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据法律规定,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对农地享有使用权,但不得抵押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农地的财产性,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修改与农地抵押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农地抵押登记、价值评估及农地抵押风险控制等制度,允许农民对农地享有抵押的权利,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发挥农地作为用益物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46-147
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资金严重匮乏,城乡差距过大。农村金融中抵押物受限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阐述当前农地抵押融资的发展现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设计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路径,并提出了推进此项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能有效盘活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但现实中面临许多困境。通过对荆州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农地经营权抵押效力不足、缺乏农地价值评估机制、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健全等困境。鉴于此,有针对性提出了启动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修改程序、建立农地市场价值评估机制、创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等可行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分析了当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认为,现行法律政策的不足、农村产权价值较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融资双方参与度不高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应从产权登记、产权抵押融资市场化、产权抵押融资平台建设与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卢思巍  邬芮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47-8448
综述了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前景,分析了银行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贷款存在的主要困难,并给出了完善当前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机制的对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介绍并分析美国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日本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德国合作金融模式等国外典型农地流转模式与甘肃省永登县反租倒包模式、宁夏平罗县农地流转中介模式、江西省安义县“三位一体”农地流转模式、安徽省绩溪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地流转模式、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模式、重庆九龙坡区“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等国内典型农地流转模式,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国情,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中介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利用电商平台、制定违规和违约处理制度及建立供应网链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内江市威远县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努力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对内江市威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以下称"农地贷款")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全面分析"农地贷款"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为各地破解"三农"融资难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金山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同心县两地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为例,分析两种模式的异同,并探究其差异性的内在逻辑,指出现有模式尚需完善之处。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两地区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模式的共性表现为相似的贷款供给主体及社会性风险,外在差异表现为政府职能、贷款需求主体及土地价值的不同,其内在差异为地方资源禀赋的差异。因此,各地应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通过一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以实现乡村振兴。虽然两种模式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可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赎回机制、建立专业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构建规范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及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进一步完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安徽省部分试点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教育程度、风险偏好、耕地面积、贷款经历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提出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户认知程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等建议。以期推动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地使用权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和物权不完整等缺陷,农地所有权抵押模式难以直接应用于使用权抵押。本文对越南和泰国的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运行模式及其成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由于产权性质的内在缺陷以及政策限制,农地使用权抵押价值较低;法律和政策支持是农地使用权可抵押的重要前提条件,但过度干预会影响农地使用权抵押的可持续发展;要使农地使用权良性发展需要注重对失地农民的保护。据此,中国应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类型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有效实现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是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囿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步履蹒跚。为此,需要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机制的构建和法律法规的修订等方面探讨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有效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面临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欣  葛锦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6-12457,12461
介绍了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现状,分析了开展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重要意义,表明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是金融支持农户增收工程的有效载体,将释放林业资源的巨大潜能,促进了林业和金融业的协调发展。指出当前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分别是评估费用高,抵押估值复杂,林业要素市场不健全,风险保障机制缺乏。提出了大力发展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对策建议:政府及林业局要加大力度,强化林权流转服务;建立顺畅的资产评估机制;组建农村资产平台公司;加大林权抵押贴息及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制度 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盘活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产”,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 金支持,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助于农民脱贫增收,有助于农 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但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带来效益的 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成本,农业环境效率、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需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向红  曹跃群  何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17-19519
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重庆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现状、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发现,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普遍存在法律法规障碍、农民认识不足、金融机构缺失、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据此,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组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农村土地银行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农村土地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缺乏运行资金、土地确权未完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贷地方身份模糊和农民资本意识薄弱等。因此提出了拓展农村土地银行业务面、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体系、拓宽农村土地银行资金来源、统筹城乡土地政策、培养资本农民及推广和落实"两权"试点工作等促进农村土地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一般农地抵押贷款受限制的因素入手,探讨了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再以合作社土地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得出的结论是:这一融资途径不仅能抵御单个农户贷款存在的风险,还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在实际运作时,需要政府提供一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9省小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稳健的平均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了农地确权对小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可以提升小农户信贷可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需求方面的影响路径是:确权提高了小农户的土地安全性,增加了农业长期投资,并提高了信贷意愿。供给方面的影响路径是:确权增加了小农户的财产权并使其拥有了可流转大额财产,传递了还款可能性增加的信号;而且可将农地作为抵押品获得农地抵押贷款,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不过,农地的信号传递作用大于抵押作用,农地抵押作用的发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8.
Rural households field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nd that current promotion pilot of agricultural property mortgage loan policy suffered the "cold shoulder" experience,and the analysis on the survey found that agricultural property mortgage loan pilot polic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conomy in Jiangxi,which still had improvement space.Loan institutions obviously lack enough trust on the policy,leading in general reluctance to lending,and farmers suffered "loan embarrassing",trust loss,more loan difficulty and loan disdain.Therefore,it suggested that the mortgage policy for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ocal conditions,so as to enhance the useful decisions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financial benefits of farmland consolid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构建了土地经营权担保法律制度的宏观框架和基本原则,针对试点实践中土地经济价值难以实现和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从学理和规范层面入手,提出土地经营权担保物权的权利性质为抵押权,担保类型为抵押。以流转为标准区分担保主体,不发生流转时,主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和金融机构;发生流转时,主体为土地经营权人和金融机构。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视域下结合土地经营权担保的适用困境,明确土地经营权担保的主、客体,采用登记生效主义,探索担保权利实现方式,并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