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多态经营模式,使农林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充分利用竹林空间资源,栽培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林菌循环协同发展技术体系,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发展高效生态立体栽培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林下栽培平菇,需要搭建棚室,以及购买棚膜、制作菌棒的原料等准备工作。现将必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估算如下,以供参考(以667m2放一万棒估算)。  相似文献   

3.
甘孜州食用菌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孜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及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情况,其中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冬虫夏草、松茸、羊肚菌、黄绿密环菌、翘鳞肉齿菌、牛肝菌、鸡油菌及黑木耳等为代表。该地区生态多样性丰富,野生食用菌生态环境主要以旱生灌丛、硬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及高山草甸等为主。同时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甘孜州地区农牧民持续增收,促进藏区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4.
利用竹屑、竹叶、木屑、稻草或菌渣等农业废弃物的1种或几种在竹林地栽培大球盖菇,其技术经过2年~3年的试验、摸索逐渐成熟。简要阐述竹林套种大球盖菇的发展前景、前期准备、播种、发菌期和出菇期管理、采收等。该套种模式将食用菌和竹子联系到一起,既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又能产出食用菌产品,还可以为竹笋生长提高丰富的有机质,因此可以提高竹子产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食用菌多元化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三元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以提供可食用的食用菌为重点发展对象,且将食用菌产业与其他农业产业经济相结合,例如养殖畜牧业、农业种植业等等,从而将农业产物的利用效率发挥出来。目前采用的食用菌生态循环系统经济主要模式包括蘑菇产业生态循环模式、草菇和金针菇多级循环模式、各地典型的菌菜或菌稻轮作模式等。根据食用菌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技术掌握得不到位、缺乏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力量、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食用菌循环模式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随州市是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香菇、木耳等在湖北省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干香菇年产量更是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基于对随州市三里岗镇的实际调查,客观评估了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调查分析认为,培植林木资源、以企业为载体加强科技推广、实行标准化栽培、加强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强化品牌效应等措施有助于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食用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则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予以科学应对,以不断推进随州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提供了方向,乡村振兴的助力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强化科学技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富丰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加强食用菌菌材林的培育以及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助力贵州省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随州市是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香菇、木耳等在湖北省食用菌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干香菇年产量更是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基于对随州市三里岗镇的实际调查,客观评估了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调查分析认为,培植林木资源、以企业为载体加强科技推广、实行标准化栽培、加强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强化品牌效应等措施有助于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食用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则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予以科学应对,以不断推进随州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下灵芝覆土栽培工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将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其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生产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已成为当地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本文以某试验地为例,对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浙江食用菌》2011,(1):34-34
2010年12月29日,浙江省食用茵协会在杭州举办“浙江省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研讨会”。会议邀请本省从事食用菌科研、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方面的行业专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交流了浙江省食用菌行业在过去一年中,于利用桑枝、果枝、发酵工业、菌渣等废弃生物质资源生产食用菌,以及菌渣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建立了水稻-蘑菇-芦笋、蚕桑-黑木耳(香菇)等多种生态循环生产模式。食用菌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显成效,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韶关市农业、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交通及旅游业发达,食用菌产业基础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适合食用菌生态化发展.韶关市应充分利用当地食用菌资源和特色,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食用菌生态化栽培"为切入点,建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打造韶关市食用菌品...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富阳食用菌发展现状,对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分析。建议提高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加大扶持力度,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食用菌生产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改造,打造现代新型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农业生产结构良性互动衔接,实现生态循环模式;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13.
覆土栽培林地灵芝是一种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它充分利用林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食用菌生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发展"林—菌"模式对当地生态林的影响,为发展林下食用菌及其生态效应作用研究,提供了相关科学数据支持。发展"林—菌"模式有利于生态林地可持续发展,既可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产出,又有助于林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循环经济闭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林菌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及意义,总结了粤北地区食用菌种类、华南地区板栗—食用菌模式概况,并从资源优势、经济效益、技术优势、政策支持、风险评估等角度分析了粤北地区开展板栗—食用菌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综上分析可知,板栗—食用菌种植模式是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可解决大面积闲置的林下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指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可以有效规避,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进行论述,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卢敏  李玉 《食用菌学报》2006,13(1):1-12
以食用菌产业在自然循环和经济循环中地位和作用的视角,综述了品种多样化与优良菌种培育、食用菌发展模式特点、生产演进过程、保健和环保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发展食用菌产业在菌种资源、原料资源、自然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及在资源保护与新材料收集保育、品种保护和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化、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化、产业集群与空间结构优化、学科定位-梯队建设-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废菌糠是指栽培过食用菌的下床料经干燥打碎的物质。据资料,菌糠与未栽过食用菌的材料相比较,除了木质素、纤维素有所降低外,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则有所增加。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食菌生产事业,我们以菌糠作营养源进行二次栽培食用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与食用菌等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模式,逐一改变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和产业结构,跨行业跨系统进行高效生态农林业新模式的开发,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林,进行农、林、牧、菜、菌相结合的多物种、多层次组合,种养组合,还菌于林,在农林生物种群之间建立起优势互补互促的高效组合,多种生物立体复合群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值,最大限度地创造综合农林效益,使传统的农林业逐渐发展成为更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林产业,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南建军 《现代园艺》2023,(9):189-191
按照江西省林长制各项规定,坚持“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做到保护资源优先,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地理优势,改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培植各种特色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新苗木产业,承接园林绿化工程,盘活林场现有苗木资源,更新苗木品种,提升苗木品质。充分保护现有林地和林木资源,结合实际,承担各种科研项目,以技术优势带动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