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场要长期稳定发展生产,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就要使猪群健康。因此,需要采取防疫措施,在猪群未发病前及疾病流行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使猪群处于高免状态,以防控疾病。笔者根据二十年来在猪场总结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猪群的疾病流行状况,就如何制定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深入探讨,望能对养猪同行有所帮助。一、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目的通过合理科学的免疫接种猪群,使猪群一年四季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达到稳定生产,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猪场胎次比例及后备猪入群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猪场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产仔数一直受到养猪人的关注,而影响产仔数的一个重要因素——猪场的胎次结构却容易被忽视.健康的胎龄结构是从后备猪到高胎次母猪比例由高到低,保持适宜的高胎次母猪淘汰率和后备猪入群比例,才可以使猪群的胎龄结构维持在生产效率较高的水平.后备猪的入群应以保持猪群稳定为主要目的.头胎母猪单独饲养可以缓解后备猪入群带来的疾病传播压力.  相似文献   

3.
猪场的疾病水平可由以下公式来表示:疾病水平=病原体剂量×毒力×应激/猪的抵抗力.健康猪群建立的三个核心关键点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止病原侵入猪场,减少猪场内流行病毒种类,降低已有病原的剂量;增强猪群的抵抗力,制定适合猪群的免疫程序,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筛选适合的疫苗,并实时监测了解猪群现状;做好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保证猪群精准营养.本文结合国内外考察,阐述猪场生物安全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于猪场来说,引起猪群发病的原因有病原菌数量、猪群数量、引种扩繁带入的新病源、病原的存活率,及猪场之间的距离的等.猪场管理不佳,会给猪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猪场预防和控制猪群疾病的原则有合理建场,保持小规模饲养;控制猪只引入,在充分考查猪源的健康状况引种;尽量避免外来人员进入猪场;设制合理的免疫计划、疾病免疫程序,定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唐立荣 《猪业科学》2013,(3):106-107
养猪有“二怕”:一怕猪价波动亏损;二怕猪场发生疫情.猪群发生疫病会影响猪场经济效益,有时可能是一个猪场的灭顶之灾.对于猪场来说猪价行情我们很难掌控,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来提高猪群的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疫病给猪场带来的风险.只有控制好猪群疫病,提高猪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我们才能够在养猪这个高风险低收入的行业中建立起根基,才可以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建立好的防疫体系是养猪者追求的目标.现就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猪病不仅造成猪场直接损失,还能使猪群产生亚健康状态,增加饲养成本,而国内猪场现行的饲养模式和猪舍结构决定了疫病在猪场中很难净化。诸多保健产品和技术概念的产生并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疾病对猪群的威胁,中药保健是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猪群健康是猪场生产的基本保障,传染性疾病永远是威胁猪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制订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免疫病种与免疫程序是猪场培养健康猪群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就科学合理制订猪场免疫程序谈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猪呼吸道疾病是一直困扰猪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问题。工厂化猪场高密度的饲养方式,数量庞大的猪群连续在同一空间饲养,加上猪只频繁周转,常常引起猪应激反应增加,使猪只机体抵抗力下降。高密度的猪群造成猪舍小气候环境恶劣,空气混浊、刺激性气味增大,刺激猪的上呼吸道黏膜,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造成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推迟上市时间以及管理上恶性循环等严重的经济损失。工厂化猪场减少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已成为猪场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寒冷季节,严重困扰着猪场并直接造成猪场养殖成本增加,赢利能力降低.呼吸道疾病通常发病率30% ~ 60%,死亡率5%~30%,各生长阶段均有发生,尤其对保育猪和育肥猪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猪群的饲养成本.呼吸道疾病因其存在广泛,表现多样,再加上现在猪群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继发感染比较严重,使得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更加棘手,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对养猪经济效益的影响,除了市场行情、品种、饲料成本、饲养管理等因素以外,具有决定性的就是猪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暴发将使猪场蒙受巨大损失,而病原潜伏导致猪群的亚临床健康,广泛影响猪场的收益。现在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慢性和非典型性表现、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等问题使人们抱怨猪难养。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猪场的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养猪密集区蓝耳病的防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有的农场建在低密度养殖区,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阻止病原入侵和保持蓝耳病阴性.但是很多农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猪场之间距离很短,猪场周边的公路天天有装猪车经过,这很难让人看到使猪场远离疾病的希望.尤其是蓝耳病病毒,其传播距离可达几千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措施使猪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存在的支原体,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现将该病的认识和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德武 《猪业科学》2013,(11):42-43
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是影响种猪生产性能和肉猪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种猪被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越来越多,猪群肢蹄疾病的实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很多猪场管理人员对猪群的肢蹄健康状况了解并不多,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肢蹄疾病对猪群生产性能的潜在影响,从而使猪场的经济效益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在养猪业里,猪病越来越复杂,为了防控疾病,每个猪场确实用了不少疫苗,有的猪场甚至将猪能用的疫苗都用上了,结果造成免疫麻痹,未能使猪群健康,反而导致猪病更为复杂化,猪只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16.
在养猪业里,猪病越来越复杂,为了防控疾病,每个猪场确实用了不少疫苗,有的猪场甚至将猪能用的疫苗都用上了,结果造成免疫麻痹,未能使猪群健康,反而导致猪病更为复杂化,猪只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地侵袭,再加上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支原体病,使猪群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产房和断奶前后、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淘汰措施是保障畜群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目的是经济上的回报。如果一个猪群淘汰率偏低,就会使猪群的年龄老化,易感染某些特定疾病,导致生产水平下降。反过来,淘汰率偏高则会使青年猪比例加大,猪群生产水平下降,缩短了猪的生产寿命。高的淘汰率要求将较多的猪补充到群体中去,增加疾病感染的机会,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生产秩序。1年淘汰率一个猪场一般都制定自己的淘汰率。相对讲,母猪淘汰率几乎都大于公猪淘汰率。猪场中淘汰率也高低不等,一般国内猪场的淘汰率都偏低。调查一些规模化猪场,其淘汰率都在25%以内,很少有超过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在大部分猪场的另一免疫抑制性病菌——支原体的多发,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笔者结合实际,谈点对该病的认识和控制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宇辰 《猪业科学》2009,26(2):48-49
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畜群受疾病感染,控制疾病在猪群中传播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随着现代化、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不断开放,流通逐渐加强,猪群疫病也日趋复杂化.由于规模化猪场实行阶段化生产线生产,饲养密度大,猪场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很难控制,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搞好猪场的疫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做好猪场的防疫工作,关键是猪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