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山东、冀南、皖北、苏北、陕西关中等地示范推广麦茬水稻旱种,1985年种植面积约200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1984年新乡地区麦茬水稻旱种20.5万亩,平均亩产304公斤,超过了插秧水稻和玉米的单产,高产地块亩产突破了500公斤。亩纯收入比插秧水稻提高34%,比种植玉米提高96%。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是玉米主产国,种植玉米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1~1985年每年种植玉米3460多万亩,平均亩产310公斤,总产1060多万吨,亩产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提高190公斤,总产增加593.5万吨。单产提高与玉米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有密切的关系。战后南斯拉夫玉米生产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育种成绩斐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年来,我国玉米生产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只有18849万亩,平均亩产89.5公斤,总产168.5亿公斤。到1988年,玉米面积扩大到29545万亩,增长了56.7%,平均亩产264公斤,增加了1.9倍,总产达到780亿公斤,增长了3.6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第二位。 回顾历史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玉米生产的迅速  相似文献   

4.
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80年代末期选配和推广的新组合,它具有株型紧凑、叶片直立、适宜密植、光合产物多、产量高等特点。“八五”期间,全国以紧凑型玉米为突破口,狠抓杂交玉米的推广,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5000万亩增加到1995年的1.5亿亩,占五米』总面积的比重由15%提高到44%,为杂交玉米面积的50%。紧凑型玉米亩产量比平展型杂交玉米增加50—70kg,增长幅度15%一20%,效益十分显著。紧凑型玉米的推广,不仅为提高玉米单产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小麦、玉米两熟超吨粮提供了可能。“九五”期间,农业部和国家科委把紧凑型玉米…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般在300万亩左右,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而产量则占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提高玉米单产,对增加我区粮食总产,加快发展畜牧业,建设牧业基地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最近几年,我区粮食生产有发展,推广杂交包谷是一项重要措施。到1984年,全区推广杂交玉米34万多亩,比1983年的14.6万多亩增  相似文献   

6.
推广和发展杂交水稻,是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几年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湖南省全省制种平均单产从1977年的25公斤增加到1986年的153公斤,制种面积由82.6万亩减少到29.9万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近几年自发制种面积有增无减,给杂交稻的种子生产和推广带来了  相似文献   

7.
王通强 《种子》1992,(5):51-52
近几十年来,世界油菜发展较快,面积扩大1.5倍,单产提高50%,总产增加2倍。世界油菜1985年总面积为22452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1888.7万吨;1990年总产达2400万吨。我国1985年总面积为6741万亩,单产83公斤/亩,总产559万吨;1990年总面积为8255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693万吨。我国油菜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加拿大和印度;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西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01公斤/亩,199公斤/亩和184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刘东辉 《作物杂志》1989,5(4):14-15
玉米是肇州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占耕地面积70%以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制约,长期产量不高。1980~1982年平均亩产仅166公斤,属黑龙江省玉米中产区。1984年全县推行500公斤栽培技术以来,示范田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生产大改观。1984年7个试点农户,150亩平均亩产600公斤;1985年5万亩,平均亩产519公斤;1986年15万亩,平均亩产594公斤;1987年全县10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16公斤;1988年全县95.3万亩  相似文献   

9.
寿光市麦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赵鸣石,沈国华,黄振文(山东省潍坊市农技站261041)(山东省寿光市农技站)寿光历年种植夏玉米60万亩以上。近几年来,全市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产量连年上升。1991年平均单产达到510公斤,1992年546公斤,寒桥乡万亩...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官渡区雨树村有300亩干旱、瘦脊、水土流失严重的红壤坡土,1975年以前沿用传统的全层翻耕种植法,一季包谷总产一直徘徊在1.05~1.15万公斤之间,单产不到50公斤;1975~1978年改用大窝塘种植,总产慢慢提高到2.5万公斤左右,平均单产80公斤左右;1979年以后,采用“少耕三深”覆盖种植法,单产接线上升、总产成倍增长。如1982年种160亩总产达6.95万公斤,单产403.5公斤;1983年也是一个丰收年,但全部作青饲料出售,未计产量;1984年种200亩,总产8.5万公斤以上,单产425公斤,与1975年相比,九年单产翻了三番多。由于单产大幅度提高,总产增加,群众粮食自给自有余。现在,他们已逐步从原来300亩早地中退出100亩,  相似文献   

