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影响种蛋入孵率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杰  陈峰 《中国家禽》2004,26(18):18-21
种蛋入孵率是衡量种鸡生产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鸡苗质量均有着内在的正相关性。种蛋入孵率与种蛋质量(即蛋形指数和蛋壳质量)密切相关,据国内一些大型养鸡场的资料介绍:在常规饲养管理情况下,一只鸡在一个产蛋年里所产畸形蛋和蛋壳质量低劣的蛋约占总蛋的7%~17%;蛋壳破损率一般占总蛋量的3%~5%,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种蛋的入孵率,从而影响了种鸡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蛋种鸡孵化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蛋种鸡孵化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且对育雏的成活率乃至产蛋鸡的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提高蛋种鸡的孵化率,是提高整个蛋鸡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的一环。笔者从事蛋种鸡孵化实际工作多年,现就如何提高蛋种鸡的孵化率,结合生产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蛋种鸡的孵化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厂家来说,提高入孵种蛋的质量和施以科学的孵化技术和管理,是提高蛋种鸡孵化率的关键。下面就这两方面进行阐述。一、入孵种蛋的质量入孵种蛋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内因与…  相似文献   

3.
丁杰  陈蜂 《北方牧业》2005,(8):16-16
<正> 当前,养鸡业进入微利时代,为提高经济效益,各养殖场千方百计寻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的措施。种蛋入孵率是衡量种鸡生产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种蛋入孵率与种蛋质量(即蛋形指数和蛋壳质量)密切相关,它与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鸡苗质量均有着内在的正相关性。因此,研究影响种蛋入孵率的因素及改善措施,对种鸡场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影响因素种蛋入孵率与种蛋质量密切相关,而种蛋质量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周龄、环境条件、饲料营养、应  相似文献   

4.
种蛋的合格率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生产指标,它和鸡场、孵化场的经济效益都有密切的关系。种蛋不合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孵化率及雏鸡品质。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挑拣多类不合格种蛋进行多次孵化试验,总结出了这些蛋的孵化能力(见表1) 一、入孵前可观察到的不合格种蛋 1.畸形蛋 多见蛋形偏瘪或扁平,部分蛋壳侧面平滑细簿,四周有皱纹。照时可见部分蛋气室过小或倾斜错位。其形成可能是由母鸡产蛋期内受到惊吓,或者母鸡体过于肥大,造成产蛋节奏紊乱,有两个以上的蛋在子宫内相互挤压引起的,也可能是种鸡患有传染性支气管炎或鸡群…  相似文献   

5.
种蛋在入孵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以保证有较高的孵化率及雏鸡有较高的成活率,种蛋要挑选大小适中,蛋形标准,蛋形指数72%~76%,无破裂、畸形,表面光滑的受精蛋。若破损率过高,大小不均匀,畸形、薄壳、砂壳蛋增多,将使合格种蛋数减少。种蛋合格率下降,不但直接影响孵化成绩,而且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种鸡饲养过程中,应认真分析造成种蛋合格率下降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提高。一、造成种蛋不合格的常见原因1.疾病的影响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减蛋综合征等疾病,不但可以使…  相似文献   

6.
种蛋的合格率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生产指标。种蛋不合格,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孵化率及雏鸡品质。现将各种不合格种蛋的形态特征及孵化能力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孵化前可观察识别的不合格种蛋 畸形蛋、沙皮蛋、波形皱纹蛋、过大蛋、双黄蛋、圆形蛋和过小蛋等,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识别,在入孵前就应淘汰。  相似文献   

7.
1选择种蛋应来源于管理完善、免疫科学、饲喂配合日粮、体质健康、生产性能好的种鸡群。要求产蛋率在80%以上,才可以收集种蛋入孵,产蛋率和受精率低时不宜做种蛋。并且最好是种鸡在产蛋前、中期所产  相似文献   

