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1958,(4)
休宁县花桥社是盛产“屯绿”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今年茶叶也获得丰收,全社茶园有149亩,平均亩产干茶447斤,比1957年亩产260斤增长71.99%。不仅茶叶全面丰收,还放出一颗茶叶卫星”上了天。该社在第二生产队土名司马墩地方培养的一亩二分四厘丰产茶园,到8月31日,共  相似文献   

2.
长兴县李家巷乡第一高级社,全社217户,有茶园222.49亩。自1955年办了高级社后,三年来,茶叶产量年年增加,品质提高,收入增加,1956年产茶17,375斤,比1955年15,498斤,增产12%。茶款收入11,150.3元,比1955年8,601.39元,增加25.63%;1957年产茶19,968.7斤,比1956年增产15.43%,茶款收入13,972.22元,比1956年增加32.81%。1958年在过去两年茶叶连续增产的基础上,春茶又获得大丰收,计产干毛茶10,497.75斤(生叶38724.5斤)比1957年春茶6,548斤,增产达60.31%。目前夏茶  相似文献   

3.
《茶叶》1958,(3)
第一次尝试浙江省淳安县秋沅乡井坪农业社是一个全山区,全社只有43户198人,水田35.75亩,旱地7.05亩,平均每户不到一亩地。但是全社却有茶园98亩,每户平均有2.28亩,这里山高气候寒,海拔920公尺,85%茶园都在35—60度的坡地上,在1954年组织合作社以前每年只采一次春茶,平均每亩产茶(干茶)58.5斤。组织起来以后,社员们迫切要求发展茶叶生产,各地又都在宣传扩大采摘夏秋茶,因此是不是要增产夏秋茶,能不能增产夏秋茶,是当时社里考虑增产茶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双溪大队是余杭县重点产茶大队之一,全大队有茶园215亩,1981年产茶912.84担,产值13.08万元,比1980年增产31.35%,增值27.6%,全大队平均亩产干茶354斤。专业队65亩采摘茶园亩产620.2斤,其中18.08亩丰产方亩产782.5斤,还有一块4.03亩的高产茶园(二号园)亩产达1006斤。下面从高产茶园的生产情况,浅淡茶叶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茶叶》1959,(1)
浙江省富阳县里山人民公社兩年来評为省茶叶丰产模范,1958年从生产大跃进以来,加强茶园肥培管理,队队建立丰产茶园,为茶叶增产树立紅旗,58年全社茶叶总产达22,016斤,在連續增产兩年的基础上,又增产32.06%,平均亩产337.74斤,其中一  相似文献   

6.
《茶叶》1958,(3)
春夏茶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今年力争全年产量翻一翻武义县明山乡的412亩采叶茶园,1957年全年产茶44,630斤(干茶),平均亩产108.37斤,1958年春茶产53,264斤,平均亩产129.3斤,一季春茶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于潜县天目山第一高级社,1957年全年产茶180担,1958年产春茶230担,一季春茶比去年全年产量还多27.78%。淳安县瑶山乡黄金社1957年春茶只产26担,1958年春茶却产55担,同县梅口乡开发村1957年春茶只产37担,1958年春茶产80.16担,这两个社会年春茶增产都在一倍以上。这样的例子还多得很。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我区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全区除海岛外,社社队队都产茶,现有茶园面积5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占全省茶园面积的31%,每个农业劳力有茶园0.7亩,1981年茶叶总产22.6万担,占全省产量的38%,平均每个人口产茶八斤半。此外,还种植茉莉花六千多亩,总产2.1万担。  相似文献   

8.
苏口大队位于安徽省响洪甸水库上游,有茶园271亩(其中幼龄茶园130亩),是金寨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大队。1965年生产干毛茶23500斤,比1964年增产9.3%;生产茶子2265斤,比1964年增长1.18倍,取得了茶叶、茶子双丰收。 1965年茶子所以获得了增产,除对一般茶园普遍重视留蓄茶子外,1964年还在现有茶  相似文献   

9.
太平溪人民公社青嶺管理区有茶园403亩。1958年全年产量65849斤。在人民公社化的第一年——1959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季季增产的成績。1959年春茶产量38613.4斤,比1958年春茶32266.4斤增产19.7%,1959年夏茶产量44610.12斤,比1958年夏茶20413.4斤增产117.56%。超过春茶产量的15.03%。1959年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04242.2斤,比1958年全年茶叶产量增产58.5%,有力地囘击了認为“夏茶潛力  相似文献   

