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伐小班(伐区)超证采伐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区超证采伐和无证采伐是导致编限单位超限额采伐的主要原因,控制伐区超证采伐是保证限额采伐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措施之一。结合近年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的结果,对伐区超证采伐的类型、产生的原因、超证采伐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控制伐区超证采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7个典型县抽样调查结果,对"十二五"期间西北监测区(山西、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自治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发证质量总体较高,平均发证合格率85.2%;伐区凭证采伐管理较好,伐区凭证采伐率均高于85.0%;超证采伐区数量少、采伐量小,超证伐区数比例平均为5.9%,超证采伐量比例为1.8%;限额采伐制度执行较好,未发生超限额采伐。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采伐证发证不规范、超证采伐、无证采伐、发证率较低等问题,应采取建设电子发证平台,提高信息化发证水平,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伐区调查设计过程对森林采伐量精度的影响,树木胸高确认不同,森林采伐量误差值越大;调查人员测量胸径时所站位置不同,其森林采伐量也不一样;立木所处地形及不同测量工具和调查设计人员,其测量结果都有影响;②枯立木、风倒木对森林采伐量精度的影响;③伐区调查设计规程对森林采伐量精度的影响。总结目前伐区调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采伐量精度的方法,为今后伐区的合理的调查设计以及采伐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国有林场执行森林经营方案中制订的采伐规划的现状出发,探讨正确执行采伐规划的技术措施,提出采伐规划应当以采伐面积和蓄积双重因子进行控制,实际采伐量与规划采伐量之间允许的误差值以及正确进行伐区调查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呼和浩特市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01660立方米,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下达呼和浩特市年度森林采伐量计划为161338立方米;呼和浩特市申请自治区专项增加限额和计划30.6立方米。截至2011年11月底,呼和浩特市共批准采伐消耗量5225.9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总鼍的2.6%,占年度采伐量计划总量的3.2%。全市森林采伐消耗量没有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采伐计划总量及其各分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前加拿大年采伐量为1.27亿立米,估计到二十世纪初年采伐量将达2.15立米,接近于年允许采伐量2.41亿米的指标。为增加森林资源,加拿大对全部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进行更新,现在年采伐面积约91万公顷,森林火灾损失几乎同样  相似文献   

7.
一、可变概率小班抽样法定义将总体按特定的组合方式划分为若干小班,小班不等大,以小班作为抽取单位。其抽样概率与小班面积大小成比例。再在抽出的小班中,对小班进行详查,以其数据估测总体,求得总体平均数,总量及其抽样误差的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4):30-36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功能的关键措施。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森林采伐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森林经营单位的年采伐限额原则上按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采伐量核定。因此测算和确定合理年采伐量是经营方案编制的重要内容。以吉林省红石林业局为研究区,对森林经营单位如何科学测算和确定合理年伐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在技术和方法上为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及测算合理年采伐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林业》1996,(5):23-23,26
(一)搞好源头管理,严格控制商品材林木采伐总量 1.合理确定商品材年采伐量计划。在确定商品材年采伐量计划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把采伐限额和上级下达年采伐量计划中的商品材指标控制在总指标以内;二是逐级分解下达商品材采伐量计划,要以资源状况和林分抚育改造的需要为前提,中  相似文献   

10.
在参加抚育采伐设计工作中发现,设计的抚育采伐量低于按设计作业实际采伐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中集材道末按皆伐计算采伐量,实际作业中集材道上的林木是全部采伐的,且设计中集材道又占有较大比重,这样就造成实际作业采伐量高于设计的  相似文献   

11.
探究和对比不同抽样方法对森林生物量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样地布设及估算精度等方面的影响,优选适宜的抽样方案,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节省外业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基于云南省大理市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森林起源、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可靠性为95%、抽样精度为90%和85%的条件下,计算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并与系统抽样进行比较分析;以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大理市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抽样设计,将抽样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抽样精度为90%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91%、12.92%和45.51%;抽样精度为85%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51%、12.66%和45.57%;在相同的抽样精度条件下,抽样单元数呈现起源>优势树种>龄组的变化趋势。按抽样精度90%,系统抽样估测的大理市森林地上总生物量为1 914.83万t,按起源、优势树种和龄组,其总生物量估测值分别为1 608.22万t、1 679.03万t、1 536.08万t。在可靠性和抽样精度相同时,实际抽样精度排序为起源>优势树种>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取样,探讨Yojiro Ueno提出的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应用于长白山落叶松人工林和柞树林的试验样地的有效性。应用不同次数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不同重复的差异逐渐减小,当增加到一定程度,重复一次随机抽样即可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抽样误差。2)平均相对误差[AKP-]和不同重复间变异系数CV曲线都随取样数目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且上升波动程度也随之减小,渐平稳。当样本量大小达到某值之前 ,[AKP-]CV相似文献   