8.
提高蛋壳质量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者按:蛋壳质量是衡量种鸡、蛋鸡生产成绩好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它与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鸡苗质量以及商品蛋鸡的鲜蛋产量、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养鸡企业中,孵化工作的好坏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孵化率和健雏率是衡量孵化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的因素很多,如种鸡的营养水平、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贮存条件、孵化场的卫生管理等等,在这些因素中,种蛋的受精率是决定条件,而受精率则受种鸡周龄的影响,弄清种鸡周龄与孵化率和健雏率的关系,对合理安排种鸡群,保证雏鸡的正常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某养鸡场饲养的星杂“288”父母代种鸡16000只,笼养、人工授精、雌雄比例为20:1。将25周龄至60周龄种鸡所产种蛋按入孵批次逐项记录种鸡周龄、入孵蛋数及三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在种蛋入孵前如种鸡群的健康状况、营养、品种、种鸡周龄以及种鸡管理等都能导致孵化率的极大差异;种蛋入孵前所处的环境包括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挑选及储存条件等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活力.入孵后孵化机中的温度、湿度、翻蛋、孵化机和出雏机室中的通风、卫生以及孵化场中的一般管理等对保证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壳质量是衡量饲养种鸡、蛋鸡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它与种鸡的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鸡苗质量以及商品蛋鸡的鲜蛋产量密切相关。由于蛋壳质量下降,对许多养鸡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现将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综述如下。1 品种方面 蛋壳强度、颜色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品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白壳蛋比褐壳蛋的破损率高,产蛋多的鸡比产蛋少的鸡的蛋壳破损率高。通过育种选择可以改善蛋壳质量,且不损害其它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肉用种鸡开产期除要求产蛋多、所产蛋合格率高、耗料少、种蛋受精率高、所孵的雏鸡健壮外,还需防止肉用种鸡过肥、过瘦,以使种鸡保持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 肉用种鸡一般在24周龄产蛋率达5%,此时为开产,鸡开产后产蛋量会直线上升.为提高肉用种鸡的产蛋量,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由于生产计划的调整,孵化场需停孵15天,趁此机会,我们就种蛋库存时间及小头朝上库存对孵化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种蛋由本公司种鸡场提供的白羽肉种鸡(AA+)所产种蛋。种鸡产蛋周为11~12周龄。每天从种鸡场拉一次种蛋,到孵化场后立即用3倍量高锰酸钾(21g)+福尔马林(42ml)密闭熏蒸消毒30分钟,然后分级码盘入蛋库贮存。试验组种蛋小头朝上存放,入孵时翻转为大头朝上,种蛋库存温度16~17℃,湿度75%~80%,每4小时做一次温湿度记录且翻蛋一次。1.2种蛋的入孵为确保试验数据的可对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来自同一栋鸡…  相似文献   

14.
种蛋合格率是衡量肉种鸡生产成绩的重要指标,与种鸡的孵化率、雏鸡质量有重要关系,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种蛋的大小、蛋形指数、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品种和遗传因素决定的,总体来说合格的种蛋应该具备蛋壳完整无破损、表面光滑无污染、大小均匀无畸形、有一定的韧性和折光的受精蛋,生产性能良好的肉种鸡一个生产周期可生产180枚种蛋,而合格种蛋应该在170枚以上,影响种蛋合格率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点(由于涉及疾病过于繁多,本文不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主要功能是控制和调节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如果缺乏,则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种鸡生产中,若种鸡发生维生素缺乏和不足,就会影响种蛋中维生素的含量,进而影响鸡胚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最终影响孵化效果。某鸡场曾因种蛋维生素缺乏,致使孵化过程中胚胎畸形,出雏率过低,健雏率下降。1孵化情况某孵化场在98年7月10日、17日、23日共入孵三批种蛋,每批入孵数分别为15000枚、1688枚、15000枚,入孵种蛋均为5天内收集的种蛋,贮存条件为带有空调的贮藏间,室温在15℃-18℃,温度…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17.
种蛋的管理     
种蛋的管理对一个种鸡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系到种蛋的入孵率、出雏率、健雏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 ,因此种蛋的管理应引起种鸡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四个方面谈谈种蛋管理一些做法 ,供大家参考。1 加强产蛋箱的管理 ,防止种蛋污染由于鸡蛋产出后首先接触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肉种鸡饲养逐渐趋于规模化养殖,平养肉种鸡产蛋期"窝外蛋"的控制已成为产蛋期管理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饲养管理人员来说,有必要掌握造成"窝外蛋"的原因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合格种蛋,增加可入孵种蛋的数量,发挥种鸡最大生产性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下面根据多年平养肉种鸡饲养经验,探讨控制产蛋期"窝外蛋"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9.
影响孵化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些因素在种蛋入孵前就已形成,主要是种鸡因素,例如种鸡健康、营养、品种、周龄和种蛋管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孵化率有较大差异。另外一些因素,即孵化因素,如孵化环境、温湿度设定、通风、翻蛋、卫生状况和员工技能等等对孵  相似文献   

20.
入孵率的高低是评价种鸡场生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稳定产蛋率的同时,提高种蛋入孵率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提高入孵率应从饲料营养、管理、鸡笼设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