11.
中江县是川中丘陵农业大县,常年玉米间套种植面积54~60万亩,需要玉米杂交种80~90万公斤。1988年利用姊妹种制种以前的12年间,平均制种单产是133.1公斤,玉米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玉米种子质量的优劣,种子生产的丰歉,已成为制约全县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987年在省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改进协作组的指导下,我们先试验示范,首次利用莫17姊妹种配制改良中单2号,比莫17配制中单2号增产38%,一代种比中单2号增产0.2%。1988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将这项技术大面积运用于种子生产,3077.4亩莫17姊妹种制种,平均亩产234.1公斤。1989年严重春夏旱长达64天,2807.9亩姊妹种制种平均亩产266.7公斤。以吴绍教授为首的玉米专家组来中江进行了现场考察,认为利用姊妹系间杂种配制改良单交种的方法是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的一项重大改进。从1988年起,我们连续三年采用姊妹种制种,三年全县共计配制改良单交种9788.2亩,  相似文献   

12.
我县从1988年开始,在龙额、水口、双江等低热地区开展再生稻试验示范和推广。几年来,发展较快,主要体现在:一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1988年开始试验,1989年示范367.9亩,1990年示范1650亩,1991年推广17104亩,1992年推广28511亩;二是单产一年比一年高。1989年为100公斤,1990年为109.2公斤,1991年为171.1公斤,1992年达219.9公斤;三是增产效果好。这几年,累计推广再生稻42632.9亩,共增收粮食831.5万公斤。经对水口、龙额2区农产量调查在大面积推广再生稻前(1989年)水口、龙额2区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日前公布,2014年河南夏粮单产(亩)首次突破400公斤大关,表明河南夏粮生产水平已实现中高产到高产的跨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夏粮播种面积为543.33万公顷,平均单产(亩)409.7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0.67万公顷,平均单产410.5公斤,总产量为332.9亿公斤,比2013年增加10.25亿公斤,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为278.4万亩,单产336.65公斤,最高单产781.5公斤,面积2.03亩,粗略统计这块高产田施肥量每亩折纯N34.855公斤,P16.875公斤,K5.875公斤。我校2亩夏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594公斤,其中4个小区折亩产682.5公斤,最高一个小区折亩产722.2公斤,亩施肥折纯N17.55公斤、P1.75公斤、K2.35公斤。达到增产节本的目的。取得高产的主要手段:采用高密度、使用玉米健壮素,起到控制株高、降低穗位、防止倒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扬中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10万亩稻茬小麦创高产丰收计划项目,全县稻茬麦面积13万亩,平均亩产356公斤,其中参加丰收计划的10.02万亩连片高产区,平均亩产达到377公斤,比未实施丰收计划的1987年,平均亩增产56公斤,增产17.4%。比1986年全省亩产最高县亩增20.5公斤,增产5.6%。亩成本下降10.8%,亩收益提高30.7%,  相似文献   

16.
我县是一个“立体”农业区,有稻田26万亩,分布在海拔350~1000米之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60%左右,年均气温16.3℃,水、热资源丰富,有着杂稻生产发展优势。 1984年全县种植杂稻41282亩,总产2257.9万公斤,平均单产达546公斤。比常规稻单产358.5公斤提高187.5公斤,增产52.3%,充分显示了杂稻的增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绿豆间作方式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我们先后在郸城、中牟等县进行了夏玉米与绿豆间作方式的试验,筛选出的优化方式于1990~1991年在生产上推广,两年累计推广面积达40多万亩,增加经济收入900多万元。试验设在地势平坦,灌排方便的二合土上,前茬小麦,亩产400公斤左右。玉米为豫玉5号,生育  相似文献   

18.
良种繁育推广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良种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 在提高粮食单产诸多因素中,良种贡献率一般认为达40%以上。 2004-2007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由504亿斤提高到599亿斤,增加了95亿斤,全省平均单产由680斤/亩提高到760斤/亩,提高了80斤/亩,平均每年增加20斤/亩。  相似文献   

19.
推广杂交稻,种子是关键。我省的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始于1977年,但多年来制种亩产量始终未突破100公斤,种子产需矛盾十分突出,90%以上的种子依靠省外调入。1989年以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制种面积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单产也大幅度提高,种子自给率逐年增加。1989年全省制种1.34万亩,平均亩产104.9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35.08%、23.41%,使1990年种子自给率达19.52%,  相似文献   

20.
玉米健壮素可抑制玉米植株生长,降低株高,改善株形。施用玉米健壮素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是一项矮化、抗倒、增密的增产技术。云南省玉米常年播种1500万亩,其中,地方种约1000万亩,基本上都是高秆品种,而杂交种中,也有些品种株高2.5米以上,一遇大风,同样倒伏。这些玉米使用玉米健壮素,可以提高产量,促进我省玉米生产来个大的飞跃。我省1988年试验玉米健壮素获得成功,深受广大农户和科技人员欢迎,积极参加试验和示范。1989年,参试地区由13个扩大到16个,参试县由30个增加到77个,试验面积由3300亩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