13.
8种野生地被植物光合及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华南地区野外资源分布较广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8种野生地被植物进行冬季和夏季的光合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蒸腾强度分析其节水效益。结果显示:天胡荽、地稔和长萼堇菜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在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说明它们为冬季生长优良的地被植物;而链荚豆则在夏季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高,生长较为旺盛。从蒸腾耗水特性来看,地稔在冬季和夏季的单位叶面积日蒸腾总量均较小;在夏季单位时间单位绿化面积内,地稔、三点金、马蹄金、天胡荽和牛轭草的蒸腾量较少,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灌溉量。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 改进抽样 效果, 将 刀切法 结 合顺 序统 计 量应 用于 双 重回 归抽 样 中, 以 材 积为目的因 子, 胸径 为辅助因 子。结果 表明, 在 减少 二重 样本 50 % 的情 况下 , 与 普通 双重 回 归抽样相比 , 精度仍 达982 % 。因 此认为, 在林 相整 齐, 生长 正常 的 林分 中进 行 双重 回归 抽 样调查时, 利 用刀切法 , 可 在减 少 二重 样 本, 减少 外 业工 作 量 的情 况 下, 仍能 保 持 较 高 的精 度。另外, 对二重样 本单元和 单元数 的确定以 及刀切 法的局限 性进行了 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黄杨粕片盾蚧种群在小叶黄杨绿篱上的抽样技术,雌成蚧与2龄若蚧的最适抽样部位,在南北向绿篱上向东西方位上层和西面下层,在东西向绿篱上为南北方位下层和北面上层;最适抽样单位为1个枝条;当二阶抽样的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的消耗指标C1/C2=10时,在各种密度下次级单元的最适抽样量为每样株5 ̄6个枝条;并给出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样株与枝条的抽样数量配额。  相似文献   

16.
根据蜀柏毒蛾的空间格局参数及株内分布规律,参照Morris(1960)的标准和Iwao(1971)的模型,对蜀柏毒蛾种群样本单元进行选择,确定以株为样本单元,并选择平行线式,Z字形式、棋盘式取样方法,列出了允许误差D=0.05,0.10,0.20,0.50时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依照Kuno(1969)模型建立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尚缺乏逻辑推理方法的现状,提出了更为客观合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评估法.此方法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林分面积,计算其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基于此方法,利用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来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所属生态站的数万个观测数据,对中国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和云南两省生物物种保育总价值在全国名列前茅,海南省尽管单价最高,但森林面积较小,其总价值较低.广大西北以及华北地区森林平均单位面积价值和总价值普遍较低.将全国39种林分类型归为如下几类:单价高总量少型、单价高总量大型、单价低总量少型、单价低总量大型和中间类型,针对不同的类群采取不同的保护政策,有利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与目前流行的支付意愿法(WTP)相比,Shannon-Wiener指数评估法的优越性在于:以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为基础,每个指标都具有明确的意义,评价结果更接近理论认识,且结果之间可比性强.  相似文献   

18.
A generalized difference, a model-calibrated (MC), and a pseudo-empirical likelihood (PEMLE) kNN estimator of a population mean and its sampling variance was assessed with simulated simple random (SRS) and one-stage cluster sampling (CLU) from three artificial and one actual multivariate populations. The number of nearest neighbors (k) for imputing values of a target variable varied from one to eight. The design-based MC estimator had the lowest bias, but bias varied among populations and target variables.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d errors (RMSEs), the estimators had similar performance, yet RMSEs of MC and PEMLE were less variable. Results were uneven across populations and target variables. The value of k had little effect on RMSE suggesting an advantage of choosing a low value that retains most of the attribute variance in a map. Nominal confidence intervals computed from MC estimators of variance achieved overall the best coverage rate. Rankings of the estimators in SRS and CLU designs were similar. We recommend MC for practical kNN applications in forest inventories for pixel-level predictions and derived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9.
In sub-Saharan Africa, extraction for daily livelihood needs often results in uncontrolled exploitation of bark and leaves of valuable medicinal and fodder trees. However, overharvesting of bark and foliage can reduce fruit production and threaten reproduction.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combined bark and foliage harvest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fruit production of Afzelia africana in Burkina Faso. We compared fruit and seed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harvesting intensities. Data on fruit yields were colle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of 91 trees with no, low, severe, and very severe harvesting intensities. The fruit production varied with harvesting intensity, tree size and number of branches. Fruit and seed quantity and qual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arvesting intensity.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trees without and trees under low harvesting. Trees of all size classes under very severe harvesting intensity had no fruits. Under low harvesting impact, large trees had twice as many fruits as the control, whereas fruits were reduced by half to 95 % for the small trees. High harvesting intensity is an unsustainable practice that should be completely prohibited in order to ensure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Afzelia africana. Low harves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allowed, but only on large reproductive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20.
经频数分布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分析 ,柳毒蛾在防护林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以核心分布更为适宜。应用 Iwao( 1971)平均拥挤度 ( m* )与平均数 ( X)的回归关系 ,制定出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