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与大针茅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植物生长盛期(7~9月)在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对典型草原的代表类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结构和生物量进行了观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群落丰富度略高于大针茅群落。按重要值排序,羊草群落位居前6位的分别是黄囊苔草(Caldesia korshinskii)、羊草、西伯利亚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aoi)、大针茅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6种的重要值总和为80.56%;大针茅群落重要值位居前6种的植物种类为大针茅、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inn.)、羊草、黄囊苔草、糙隐子草、米氏冰草,总和达75.28%。大针茅群落较羊草群落更适应干旱气候条件。羊草群落和大针茅群落总生物量分别达到845.8和656.5 g/m2,羊草群落显著高于大针茅群落(P<0.01),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群落能迅速对干旱低温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虫的群落组成,优势种植物的存在决定优势种蝗虫的存在,优势种蝗虫导致优势种植物高受害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及LI-6400-09土壤呼吸室,于2014年6月和8月对内蒙古呼伦湖湿地上分别以克氏针茅(Stipa capillata)、羊草(Leymus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为优势种的4种草地进行样方调查和土壤呼吸测量。结果表明,以克氏针茅、羊草和寸草苔为优势种的草地在6月和8月土壤呼吸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芦苇为优势种的草地6月和8月土壤呼吸日变化比较平稳。从6月到8月,以克氏针茅、羊草和芦苇为主的草地土壤呼吸均值呈增加趋势,相较于6月的土壤呼吸数值,8月数值分别增加了62.81%,79.69%和233.69%。以寸草苔为主的草地2个月份土壤呼吸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氮沉降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常见禾本科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氮沉降平台7种不同氮添加[0、3、5、10、15、20、50 g/(m2·a)]处理,于2021年对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冰草(Agropyon cristatum)、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4种禾本科植物叶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氮添加对叶片数的影响不明显,但对高大型禾本科植物羽茅和大针茅叶片数增减比呈现正值,有促进效应,低矮型禾本科植物冰草和糙隐子草有抑制效应;同时促进了高大型羽茅和大针茅的叶片长宽生长,增加了二者叶片面积,抑制了低矮型冰草的叶片长宽生长和改变了糙隐子草的长宽比;促进了叶鞘生长,其中羽茅、冰草和大针茅增加效果明显;叶片生物量除在高量氮[20、50 g/(m2·a)]时对糙隐子草呈现出抑制效果,其他氮添加量均为促进作用,其中对密丛型大针茅和糙隐子草叶片生物量的影响效果明显。[结论]氮添加对禾本科植...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链烷技术测定蝗虫食性的精确性,确定蝗虫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于2007年夏季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天然草地,用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egenes squarrosa)和克氏针茅(Stipa kylovii)各500g,饲喂360只成虫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试验期内每天记录蝗虫实际牧草采食量、采食成分和排粪量,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测定蝗虫的牧草采食比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牧草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蝗虫粪便中链烷的回收率随链烷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蝗虫采食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比例的测定值与实际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 5、0.956 6和0.978 2。因此链烷技术可以精确测定典型草原蝗虫的食物组成。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梯度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调查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在不同放牧梯度下的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梯度的增加,群落中的优势种大针茅和羊草等优良牧草的营养枝高度、株丛密度及生物量均明显降低并逐渐被猪毛菜、糙隐子草和冷蒿等耐牧植物所取代,生产力及利用价值下降。从无放牧的对照样地到重度退化样地植物群落类型依次转变为:羊草 大针茅 丛生禾草、大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丛生禾草、糙隐子草 大针茅 羊草 丛生禾草、猪毛菜 糙隐子草 小丛生禾草。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坝上地区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为了解围封对冀西北坝上地区植被的影响,对封育林地及未封育林地草本植物层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围封采伐地内草本植物的科、属、种数量,以及α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围封林地(P0.05);围封林地内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指数高于未围封林地(P0.05),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低于未围封林地(P0.05)。3种林地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围封采伐地最高,围封林地次之,未围封林地最低,未围封林地仅为围封林地、围封采伐地的49%和23%。该地区草本植物层中具有典型草原的建群种,包括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针茅(Stipa capillata)等,且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由此得出结论,围封明显提高了冀西北坝上地区草本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促进了草本植被的恢复;通过围封排除外来干扰可促进该地区草本植被向地带性草原植被的演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物量季节动态。[方法]于2008年生长季(5~10月)期间,分别测量了针茅群落、羊草群落和农田3个不同地表覆盖状况下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地上生物量均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羊草、针茅和农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87.91、117.05、193.59g/m2;3个样地植物根系总生物量在7月份最高,针茅、羊草和农田样地分别为1683.9、1601.9、513.9g/m2;植物上层根系0~15cm/植物下层根系15~30cm的生物量比率最大的是羊草,针茅次之,农田最小。