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对辽宁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其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和14个评价因子,进一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其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位于辽宁省范围之内的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价值最高的是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评价得分为82.14分,其他依次分别为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44分)、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8.13分)、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5.52分)、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3.6分)、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2.83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黑里河保护区的竞争力,从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出发,对森林生态旅游评价与规划的内涵进行研究与总结,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及保护区开发利用条件作为考核指标,以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资源调查与评价发现,该保护区具有森林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大等优势条件,也存在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适游期较短等发展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拥有地质奇观、水体景观、人文景观、植物景观和野生动物等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资源原始、古老,开发价值高.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总结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等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同时提出了开发小商品、搞好 旅游支撑设施建设以及政策、融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作为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宽阔水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针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特点,明确了在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旅游是当前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的趋势,保护区在规划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旅游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通过分析、评价广东省惠州市金桔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系统中的景观资源及使用情况,规划制定出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建设措施,做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6.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阔水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针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特点,明确了在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保护区的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保护区及其周边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生态旅游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0.49分,达到一级标准,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方法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介绍了指标筛选程序与方法,确定了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性测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大理州境内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4.9 % ,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多采 ,类型奇特众多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条件十分优越。近几年来 ,大理州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 ,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 ,州级自然保护区13个 ,并积极发展“绿色之旅”。如今 ,苍山、清华洞、东山、宝合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森林生态旅游是在森林的特定环境条件下所从事的旅游活动。它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 ,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 ,人文景观为陪衬 ,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资源所组成的旅游景区 ,提供人们游览 ,进行森林浴 ,呼吸新…  相似文献   

10.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评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风景资源、旅游环境容量、开发前景等进行分析评价,为旅游开发和投资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南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憩的天然胜地.作者根据广东南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在立足保护、适度开发、注重地方特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广东南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4方面: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影响及容量评价;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在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中,层次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呈现出4种趋势:1定量化;2多种方法综合运用;3全面评价;4动态评价。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学者们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湖南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是一个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境内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物种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奇特壮观的山水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全省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至1999年8月止,共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40处,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5个。为了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了存在的6个障碍因素的基础上,从10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是其克服各种阻力,维持生态旅游健康运营的能力。本文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概念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括横向组成结构、纵向发展阶段、现状动态特征和综合协调能力4个维度、16个方向、5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本文对58个具体指标采用了多主体评价的方式,获得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再对58个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逐层分析,最终获得总体评价结果。对白石砬子、海棠山、医巫闾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评价结果显示:白石砬子、医巫闾山2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健康度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度处于"不健康"状态,亟需改进。层次分析法建立的评价体系中的58个指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生态旅游资源贡献最大,加上保护功能发挥程度、环境条件、保护工作、市场需求度、与当地交通和旅行社的协调程度共7个指标影响程度占58个指标权重的39.202%,是评价一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经费困难和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入手,概述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并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位于兰州市西北部的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备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在获取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完备材料的前提下,对其生态旅游资源作了分类描述;在作单项评价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连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据此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在对牛背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描述的基础上,就森林生态旅游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以生态旅游的内涵、规划与开发为切入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滥贴生态旅游标签、规划不合理、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应对策略:1)理顺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2)探讨生态旅游开发影响评价的生物多样性指标,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区;3)理顺管理体制,带动社区经济;4)健全生态旅游的资格认证体系,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自然资源审计。  相似文献   

19.
王慧  胡晓  巩合德 《绿色科技》2012,(8):247-250
对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缺点、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采用参考文献等方法,提出了在哀牢山规划设计中建立便于游览的廊道、景观台等,针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建议并对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为哀牢山将来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以及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理论方面的研究,就森林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等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何使森林生态旅游理论与林区实践应用更好地相互结合: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森林特点,做好森林景观资源上的前期调查;另一方面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好森林景区的整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等形式做好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和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