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大豆科技》1999,(4):11-12
窄行密植栽培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的一项大豆高产载培技术,比常规宽垅增产20%以上。合江所从1993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经与我国传统的垅作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栽培方式“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法”,即:采取130厘米大垅,垅上播6行,小行距16...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豆的三种高产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三垅栽培法,30cm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法、稀植高肥精管栽培法的优点、增产作用和技术关犍。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试验明确了采用“两垅一平台”栽培法,既保持垅作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结构,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和70厘米垅比,扩大了个体生活领域,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明显地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一般可增产大豆12%以上,同时还便于轮作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4.
一、播种机 1、2B—4型花生播种机 该机是1980年掖县徐家公社肖韩大队在县农机化所的帮助下研制而成。与泰山—12拖拉机配套,垅播4行,一次可完成开沟、下种、起垅等多道工序,81年12月通过科研鉴定,并已生产45台在生产上试验,每小时可播花生4—5亩。 2、2 BH—4/5型花生播种机 该机是平度县农机化所与县拖修厂共同研制而成。与泰山—12拖拉机配套,平播5行,垅播4行,一次可完成开沟、下  相似文献   

5.
陈淑芬 《大豆科学》1996,15(4):340-343
本研究证明三垅栽培法以其独特的耕作栽培系统,改变了大豆田耕层土壤生物学体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豆根系活力、共生固氮水平等得到改善与提高,为大豆生育奠定了高产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大垅三行穴播栽培技术自1996年开始研究,1998年示范,三年共计范373.3hm^2,平均单产188.96kg/667m^2,比近三年三垅栽培平均单产101.95kg/667m^2 ,增产87.01kg/667m^2,增产85.3%,该栽培技术由于采用130cm的垅体,以垅沟和苗带间深松,分层施肥和垅上三行等距播四项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抗旱,耐涝,合理密植,增强光合作用等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大豆幼苗快速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提早封垅,有效抑制草荒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简讯     
巧锄花生三遍地 牟平县莒格庄公社桑园大队 几年来,我们大队对花生烂果和形过成秕果多的原因进行了观察试验,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烂果一般在“大暑”后开始出现,而且多是秋涝重,下洼地、下水头、粘土地重,伏果烂的多,平垅种植的重,起小垅种植的轻;秕果一般是第二、三对侧枝结的果,起小垅的,垅背一塌,有的  相似文献   

8.
赵九洲  赫荣华 《大豆科学》1994,13(4):294-301
本试验于1989-1991年在黑龙江省854农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本文探讨了低湿地白浆土上“三垄”栽培法和平作栽培法两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三垄”栽培法与平作相比,三年平均增产16.31%。产量差异达τ0.01显著水平。在“三垄”栽培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粒比和经济系数显著。与平作相比,“三垄”栽培法在大豆的生育前期使0-20cm土层的温度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1 前 言汉中市马铃薯地膜栽培始于 1986年 ,到 1996年发展到了 6 0 0多公顷 ,且多集中栽培于城郊和重要集镇周围 ,1997年以来 ,由于省市农技部门对马铃薯三项技术 ,特别是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 ,辅之以市场的调节作用 ,使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1998年达到 4 6 2 0公顷。 1996~ 1998年 ,经济效益累计增值 3732 5万元 ,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 地膜马铃薯几种栽培方式2 1 厢式宽畦栽培法主要集中于平坝水田地区种植 ,作用有三 :一是省。实行厢式宽畦栽培的一般宽 2m ,与地膜常规推广的宽度一致 ,不裁不剪 ,既减少浪费 ,又操作方…  相似文献   

10.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效果,2010年早稻在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进行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对比试验,结果证明:在水稻栽培中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高,比传统深水漫灌栽培法极显著增产,比常规水分管理栽培法显著增产,尤其以全生育期水不上面、不建立水层的水气平衡栽培法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易荣富 《作物研究》1989,3(2):24-28
杂交稻每蔸双株、两段育秧、大蔸大行栽培,简称“双两大”栽培法,是在单株两段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笔者将杂交稻“双两大”栽培法灵活运用于常规稻,改每蔸双株为四株,而成为常规稻“四两大”栽培法。现将常晚“四两大”栽培法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农业区推广“垄三”栽培法的技术关键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于海林大豆“垄三”栽培法是针对三江平原土地低湿、透气性差的实际问题研究出来的,目前在适宜区已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那么,在半干旱农业区能否推广此项技术?其技术关键是什么?为...  相似文献   

13.
花生大畦小垄密植栽培法是我们根据花生习性和当地生产实践经验而设计的一种栽培法。1980年春秋两季,通过大田试种和小区试验,都比常规种植法有较大幅度的增产,初步看出这是珍珠豆型花生栽培技术上的一项有希望的改革,有进一步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价值。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土壤耕层环境效应与根系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成  丁希明 《大豆科学》1994,13(4):321-329
本文对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土壤耕层中水分,温度,容重,三重比,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栽培法0-30cm耕层含水量和温度均较高;容重除两垄一沟中间行0-10cm耕层较小外,其它耕层也较高;三相比20-30cm耕层中空气减少,固相有增加,容积含水量增加最大;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有明显增加。说明“两垄一沟”栽培法改善了土壤耕层理化特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大  相似文献   

15.
海鸥农场位于雷州半岛东市端,北纬20.3度,东经110.2度,离海只有几公里.本场的气候特点,一是台风频繁,雨量充沛,十二级以上台风几乎是三年两次,强热带风暴每年几次,年降雨量1900毫米以上.二是雾日多,年有雾日少则50,多则达到86天.三是湿度大,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7%,高于本县其他各场.四是气候和暖,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提高甜菜单产和含糖率的新途径,促进甜菜生产的发展,我们于一九八○至一九八一年进行了甜菜施用米醋增产增糖的试验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米醋对甜菜有明显的增产增糖效果。现将两年的初步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与方法 试验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区组法,四次重复。80年小区长9米,4垅区,面积为25.2平方米;81年小区长10米,4垅区,面积28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在长沙将旱育秧和湿润育秧与大田“稀植、前控、中后促”栽培法(T栽培法)和“适度密植、前促、中稳、后补”栽培法(C栽培法)组合成四套栽培技术体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旱育秧栽于本田后,其个体和群体的光合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干物质积累多,生物产量高;南方早稻大田C栽培法较T栽培法,具有个体叶面积小、光合强度较低、干物质积累少,但其群体叶面积系数和生物产量高,有利籽粒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87年,在崇安县兴田乡马埠头垅的冷烂型稻田,设置8个处理(见表1),三次重复,24个小区的田间试验。结果列于表2,可以看出: 低P产量最高,低N、低K和NPK次之,彼此间差异都不显著。缺K产量最低、缺N次之,两者差异也不显著。但同上述几个处理比较,减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9.
一、花生规范化栽培的特点 花生规范化栽培是把花生生产中各项有效增产措施和科研成果,根据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其组配成综合栽培技术,故也叫花生综合增产栽培技术。规范化栽培法与普通栽培法相比,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20.
花生控制下针栽培法,是莱阳农学院沈毓骏教授近年研究成功的改革花生现行栽培法的一整套新技术。我市自1983年开始试验、推广,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试验示范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