的牛跛行病例是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当感染波及到指(趾)节和指(趾)关节时,后果极为严重,往往不得不截去患指(趾)。本文报导了由化脓放线菌 Actinomyces pyo-genes(以前名为化脓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pyogenes)与坏死杆菌 Fusobacteriumnecrophorum 混合感染引起的一例肉用母牛趾的骨髓炎和脓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趾间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绒山羊腐蹄病发病率高,占引起绒山羊跛行蹄病的35%-36%,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绒山羊腐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指(趾)间蜂窝织炎俗称腐蹄病,是奶牛蹄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炎症。腐蹄病主要由指(趾)间皮肤上的创伤引起,是蔓延至蹄冠、系部和球节的一种蜂窝织炎。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严重跛行、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体况下降和产奶量下降为主。腐蹄病呈世界性分布,常散发,但在规模化牛场可能呈地方流行性,其发病率与气候、季节、饲养密度和牛棚模式等有关。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占蹄病的15%。  相似文献   

7.
指(趾)间皮炎亦称指(趾)间湿疹,是指没有延伸到皮下组织的指(趾)间皮肤的急性和慢性炎症;蹄底溃疡多为局限于蹄底与蹄球结合部的特殊病变;蹄叶炎是蹄真皮的弥漫性、腐败性炎症过程,临诊特征是疼痛、蹄变形和程度不同的跛行。1指(趾)间皮炎(1)病因蹄部经常潮湿和卫生状况不良,运动场经常泥泞,泥土、牛粪和褥草嵌入指(趾)间而又未能及时清除。  相似文献   

8.
牛蹄叶炎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蹄叶炎是指蹄真皮的弥散性无败性炎症,可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1],本病最常侵害前肢的内侧指和后肢的外侧趾,其它指(趾)也可发病。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中占到70%~90%[2~4],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5~9]。虽然真皮的小叶区...  相似文献   

9.
<正> 腐蹄病又称指(趾)间蜂窝组织炎,是以偶蹄动物牛、羊、猪指(趾)间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环死、化脓,具有腐败、恶臭气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坏死、皲裂,常常出现指(趾)间皮肤、蹄冠、冠关节和系关节的肿胀,有明显跛行。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但多发生2~4岁的牛,很多是发生在产前、产后50天,奶牛多  相似文献   

10.
<正>蹄是种公牛重要的器官,蹄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发挥。种公牛蹄病包括蹄变形和蹄病。蹄变形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蹄病分为蹄叶炎、趾(指)间皮炎、趾(指)皮炎(毛状疣)和腐蹄病等。1病因1.1遗传性因素蹄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蹄病的易感性跟牛的品种有关,研究表明,美国、加拿大黑白花牛蹄病发生相对较少,荷兰黑白花牛蹄病发病最多。有些蹄病,如蹄叶炎、指(趾)间增生  相似文献   

11.
<正>牛腐蹄病为急性、亚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跛行、指间肿胀,伴有炎症。此病集中后蹄,为细菌综合感染性疾病。日常管理不善,各种蹄部不良应激,极易诱发此病。有资料证实牛跛行中有20%是由腐蹄病诱发。其中,成年母牛发病率最高,达10%左右。1临床症状患牛发病初期频频提举病肢或频频用患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喜卧而不愿站立。如果由轻微到严重转换时,走路有疼痛感,局部检查可见指(趾)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暗紫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牛场中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本试验以乌鲁木齐市周边3个牛场为研究对象,连续5个月对跛行和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显示,3个牛场跛行牛只中99.77%由牛蹄病所致,总体发病率为20.91%,其中A牛场为23.08%、B牛场为31.74%、C牛场为8.86%,牛生存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越好的牛场牛蹄病发病率越低;蹄皮炎为主要牛蹄病类型,占80.37%,蹄底溃疡占14.25%,变形蹄占4.91%,蹄叶炎占0.47%。变形蹄以延蹄和拖鞋蹄为主,共占61.91%;48.84%的牛蹄病发生于两后蹄系部,23.14%的牛蹄病发生于趾间。治疗方面,A牛场、B牛场和C牛场患牛蹄病的牛只经3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100%、100%和97.73%。结果表明,牛蹄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牛场中牛只跛行的主要原因,牛蹄病类型主要为蹄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和蹄叶炎,其中蹄皮炎最严重,且以后趾蹄皮炎发病率最高;采用腐蹄康散外用,蜂胶提取物、青霉素和链霉素外用,以及头孢噻夫钠、萘普生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联用这3种用药治疗方式均有很好的疗效,提示牛场在加强牛蹄病预防...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趾)间皮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主要原因是由于厩舍、运动场潮湿以及多雨季节导致趾(指)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致使弹性降低,引起龟裂、发炎,或受到损伤时坏死杆菌等侵入而致病。 临床症状:病初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呈现明显的跛行,  相似文献   

14.
1指(趾)间皮炎 在没有扩延到深层组织的指(趾)间皮肤的炎症,称为指(趾)间皮炎。皮肤呈现湿疹性皮炎的症状,有腐臭味。不引起急性跛行,蹄部非常敏感。表皮增厚和稍充血,在指(趾)间隙有一些渗出物,有时形成痂皮。初期,与球部相邻的皮肤可发生肿胀,轻度跛行。随后,在球部出现角质分离,跛行明显,在角质和下面的真皮之间有泥土、粪便和褥草等异物进入,使角质和真皮进一步分离。在少数病例,化脓性潜道可深达蹄匣内,严重的可引起蹄匣脱落。  相似文献   

15.
<正> 奶牛创伤性指(趾)间炎是由于尖锐物体刺入指(趾)间而引起的炎症,往往引起蹄叶炎,蹄匣开裂或脱落等给奶牛饲养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为此,笔者在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现介绍如下:一、临床症状:刺伤后病肢突然发生跛行(支跛)有时刺伤部出血,有时出血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支跛更明显,检查指  相似文献   

16.
此病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增殖等。过去认为本病在肉用牛,特别是肉用公牛发病率较高。我们在北京市黑白花乳牛中调查,本病在乳牛也很普遍,但每个场子的发病率也有所不  相似文献   

17.
此病在文献上有不同名称,如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增殖等。过去认为本病在肉用牛,特别是肉用公牛发病率较高。我们在北京市黑白花乳牛中调查,每个场的发病率也有不同,所调查的牛场最少的为14%,最多的可达50.5%。  相似文献   

18.
牛的蹄病     
我国养牛事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人们对牛蹄病的防治日益重视。牛的跛行,其病变在蹄部的占85—90%,而且在后蹄的占90%(Allcnstin,1981)。牛因跛行、疼痛致使产奶量和肥育增膘减少、繁殖能力下降、或因此而淘汰屠宰以及治疗费的严重浪费等等,它给畜牧经济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例如国外报道延长蹄可减少奶产量5—10%,蹄病引起的疼痛则更要严重(竹内,1980)。根据Greenough(1972)的报  相似文献   

19.
1 什么是蹄叶炎 蹄叶炎是指蹄部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病中占70%~90%。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性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为蹄角质生长异常,蹄形改变,成为芜蹄,蹄壁上出现沟和嵴,使蹄壁呈现波纹状。蹄底真皮尤为严重。蹄底穿孔,溃疡,造成病牛不能行走,甚至爬窝。  相似文献   

20.
韦海飞  郭锷锋 《广东奶业》2004,(1):18-19,2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后肢髋关节由于摔伤引起脱位存在不稳定因素,而且发病率不高,这里不阐述。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有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发病居多。珠江奶牛场2002年,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份起,我们调查了跛行牛282头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降至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引起淘汰共4头。现将我们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