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育秧方式及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陵有10余万公顷两熟田要等雨裁秧,干旱时由于迟栽造成减产,旱育稀播大苗技术和旱育稀寄大苗技术有效提高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比传统的秧田地膜水育秧提高产量4.3%和17.7%,这是川中丘陵两条水稻避灾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态旱育小、中、大苗免耕抛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解决了目前农村人力、畜力不足和作物茬口衔接紧张的矛盾。旱育小、中苗免耕抛秧适宜冬闲田和早熟油菜田栽培,旱育大苗免耕抛秧适宜晚熟油菜田栽培。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两段秧和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旱育秧苗生理转换期死苗严重;二是病害多;三是根盘小、苗体轻,根部带土少,立苗难,植伤重;四是塑盘育秧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些生产实际问题,根据省农技总站的安排部署,2007年我县实施全省重点农技推广项目: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和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振学等我市位于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水稻年种植面积1.87万公顷,近几年来推广水稻超早播旱育大苗栽培技术,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4种旱育秧方式对水稻出苗时间、出苗率、成秧率、整齐度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苗床免少耕 旱育保姆抛秧型、塑盘旱育两种育秧方式在本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对抛秧立苗、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床免少耕条件下,旱育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出苗率、成秧率和整齐度,提高秧苗素质和延长秧龄弹性,并可用旱育保姆旱育秧型替代抛秧型培育无盘抛秧;本田翻耕比免耕更易于抛秧立苗,但立苗时间基本无差异,用旱育保姆抛秧型培育的秧苗立苗速度显著快于塑盘旱育秧;无论是本田免耕还是翻耕,无盘旱育抛秧均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增产幅度为3.29%~4.95%;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栽产量最高,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水稻肥床旱育抛栽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吴永祥顾克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为了实现水稻生产中“育秧不下水,栽秧不弯腰”的梦想,江苏省农科院从1989年着手进行麦茬稻旱育大苗(秧龄40~50天,叶龄8~9叶)的试验,1992年在旱育大苗取……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稻旱育中大苗丢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余庆海拔800m地区水稻旱育丢秧最佳密度为1.27~1.47万穴/667m^2,产量分剐为650.3~670.3kg/667m^2。丢秧密度过大或过小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治理贵州旱坡地的战略意义与途径曹文藻(贵州农学院)贵州地处我国东部和西部两大地貌区转变的地带,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省份。全省山地面积占71.34%,’丘陵和高原丘陵占20.97%,平坝地区仅占.7.的%。全省耕地旱地多于水田,...  相似文献   

9.
通过作者实践,分析了川香优506单产超10.5t/hm2的产量结构特点和农艺性状表现,提出实现高产要以“稳定穗数为基础、促大穗为核心、增加粒重为保障”的栽培目标和“前促、中稳、后攻”的技术路线,总结出采用“适时早播,旱育稀播,适龄移栽,科学施肥,以水调控,根外追肥,病虫综合防治”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塑盘旱育抛秧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稻作新型栽培技术,它揉合了塑盘水育与肥床旱育的综合优势,具有秧龄弹性大;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抗植伤、发根力强、立苗快、分蘖起步早;减轻劳动强度;高产高效的特点。其技术基本完善配套。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及免耕抛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采用无盘旱育替代塑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4种育秧方式产量水平均较高,但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在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新 《耕作与栽培》1998,(1):21-21,40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是集水稻塑盘湿润育秧和肥床旱育稀植这两项技术之长,充分发挥肥床旱育壮秧和塑盘抛栽的优势,克服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短等弱点,寻求两项技术最佳结合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通过我市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塑盘旱育抛秧表现出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抛秧用工省、活秧快、发苗早、颖花总量多、穗粒重、产量高等优点。但在技术上应注意几个主要环节。1注意床土培肥和秧床制作型式塑盘旱育秧床的选择培肥标准与肥床旱育秧相同。首先应按1:60的床田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管理方便、保水保肥、排透性…  相似文献   

13.
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与父本小苗寄插(手插)两段育秧相比,可减少父本小苗寄插花费的工时和劳动强度,减轻旱育小苗寄插伤害,改进了小苗育秧移栽方法,并且盘育秧苗抛寄秧田和大田表现出较多的低节位分蘖和更多的有效穗,达到培育强势花粉父本进而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是四川省主要的油菜产区,为了提高该区的油菜产量,通过在免耕撒播模式下对油菜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的研究,提炼出一套适宜于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油菜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低热地区推广水稻旱育浅植,以适时早播早插为好,移栽叶龄3.1-4.1叶为宜,早播早插时宜稀,迟播迟插时宜密。肥力中上等稻田,在3月5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3.1叶,亩插1.3万穴;在3月20日播种的条件下,移栽叶龄为4.1-5.1叶,亩插1.5万穴,在4月4日左右播种、移栽叶龄为3.1-4.1叶,亩插1.7万穴。本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播期>叶龄>密度,即播期是影响低热地区水稻旱育浅植产量的主要因素。故适时早播早插,合理密植,可提高水稻旱育浅植产量。  相似文献   

16.
无土栽培技术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文林 《耕作与栽培》2002,(2):15-16,28
采用无土育苗技术培育烟苗,与营养袋假植育苗相比,可缩短育苗期15d以上,烟苗株高增长40.2%,茎粗增长8.3%,鲜重增长42.9%;根数增长35.2%,根生长量增加7.61cm,鲜重增长12.5%,干重增长约60%,提高烟苗素质。移栽后提早进入团棵期,可达19d以上,烟叶经济产量形成期延长了11d,克服和减少土传病害的侵洒,烟株高度增加11.8cm,茎秆粗壮,茎围增长13.8%,有效叶片数增加2.3片,叶片长而大,增进品质,降低成本12.8元/667m^2,节省用工1.5d,增产11.2kg/667m^2。提高经济效益,可达到238.3元/667m^2。无土育苗技术先进,操作容易,利于推广,是烟草栽培技术进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夏廷茂(贵州省松桃县农技站554100)1993年我县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新技术试验13.6亩,平均亩产439.8公斤,较温室两段育秧平均亩产406.5公斤亩增33.3公斤,增产8.2%,较水育秧平均亩产343.7公斤亩增96...  相似文献   

18.
早稻长秧龄旱育秧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扬国 《作物杂志》1995,11(1):29-30
早稻长秧龄旱育秧苗特性冷扬国(湖南省安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074156)试验设在安障乡福昌桥村郭择南责任田。选用湘早汕7号早稻中熟品种进行两个试验。1.旱育方式试验:设3个处理①旱育—段秧,苗床播种量每平方米50克。②旱育两段秧,苗床播种量每平方米2...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秧苗瘟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周宁生,吴和生,李春生(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局粮油站224200)水稻旱育秧分为肥床旱育和肥床塑盘旱育两种方式。由于旱育秧无水层和高湿的生态环境,秧苗病虫发生轻。但在1997年我市部分乡镇粳稻旱育秧秧苗稻瘟病暴发流行,导...  相似文献   

20.
水稻包衣旱育抛秧立苗的形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插入旱育苗床,与未包衣处理进行比较,考察了旱育包衣对分蘖发根、立苗速度、秧苗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蓄积及对产量的影响。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处理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了1.8cm×1.5cm×1.2cm左右的“蓄水球囊”,不仅壮大了根群,促进了分蘖,提高了秧苗素质.而且增加了秧苗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提高了旱育包衣抛秧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