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覆盖层次塑料大棚内温度和光照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推进蔬菜的模式化栽培,对不同覆盖层次塑料大棚的内外温度和光照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旬平均温度高于棚外.测定期内,单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平均气温变幅为5.6~21.0℃,棚内外最高温度差值的最大值为9.0℃;双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平均气温变幅为7.5~23.0℃,棚内外最高温度差值的最大值为10.5℃.双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气温和地温比单层覆盖塑料大棚分别高1.9~2.0℃和2.0~2.7℃.不同覆盖层次塑料大棚的棚内外平均气温差值以晴天最大,雨天次之,阴天最小;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棚内外光照度都是在每天14:00时最强,且双层覆盖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度总是小于单层覆盖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突尼斯很多大棚使用了太阳能加热方式,可以提高土壤温度1.5℃,棚内作物可提早收获一个月。法国的科西嘉岛也建立了三公顷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大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塞浦路斯还集中了各国太阳能集热器的优点,建立了比较先进的用于塑料大棚的太阳能集热器。法国国家农业园艺研究所利用太阳能加热棚内的热水被的一套循环装置也是很成功的办法。热水被是用聚氯乙烯简称(PVC)的黑色薄膜,厚度0.5毫米。经热焙焊接制成袋状物。袋子有17厘米和35厘米两种规格,袋子的一端为入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这种热水被覆盖在土壤表面上(每垄作物用两条热水被覆盖),通过热传导使土壤升温,通过热辐射可以加热植物的叶和茎。既有加热又有保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沙地区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和光照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塑料大棚,对长沙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旬平均温度高于棚外,棚内锂温度在17.0-28℃,最高气温的最大增幅为12.0℃,棚内外平均气温差值以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再次之,阴转晴天气最小,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棚内外光照均以12:30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早春钢架大棚蔬菜低温危害,棚内采取双层棚膜覆盖;燃放蜡烛;热水加温;棚外设置风障四种防寒保温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热水加温效果最好,比对照平均增温3.1℃,最高达到3.3℃,平均比对照新增成本500.3元/hm2,挽回损失2 802元/hm2,增产值6 567元/hm2,最高达到7 500元/hm2;新增纯收益9 369元/hm2,最高达到10 375元/hm2。  相似文献   

5.
一、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两端各挂一只温度计,定时测定观察棚内温、湿度。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相似文献   

6.
李伊嘉 《今日农村》2002,(12):32-32
近年来,塑料大棚在花卉栽培上广泛应用,但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是有限的。据我们多年的观测,晴朗的白天,棚内升温快,可高于棚外15℃至25℃;而深夜或清晨,棚内气温只高于棚外1℃至3℃。连绵的雨雪天气,棚内气温也只高于棚外2℃至4℃。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花卉,合理使用塑料大棚。一、需在冷室越冬的花卉如盆栽的茶花、杜鹃、棕竹、栀子、含笑、朱顶红等在长江流域,只要在低温时稍加保护即可在休眠状态下安全越冬。进棚后,要注意晴天通风降温,不可贪图高温,如果打破了休眠,进入生长状态,抗寒能力将大大降低,因而…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用塑料大棚种植花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塑料大棚在花卉栽培上广泛应用,但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是有限的。据我们多年的观测,晴朗的白天,棚内升温快,可高于棚外15℃~25℃;而深夜或清晨,棚内气温仅高于棚外1℃~3℃;连绵的雨雪天气,棚内气温与棚外温差2℃~4℃。因此,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花卉,合理使用塑料大棚。一、需在冷室越冬的花卉如盆栽的茶花、杜鹃、棕竹、含笑、朱顶红等在长江流域,只要在低温时稍加保护即可在休眠状态下安全越冬。进棚后,要注意晴天通风降温,不可贪图高温,如果打破了休眠,进入生长状态,抗寒能力将大大降低。当然,如果以催花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甜椒冬季生产具较耐弱光的优势条件,但其开花坐果期夜间需要较高的温度又成为冬季甜椒生产的劣势。利用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在河北省南部地区生产冬春茬甜椒,冬季能够安全越冬。日光温室一般年份棚内最低气温在11℃~13℃,遇上冷冬年,棚内最低气温也在8℃~10℃。如果把开花坐果期避开“三九、四九”这段低温期,能保证甜椒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正>1.农业防治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在棚内两端各挂一只温度计,定时测定棚内温、湿度,以确定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气温大于15℃时,  相似文献   

10.
1.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期要密封保温。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一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两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三叶一心期的秧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遇到-7℃的低温时,要采取增温措施.增加覆盖物、生烟增温等,防止发生冻害,同时,也要严格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发生烧苗。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防治1.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两端各挂1支温度计,定时测定棚内温、湿度,以确定是否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气温大于15℃时,逐渐昼夜通  相似文献   

