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枝江市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枝江市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传统农业久负盛名,是闻名全国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和淡水鱼生产基地。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对推动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本文对东丰县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笔者就“如何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这个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肥东是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推动肥东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发展现状肥东地处江淮之间,全县总面积2 206 km2,常用耕地面积8.02万hm2,人口105万,辖18个乡镇、  相似文献   

6.
赵福 《湖南农机》2011,38(7):23-24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世纪之交的安陆市农业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农业机械化担负着重要任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没有农业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按照"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要求,依据湖北省、安陆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精神,从安陆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农机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安陆市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径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从高级阶段向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金坛市作为江苏省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市)和全国农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副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增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广西的农机化事业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以人畜动力和手工工具为主的传统农业到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历史性跨越,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一、广西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1.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 455.4亿元,居全国第16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 099元,居全国第29位;…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目前,安陆市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农业机械化担负着重要任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没有农业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谈不上人民的小康,更谈不上实现农民的梦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0,(8):I0001-I0001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发展农机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农业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正农机推广是将农机科研成果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的桥梁。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农机推广被转变为生产力,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直接影响到全县农机化发展水平。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生产过程机械化向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物质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农业装备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世纪之交的杭州市农业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农业机械化担负着重要任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没有机械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依据浙江省、杭州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的精神,从杭州城郊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农机化发展的现状,提出杭州市城郊…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苏州市属经济发达地区,当前正处在率先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也得到相应地发展,现在进行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到本世纪末争取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在苏州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用机械化生产手段装备农业苏州市农村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非农产业的崛起,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了迫切要求,并具备了发展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1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发展农机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20.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我省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