[结论]该研究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山北坡4种典型草原植物叶干重与叶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4种典型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针茅(Stipa capillata)、羊茅(Festuca ovina)和短柱苔草(Carex turkestanica)的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之间的关系,找到快速测定草原植物叶面积的方法,为大范围遥感监测及估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4种典型植物为材料,以叶片干重和叶片面积作为测量指标,建立4种植物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的回归方程.[结果]冷蒿的回归方程为:Y=0.00849 X +0.002 7(R2 =0.880 81);针茅为:Y=0.007 03 Xf+0.004 38(R2 =0.750 14);羊茅为Y=0.015 38X-0.001 25(R2=0.677 27);短柱苔草为:Y=0.007 05 X+0.008 895(R2 =0.498 58)(P<0.01).[结论]4种植物的回归方程对叶面积的预测准确性表现为冷蒿>针茅>羊茅>短柱苔草.可通过叶干重与叶面积建立回归方程并且为4种典型草原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二氧化碳(CO2)浓度和降水等单因子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已很多,但多因子协同作用的影响研究仍较少,制约着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理解与预测。利用开顶式生长箱(OTC)模拟研究了CO2浓度升高(450和550μmol/mol)和降水量变化(-30%、-15%、对照、+15%和+30%)的协同作用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μmol/mol CO2浓度下短花针茅植株的生物量和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增加,但450 μmol/mol CO2浓度下的变化不明显;降水增多导致植株生物量、叶面积、叶数和株高显著增加;CO2浓度与降水协同作用显著影响短花针茅植株生物量。CO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降水减少对短花针茅的胁迫效应,但降水量减少30%则明显抑制了CO2浓度升高带来的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荒漠草原植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理解,可为制定荒漠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香是我国重要的园林观赏花木树种之一.属木犀料(Dleaceae)丁香属(Sy-ringa)一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花两性.有许多品种.我们对其中一些品种在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上的价值和用途不太了解,鉴于此本文就乌鲁木齐市引种的许多丁香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及生长特性的初步观测,并对其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进行了建议和评价,编制了分种检索表,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苹果无病毒和带病毒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无病毒和带病毒品种光合特性和生长结果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无病毒的光合产物输出量、总光合强度和产量明显高于带病毒品种,而叶片净光合强度则出现带病毒品种高于无病毒品种的趋势,在四个无病毒苹果品种中,74—42的光合强度景高,其次为红星和金冠,最低者为富士。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除Z_n外都偏低,其中仅C_a含量出现无病毒品种高于带病毒品仲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育苗技术对花椰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花椰菜大棚塑盘育苗、工厂育苗以及大棚土壤育苗(常规育苗对照)三种育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大棚塑盘育苗和工厂育苗有利于种子出苗,成苗率高;定植后具有成活快、僵苗少、生长势强等优点。产量和出口商品率分别较对照(常规育苗)增加11.83%、17.37%和11.27%、21.65%,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7.55元/667m^2、73.73元/667m^2。在目前花椰菜种植规模较小(散户为主)条件下,选择大棚塑盘育苗方法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4.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5头怀孕7—9个月的奶牛及30头后备奶牛的14项血清肝功生化参数进行了比较测定。在六项肝功能试验中,有四项(胆红素定性、麝香草酚浊度、絮状试验及高田-荒二氏试验)为阴性,黄疸指数及硫酸锌浊度试验分别为1—6及5~20单位。三种血清酶除GPT没有测出外,GOT与LDH组间差异不显著,孕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血清总脂质均高于后备牛。但二组牛的白、球蛋白约各占总蛋白的50%,故白/球比值接近于1,差异不显著。文中最后讨论了GOT、LDH及白/球比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1987、1989年期间系统研究了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获得=804.82+33.31x-1.41x~2(R=0.9398~(**))抛物线相关关系,其回归高产最佳播期为6月9日,适宜播期为6月4~12日。同时研究了播期对群体建成的影响。从每亩苗数、叶面积发展、比叶重、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及全田干物质累积等方面.阐明了适期播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对提高直播水稻产量,促进市郊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毛竹笋体生长和退败过程中呼吸作用及呼吸末端氧化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笋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与相对生长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退败笋体随退败程度的加深,呼吸强度下降。正常笋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呼吸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退败笋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随呼吸强度下降而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呼吸强度下降而上升,这表明与多酚氧化酶有关的呼吸途径与笋体的正常生长关系不大,在退败笋体中则主要依靠与多酚氧化酶有关的呼吸途径,但生长受阻。此外,本文对毛竹笋体退败的生理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饵养试验分前(25-60kg)、后(60-90kg)两个阶段,按两个蛋白水平(16-14%;14-12%),两个赖蛋比值(Lys/100gCP:5.0-4.5;5.4-5.0),采用2×2因子设计,将32头长白×北京黑 F_1代杂种猪(16头♂、16头♀)按随机化分配为四个组,每组8头猪、公母各半,全部采用个体饲喂方式饲养并按前敞后限饲喂方式进行。猪体重达90kg 左右时,全部屠宰,比较日粮蛋白水平和赖蛋比值对商品瘦肉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产性能及90kg 体重时的胴体品质的影响。日粮以玉米、豆饼、夫皮为主要原料,并在不同程度上补加了合成赖氨酸。试验结果表明,猪只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胴体品质,在高、低、两个蛋白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提高日粮赖蛋比值,可以明显地改进胴体眼肌面积,但对胴体其它指标则无明显改进。因此,采用低蛋白日粮可节约蛋白质饲料用量,并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可提高瘦肉占胴体的百分比,但屠宰率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