10.
我县大抓科学种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六年全县茶叶亩产上百斤,居全省首位。80年我县茶园面积41030亩,其中可采茶园22000亩,产茶25000担,比79年增产21%,平均亩产114斤,茶叶的产值500万元,平均每个农户227元,每个农业人口44元。全县八个公社,一个镇与一个国营茶场都增了产,增产幅度最大的溪东公社去年茶叶增产四成五。我县发展茶叶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一、茶园及其作业机械化的现状茶叶是宁德地区的特产,也是大宗出口的商品,生产历史悠久,全区几乎每个乡村都产茶。据一九八三年统计,现有茶园面积49.5万亩,产茶10575吨。全区茶园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茶叶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九八一年全区毛茶产值为四千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足见茶叶生产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58,(3)
绍兴县越联社是个高山区。全社317户,有茶山(间作)648亩,仅有水田2.2亩。1957年共产干茶600担,平均亩产干茶63斤。 1957年秋该社在茶园里种了240亩草子(紫云英),平均每亩产鲜茎叶3,770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亩,产鲜茶叶12500斤,产量在11000斤以上的还有14宙,在2000斤以上的有15亩,在4000斤以上的有105亩(产量计算办法是:在茶地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划出一平方市尺面积,取地上部分的鲜草子称其重量,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梅家塢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是龙井茶的主要产地,全社228戶,1118人,有男女正半劳动力492人,以茶叶生产为主,茶叶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80%以上,有茶园785亩,其中生产茶园675亩。公社化后改为十月生产队(茶叶專业队)。  相似文献   

14.
《茶叶》1958,(3)
我场现有采摘茶园104亩,这些茶园原是株丛残缺不全、呈牛荒芜状态产量极低的旧式茶园,解放后经过台刈、补丛、修剪等改建工作而成为现在生产的茶园。几年来,单位面积产量是:1952年亩产为44斤,1953年为60斤,增产36.3%;1954年为70斤,增产16.6%;1955年茶园遭受洪水灾害,亩产也达90斤,增产28.5%;1956年为99.15斤增产10%;1957年为107.6斤,增产7.4%,单产是直綫上升的。茶叶质量也逐年提高,1952年平均售价每斤为0.67元,到1957年则达到1.25元。  相似文献   

15.
茶平公社既是我县茶叶生产发展快、并取得了高产优质的先进典型单位,又是我县重点产粮区。全社2316个农户,农田面积20606亩,一九八○年产粮174873担,每户平均农田8.9亩,产粮7550斤。一九八○年可采茶园2870亩,幼龄茶园2880亩,茶园总面积计5750亩,每户平均2.48亩;茶叶投售量3117担,每亩平均109斤,每户平均134斤;茶叶收入718120元,每户平均收入310元。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该社也不例外,粮食生产从搞“大呼隆”、过渡到“小  相似文献   

16.
一、遂昌县茶叶生产概况 茶业是遂昌县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9%,是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现有茶园9.02万亩,2004年通过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验收。全县20个乡镇,390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产茶,其中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1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0个。  相似文献   

17.
《茶叶》1981,(4)
我县大抓科学种茶,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六年全县茶叶亩产上百斤,居全省首位。80年我县茶园面积41030亩,其中可采茶园22000亩,产茶25000担,比79年增21%,平均亩产114斤,茶叶产值500万元,平均每户227元,人均44元,全县八个公社,一个  相似文献   

18.
永安是我省茶叶生产新掘起的一个县,也是近几年来发展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该县一九五○年有茶园500亩,产毛茶98担。一九五七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只有822亩,产茶205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县茶园也只291亩,产茶800多担。三中全会后三年多,在县委领导下,一举发展了新茶园16,456.55亩,分别是五○年、五七年、七  相似文献   

19.
茶叶的单产、品质、成本和销售是构成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保证茶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则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余姚县茶场,地处县城南郊四明山麓,1965年由果牧场改建为茶场,现有茶园855亩。十七年来,坚持科学种茶,平均单产直线上升。1974年亩产超过200斤,1975年亩产超过300斤,1979年亩产超过400斤,1982年830亩茶园总产干茶4349担,平均亩产524斤。其中亩产在500斤以上的茶园面积529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63.7%;亩产400斤以下的茶园基本消失,实现了茶叶大面积均衡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20.
友爱大队靠湘阴县城附近,是一个丘陵地帶,土貭較好。历年来,既种植粮食作物,又經营茶叶生产。解放前由于茶价低,收入极不稳定,一籮茶叶难买1斤粮食。社員称为“斤籮茶”,以致茶园荒蕪,无人管理。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植下,认真貫彻了党对发展茶叶生产的各项政策,羣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发揮,茶叶生产連年获得丰收。全队拥有旱土228亩,其中茶园面积126亩,实行以生产队核算以后,定产干茶196担,今年除新茶园以外,采茶面积118亩,实产干茶260担,平均亩产220斤,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比1957年单产84斤增加1.6倍,比单产較高的1961年每亩增产18斤,占9%。由于茶叶貭量的提高,平均单价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