12.
白枇杷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枇杷为材料,研究双膜大棚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白天双膜大棚内的气温在25℃左右,明显高于露地气温。棚内极端最低气温为-1.3℃,比露地极端最低气温-4.4℃提高了3.1℃,保温效果显著。双膜覆盖期间,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了475.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露地,且棚内枇杷发病率相对较轻。棚内枇杷叶片大而薄,成熟叶片绿色度明显低于露地叶片。棚内枇杷的花未发生冻害,只有极少幼果发生冻害。露地枇杷的花和幼果冻害严重,且以前2批的花和幼果冻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正晴朗天气的调控保持合适温度。保证棚内上半夜温度为20℃~16℃,下半夜温度为16℃~12℃,凌晨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0℃;下半夜地温往往比棚内气温高3℃~4℃,凌晨地温比棚内气温高5℃,才能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合理增加采光。要勤擦拭棚膜,保持良好的透光条件。为节省擦拭薄膜时间,可在棚膜上方绑上布条,布条随风来回摆动,达到擦拭棚膜的目的。及时放风排湿。如果前一天浇水后,  相似文献   

14.
《今日农村》2004,(8):37-37
三峰牌节能式热风炉是吸取国内外同类产品之优点,结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发创新的专利产品。该产品是瓜果、蔬菜、食用菌,林果,苗木,养殖等温室大棚内增温,调湿的设备,可增加棚内温度,保证棚内作物不受冻害,夜间棚内外温差可达25℃以上,并可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随意调整棚内温度,以达到减少病害的需求随意调整棚内温度,以达到减少病害的目  相似文献   

15.
对南宁市大棚春季提早种植厚皮甜瓜进行气候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无法达到厚皮甜瓜光饱和点,棚内光照度则更差,在光强最强的晴天,棚内平均光照度仍与厚皮甜瓜光饱和点相差12 000~17 000 lx.棚内气温基本能满足厚皮甜瓜生长需要,催芽须采用人工加温大棚;育苗期棚内2月平均昼温偏低1.9 ℃,3月平均昼温适宜,平均最低气温偏低0.2~2.4 ℃;定植期-抽蔓期棚内3-4月平均昼温偏低1.6~6.3 ℃,夜温适宜,3月棚内平均最低气温偏低0.5 ℃,4月棚内平均最高气温偏高0.8 ℃;开花授粉期棚内平均昼温、夜温均适宜,但晴天要避免出现高于33 ℃的高温;结果期4月平均昼温偏低1.6 ℃,4-5月棚内平均夜温偏高4.7~6.6 ℃,昼夜温差偏低9.0~11.3 ℃,5-6月棚内平均最高温度偏高较大,要注意降温.棚内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于厚皮甜瓜生长要求的适宜值达19~37百分点,阴天及夜间都要注意防湿.针对南宁市大棚春季提早种植厚皮甜瓜的不利气象条件,在生产中宜经常清洁棚膜、定期更换新膜以增加棚内光照度;利用人工加温、小拱棚保温,揭膜自然降温;揭膜或采用滴灌降湿等措施调节大棚小气候.  相似文献   

16.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9-3630,3674
对桂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的观测分析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52%~5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3~2.6 ℃,多云天气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棚内20:00~6:00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1~1.2 ℃;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高于棚外7~9 ℃,阴天高3 ℃;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 ℃;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效果阴天与多云天气接近,增温2~3 ℃,晴天地表0 cm负增温1.2 ℃;晴天及多云天气棚内12:00~16:00前后地表温度达到40 ℃以上;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2%~4%,但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棚外4%~8%,以晴天影响大,阴天小.  相似文献   

17.
棚栽黄瓜生产是在高湿条件下进行的,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长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问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早晨室内外温差小,放风根本排不出湿气。上午正是黄瓜利用室内的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湿、高温来合成有机物的时候,一放风,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下降,这很不利于有机物的合成,产量会受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关闭放风口,使温度尽快升到30℃左右,用升温来降湿。试验证明,棚内温度每升高1度就能降低相对湿度2%~3%。这样早晨棚温由20℃升至30℃,  相似文献   

18.
进入冬季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光照不足,且经常出现连阴天气,在设施蔬菜生产管理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加强冬季保温管理 1.1早晨出太阳后及时拉起保温被,中午放风口开启不宜过大,实行两开两闭(开风口与闭风口分别分2次开闭1,时间不宜长,棚内温度保持28℃.,30℃,下午棚内温度降至16℃~18℃时,及时放棉被。  相似文献   

19.
一、保热饲饮冬季气候寒冷,鸭子消耗热能多,必须做到热饲温饮。精料必须用温热水调制,饮水也必须喂给温热水,其温度以保持38℃左右最佳,切忌饮用冰雪水,这一点至为关键。二、保重整群对鸭群进行整群,坚持淘汰老、弱、病、残和低产鸭,以减少死亡和饲料消耗。三、保控室温越冬蛋鸭防寒保暖至关重要,务必使深夜棚内温度保持在5℃以  相似文献   

20.
光伏大棚的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且会由于光照不均匀、通风存在死角等问题,导致棚内产生冷热不均匀的区域,甚至在寒冬初春时节会产生极端温度,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本文提出一种环流温控管网系统,通过介质热水在管网中的循环流动,以热传递的形式将热量传递到棚内来达到调控棚内温度的目的。同时,借助ANSYS-CFD软件去数值模拟仿真棚内温度场,找到最佳工况,以达到控制温度为特定温度且能保障其均匀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