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明确小麦品种衡H1401的抗旱节水特性,以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衡H1401和河北省小麦区域试验水地组对照品种衡4399 (CK)为试验材料,在水、节水、旱3种水分条件下对小麦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衡H1401的抗旱节水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旱处理下,衡H1401维持了较高的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抗旱指数达到1.265;灌浆期叶片SPAD值和单株生物量始终高于衡4399,灌浆中后期旗叶失水速率低于衡4399。衡H1401具有突出的抗旱节水性,适宜在地下水压采区进行抗旱节水种植。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相似文献   

3.
<正>冬小麦新品种河农130、衡4399成果转化课题,紧紧围绕河北低平原区严重干旱缺水的突出问题,以品种节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等,带动节水小麦品种规模化生产,为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该课题由河北兰德泽农种业有限公司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抓住关键技术创新,推动节水小麦发展。近年来,他们选育出的衡观35、衡4399、衡0628、衡S29、衡4444等一批具有突出"节水丰产、抗逆广适"特点的小麦品种,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节水30亿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10个小麦品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河北省的耐旱节水的小麦品种,本试验选取了河北省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通过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群体数量、产量等性状,并计算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对10个小麦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有石麦22、衡4444、冀麦32和石农086,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有邯麦13、沧麦028、衡4399、沧麦6001;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有沧麦6005和石麦15。  相似文献   

6.
衡4399是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独家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8002)。该品种参加了2010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21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7.09%。参加2011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试验,平均亩产583.42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6.87%。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8.
衡H116021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衡7228×衡94-5096) F1为母本、石97-6365 (石家庄8号)为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和水旱交替选择法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抗寒耐低温,节水性强,高抗条锈,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抗干热风,熟相好。2014~2015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水地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839.1 kg/hm~2,较对照石4185增产8.4%。2016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水地组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507.6 kg/hm~2,较对照衡4399增产2.3%。2018年7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80033)。该品种适宜在冀中南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双审定小麦新品种——衡136衡136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利用"不同世代水旱交叉选择与抗旱性鉴定及株型选择三结合"技术,历经十多年培育而成的抗旱节水高产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2009015;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  相似文献   

11.
衡7228冬小麦新品种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利用冀5418×衡5041杂交,用水旱交替选择和异种条件抗旱节水性鉴定的鉴定方法,经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03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2003001.该品种突出表现抗倒、抗病、节水、高产、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穗数形成的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参试小麦品种为衡4399、冀麦585、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设均10月5日、10日、15日、20日4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对冀麦585和金禾9123冬前分蘖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可通过推迟播期降低枯叶率,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需推迟至10月20日枯叶率才能明显降低;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对多数参试品种5叶以上大蘖形成无明显影响;衡4399和中麦155播期推迟至10日,冀麦585播期推迟至15日,金禾9123播期推迟至20日,单位面积穗数稳定。金禾9123和冀麦585适播期长,晚播时单位面积穗数降低不明显,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衡4399和中麦155适播期短,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分析越冬期后小麦主茎叶片、叶鞘、茎秆和麦穗的形态参数与生物量间的关系,本研究以衡冠35、济麦22和衡4399为试材,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品种类型小麦叶片长度、最大叶宽、叶鞘长度、叶鞘展开宽度、茎秆长度和直径以及麦穗宽度、厚度和长度等形态参数与相应器官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小麦叶片、叶鞘、茎秆和麦穗形态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除衡4399麦穗长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很大、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品种各形态参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显著相关(P0.05),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对冬小麦越冬期后植株形态参数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技》2008,(4):62-62
<正>更新换代首选冬小麦新品种——抗倒高产稳产衡5229衡5229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独家培育,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4014。2007年获新品种保护权,权号为CNA20040369.9。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 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结果表明,N2和N3比N1的小麦产量分...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节水抗旱小麦品种,于2015-2016年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A0)、灌1水(拔节期浇水30 m3/亩,A1)、灌2水(拔节期浇水30 m~3/亩、抽穗扬花浇水30 m~3/亩,A2)共3种灌溉处理,比较6个冬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春浇1水的条件下,衡4399、邢麦13号、邢麦6号、邢麦6号节水性较好;在春浇2水条件下,邢麦6号综合性状较好,三要素协调,具有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17.
●抗旱节水 抗逆 丰产型冬小麦新品种——衡136 衡136(原名:衡05观136)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于1998年根据抗旱节水高产的育种目标,依据双亲优势互补和基因累加效应原则,以本所创新资源材料—衡4119为母本,石家庄农科院资源材料—石家庄1号作父本杂交,通过水早交替选择法,经多年定向选择培育,于2005年选育出圃。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衡71-3为母本、邯617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水旱一体种植、平行交替选拔的方法,培育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衡0628。该品种分蘖力强,中早熟,根系发达,株高和株型适中,抗旱、抗干热风、抗病,落黄好,籽粒饱满。突出特点是抗旱节水,适应性广,稳产性好,抗逆性强。在2006~2008年河北省节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连续2 a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在2007~2008年黑龙港流域节水组生产试验中,7点汇总产量较对照品种沧6001增产10.58%、较对照品种邯4589增产6.18%,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8年完成河北省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程序,以总排名第1位的名次通过了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9.
阐述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的特征特性,介绍其节水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冀南麦区冬小麦高产创建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例,在总施氮(N)量270 kg/hm2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基追比3∶7、5∶5和7∶3为主处理,以当地主推的3个冬小麦品种邯6172、河农6049和衡4399为副处理,探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氮肥基追比为5∶5时,小麦千粒重和拔节期干物重均最大,无效小穗数最少,产量最高,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氮肥运筹模式。不同品种小麦适宜的氮肥基追比有所不同,邯6172和河农6049适宜的氮肥基追比均为5∶5,衡4399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为3∶7。因此,在冀南麦区进行高产创建时,还应结合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氮肥基追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