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道路交通由四大因素构成,即人、车、路和环境。道路是构成交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所谓“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家组成员、江苏大学交通工程系教授刘志强,经过统计分析认为:国内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中,驾驶员违章占70%—80%,行人违章占15%左右,机动车机械故障占到的比例不到5%,道路及相关设施占1%(《中国青年报》2005年9月1日)。2004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死亡10.7万人。据此推算,则约有5.1万…  相似文献   

2.
广西自治区安委会最近下文,明确要求全区各地尽快建立“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新的工作机制。统计资料表明,广西今年上半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容忽视的是,道路交通事故仍是事故多发领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同期各类事故的79.44%、76.88%、95.79%,与去年同期道路交通事故相比,总发生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上升了2.87%、5.92%、2.68%。为了遏制全区道路交通事故的上升势头,预防和减少重特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宁夏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得到了较快的增长。据统计,全区目前有各类农业机械36.2万台,其中有28万台(辆)已注册入户挂牌,占农业机械总量的75%;有各类驾驶操作人员37.8万人,其中经过培训考试取得驾驶证的27万人,占驾驶操作人员总量的70%。农业机械总量现已占全区机动车总量的三分之二,全区平均每3户农户就拥有一台农业机械。2004年发生在道路上的涉及农业机械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0%,道路以下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0.5%,今年上半年未发生一起农业机械重特大事故。目前,农…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社会,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社会第一公害”。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001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6万多起,死亡10.6万多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用运输车已进入农村千家万户。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机动车达6 852万辆,其中汽车1 845万辆,约占机动车总数的25%,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的15%,居世界第一;混合交通是我国目前交通的基本特征,交通运输中行人长久以来处于十分弱势地位,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对行人保护法规与新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改善我国行人安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酒乱性",驾驶员饮酒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驾驶机能.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180亿美元,约占世界GDP的1%~3%.中国2005年统计,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2.5万人死亡,比去年同期增加1292人,上升5.4%。截至4月5日,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6起,死亡359人,受伤46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11起,上升73.3%,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上升63.9%和101.7%。26起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客运车辆肇事19起,占总数的73.1%,其中大型客车肇事11起,中型客车肇事6起,小型客车肇事2起。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各类农机事故1672起,造成361人死亡,71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26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重伤人数较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8.
据专家统计出的数字表明,如今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超过 100万人,地球上每 50秒就有 1人死于交通事故,每 2秒钟就有 1人因车祸受伤。自第一例因车祸造成人亡事故以来,已经有 3200多万人做了车轮下的冤魂,远远高于同期战争的死亡人数。   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 7万人,伤 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200亿元人民币。   以上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专家学者们认为:车辆状况不良,交通条件不够完善,管理力度不够,驾驶员违章行车等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坚决措…  相似文献   

9.
要想富,修公路.近年来乡村道路发展迅速,有些地区已村村通公路.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案率也节节攀升,农民的出行安全亟待重视.据公安部门交管网上公布的数据,2004年春运期间,全国发生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9起,死亡126人,占该期间总数的50%.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公害。据有关资料显示,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占机动车事故总数的20%,占特大事故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据全世界近几年统计公布的数字,因交通肇事死伤人数已大大超过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的总数。2000年至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10万多人,伤约5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多人。农用运输车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因此农用运输车事故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一提起车辆的安全行驶,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轮胎也是关乎车辆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超过70万起,死亡985万人,受伤55.2万人,其中高速公路46%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轮胎发生故障引起的,仅爆胎一项就占事故总量的70%。轮胎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提高轮胎的使用安全性能,我们要从认识轮胎开始,了解轮胎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市场化程度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农机交通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据公安部交管门统计,2005年在全国交通事故总数中,县道、乡道等农村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起数和因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2.6%和24%;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肇事造成死亡人数,占事故死亡总数的10%。就千阳县而言,其各类事故与全国一样,多发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危害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据统计数据表明,每年由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虽然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由制动故障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是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液压制动是汽车主要的行车制动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液压制动系统的维护调整,来提高液压制动系统使用的可靠性。1.制动主缸渗漏的检查(1)用两个专用压力表接头及两个连接油管,将两个专用压力表分别连接到制动主缸的前、后液压力出  相似文献   

15.
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已达3000多万,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上世纪共生产23.35亿辆机动车。每100辆车至少夺走1.2个人的生命。诚如一位法国专家说的那样.汽车不只是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杀人工具。据有关专家统计,全球60多亿人口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50多万人.占总死亡人数1%,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十位。  相似文献   

16.
(1)急弯路是指平面曲线半径在50米以下的弯道 它是行车中的危险地段,在此发生各种交通事故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要格外注意。1990年我国急弯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全部死亡事故的16.3%,共死亡8045人。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2月26日,农业部安全生产委员会专门邀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为农业部各司局及直属单位领导作有关《安全生产法》专题报告。闪淳昌从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安全生产法》出台的背景和立法的必要性。首先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迫切呼唤《安全生产法》的早日出台。形势严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年全国各类事故总量还很大,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有所增加,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增长约5%、伤亡总量突破11万人,平均一天死亡300人左右,道路交通事故占各类事故总量的80%以上。加上其它各类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购买和经营农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有力地拉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各型号农用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15%以上,而且农用拖拉机数量正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增长。但是,由于农用车违章现象频发,据统计,某省发生在道路上的涉及农业机械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5%。因此,在追求效益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安全通道”不安全1993年l~9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道路上共发生拖拉机交通事故57起,死亡9人。其中在早、中、晚三个时间发生事故48起,死亡6人,分别占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84.2%和66.7%。发生事故的拖拉机及驾驶员主要有无证无牌驾驶占79%...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日益增加,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多,尤其夜间造成交通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据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临沭大队统计,夜间造成交通事故占事故的53.6%以上.就夜间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归纳几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