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冷害是采后果蔬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果蔬的贮藏品质及商品价值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冷害对采后果蔬叶绿素含量及果蔬褐变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采后果蔬冷害的深入研究与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后热处理降低果蔬贮藏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害是果蔬组织在其冻结点以上的不适低温所造成的生理伤害。冷害导致果蔬采后品质下降,迅速腐烂,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采后化学处理由于残留的问题备受质疑,而且使用种类、剂量和时间都受到严格限制。热处理因其具有杀虫、杀菌、抗冷性和无化学残留的优点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介绍了果蔬的冷害机理、症状以及减轻冷害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热处理减轻果蔬冷害的方法和机理,并对热处理减轻果蔬冷害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果蔬在低温贮藏环境下极易发生冷害,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延缓果实衰老、减轻果实褐变及冷害程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一氧化氮及其在采后果蔬耐冷性中的应用,包括NO对果蔬耐冷性和叶绿素的影响,探究了NO诱导采后果蔬耐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包括NO对果蔬抗氧化系统、细胞膜结构、脯氨酸代谢、酚类代谢、CBF表达和其他生命活动的影响,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热处理对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热处理对防止果蔬腐烂和抗冷害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二苯胺控制采后果蔬生理病害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胺是一种常用于控制苹果虎皮病的抗氧化剂,并且在控制其他果蔬的采后生理病害上也有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二苯胺在控制青花椒冷害、苹果虎皮病、鸭梨黑心病及其他果蔬采后生理病害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探讨了二苯胺结合低氧、1—MCP及热处理等其他采后处理方法增强效果的可能性,提出今后二苯胺应用于控制果蔬贮藏期生理病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涉及热处理对果蔬硬度、风味、颜色和失重等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果蔬呼吸强度、乙烯及相关酶、保护酶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的影响,果蔬贮藏保鲜中热处理可以控制果蔬虫害、果蔬采后病害以及减轻果蔬的冷害,提出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保鲜与加工》2007,7(4):I0002-I0002
田世平,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果实采后生理病理学研究”领域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病理学研究,包括采后果实在不同环境条件胁迫下的生理失调(褐变和冷害)和调控机制研究;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技术及机理研究;果实抗病性诱导及机理研究以及拮抗菌细胞凋亡及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关于褪黑素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研究始于2007年,主要研究国家为中国,2015年开始国内外发文量出现波动,2017年后逐渐上升。WoS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占比31.65%,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浙江大学,占比9.49%,其次是伊朗的伊玛目霍梅尼国际大学。高被引论文主要来自中国、伊朗、西班牙等国家。CNKI中国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基本一致,专注于褪黑素处理对果蔬贮藏品质、代谢、抗氧化能力、货架期和冷害的影响,主要围绕桃、樱桃、猕猴桃、芒果、黄瓜、荔枝、葡萄、番茄等果蔬展开。关键词聚类图谱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褪黑素处理对于维持果蔬贮藏品质、抑制冷害作用将继续保持其研究热度。此外,关于褪黑素处理的分子机制将会成为研究的前沿内容,应用于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的研究有增加趋势,番茄可能作为一种模式植物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保鲜剂的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果蔬采后硬度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细胞壁变化对果蔬采后硬度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细胞壁的构成及组成成分,分析了细胞壁变化导致果蔬采后硬化和软化的原因,阐述了木质素合成代谢相关酶对果蔬采后硬化的影响和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对果蔬采后软化的影响,以期为果蔬保鲜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核果采后极易发生失水、皱缩、冷害和病害侵染现象,导致其商品价值降低。本文综述了核果采后主要品质劣变现象,介绍了物理、化学方法保鲜技术手段,为核果采后贮运及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间歇加温缓解冷藏甜椒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果蔬贮运过程的冷害大多是从恒温贮藏角度加以研究.木文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节省能源、延缓冷害的角度研究了冷藏甜椒对间歇加温的生理反应,并根据贮藏过程中的外观变化分析说明了间歇加温措施的贮藏效果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3.
Chlorophyll (Chl) fluorescence analysis by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 (PAM) measurement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chilling injury (CI) in stored sweet basil (Ocimum basilicum L.) leaves. Changes in thre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visible CI rating, were monitored in leaves following modification of their chilling susceptibility by varying storage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in two basil cultivars, or by soil application of triazole. Basil leaves developed severe or moderate visible symptoms of CI after 4 days of storage at 4 or 8 °C, respectively, but remained undamaged when stored at 12 °C. The chilling-dependent changes obtained in the ratios of variable to maximal fluorescence (Fv/Fm), represented chilling sensitivity rather than membrane damage. The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 was unaffected by low temperatures and did not seem to be correlated with CI. On the other hand, changes in th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N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visual CI symptoms in leaves of the two cultivars at all storage temperatures and durations. Similarly, the chilling-alleviating effect of triazole was accompanied by a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in the chilling-induced decrease of qNP. Therefore, qNP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n irreversible transition step in the CI process, which precedes the appearance of visual symptoms. As such, changes in qNP may provide a suitable, rapid and non-destructive criterion for estimation of chilling damage in green tissues.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应用于果蔬生物防治的拮抗酵母菌的特点与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酵母菌对果蔬病害的拮抗机理与提高拮抗酵母菌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抑菌剂商业化应用的局限性与拮抗酵母菌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短波紫外线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短波紫外线的作用原理和对果蔬采后品质、切分果蔬品质及微生物的作用效果与机理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短波紫外线的安全性及未来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和机理研究发展方向,为短波紫外线在果蔬保鲜和安全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串红李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对低温下贮藏的李果实冷害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贮前抗坏血酸处理能推迟李果实的后熟进程,使着色过程缓慢,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受到一定的抑制,明显降低冷害指数,抑制李果实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尤其以低浓度(0.2%)的抗坏血酸处理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可保持李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间隙升温降低果蔬贮藏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温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的机理以及间隙升温处理能降低果蔬贮藏冷害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如何进行间隙升温处理及其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