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启示     
杨少俊 《北京农业》2006,(10):36-36
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由于投资少、方法简便已成功地在我国推广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节水灌溉中占主导地位。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代替明渠进行输水的一种方法,与渠道输水相比,消除了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输水过程中水的利用率可达  相似文献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由于投资少、方法简便已成功地在我困推广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在节水灌溉中占主导地位。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代替明渠进行输水的一种方法,与渠道输水相比,消除了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输水过程中水的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管道输水灌溉不仅可以利用自然地形高差水往低处流,而且还能利用现有提水井泵的富余扬程,或加乐泵提供的所需扬程将水往高处送。  相似文献   

3.
<正>自压管道输水灌溉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自压管道输水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与蒸发损失,井灌区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在0.95以上,比土渠输水节水30%左右,节能20%~30%。渠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后,比土渠节水40%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由于投资少、方法简便已被成功地在我国推广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节水灌溉中占主导地位。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代替明渠进行输水的一种方法,与渠道输水相比,消除了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输水过程中水  相似文献   

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节能型灌溉技术,它是通过人工措施或自然压力给灌溉水加压,然后由低压管网将灌溉水输入田间给水栓进行灌溉,其工作压力范围在0.02-0.20Mpa。管道输水系统占地少,适用性强,管理方便,减少灌溉水量渗透漏和蒸发损失。但是,有些灌区由于管理及田间灌水技术不配套等多种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工程未能投入正常使用。实际上,低压管灌解决的只是输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浑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由于缺乏相关计算依据,其临界不淤流速多借用有关管道输送的临界不淤流速公式计算确定,管道阻力损失计算一般直接利用清水管道计算公式,因此其计算误差较大,适用性和可靠性差。针对管道输水灌溉的特点,给出了浑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临界不淤流速的定义,进行了不同含沙量下管道临界不淤流速和阻力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含沙量对临界不淤流速有明显的影响,当管径和泥沙容重一定时,临界不淤流速随着浑水含沙量增大而增大;浑水阻力损失随着流速和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了浑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临界不淤流速和阻力损失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蒋春成 《新农业》2006,(6):56-57
近年来,管道输水灌溉发展的速度很快。辽中县目前采用各种软硬塑料管道已达200多万米,软管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县灌溉面积1/10强。近一、塑料管道输水灌溉的特点1.适应性强可以适应各种地形条件,高地、坡地都可以使用。移动方便,可以大大减少末级渠道的渗漏蒸发和跑水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节水效益显著,近几年发展较快,每年新发展4万公里左右,至2002年底管道输水灌溉的面积已达636万公顷。其中以我国北方平原井灌区的管灌发展速度最快,现有井灌面积1150万公顷中,管道灌溉的面积为290万公顷,占1/3左右;渠灌区和河灌区的管道灌溉也有所发展,这些还远不适应农田灌溉的节水要求,因此作为节水灌溉主要措施之一的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目前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本文从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现状入手,总结了学术界在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分析了管网优化技术在管道输水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制约管道输水灌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渠系水利用,减少输水损失 1、提高渠道衬砌率,减少渠系水量损失。通过渠道节水改造、续建配套、沿渠扩灌等措施,灌区斗渠以上渠道全部用砼预制件进行了防渗衬砌,斗渠以下实行群管的农渠在地方政府和灌区群众的努力下,也积极筹资投劳完成了防渗衬砌;通过渠道衬砌,提高了渠道安全水输水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溉保证率,进一步提高现有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1.
韦忠良  崔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95-12196
管道灌溉是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之一,在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中,管网投资约占总投资的60%-70% ,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加强对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找出一种简单高效的优化方法,对提高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以管网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管道输水灌溉管网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界限流量法求解,推导出了相邻管径的界限流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减少输水损失 输水系统的水损失是灌溉水损失的最主要的部分.目前,美国输水损失约占引水量的22%,日本为39%,巴基斯坦为42%,我国平均约为50%,新疆则更低.输水损失绝大部分损耗于渠道渗漏,是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减少输水损失的主要措施是渠道防渗工程和低压管道输水.防渗渠道一般可将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7.低压管道输水可将水利用系数提高列0.95以上.必须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的同时尽快改造现有的输水系统,进行防渗处理,可采用土料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塑料薄膜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减少输水系统水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渠道防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澜 《农村科技》2010,(2):65-65
<正>我国使用渠道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模式,目前还在普遍沿用,其中土渠占了50%。国内的实测结果表明,一般渠灌区的干、支、斗、农渠采用粘土夯实,输水过程中能减少45%左右渗漏损失,采用混凝土衬砌能减少70%~75%渗漏损失量,采用塑料薄膜衬砌、低压管道输水,能减少渗漏损失量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及节水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小麦需水规律入手,结合冬小麦种植管理经验,系统总结了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4种小麦灌溉技术要点以及多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水资源一直以来十分匮乏,但我国的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水资源,基于两者之间的矛盾,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低压管道灌溉成为主要的农业灌溉方式。笔者在文中重点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有效应用低压管道灌溉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发展节水灌溉能获得节水、省工、增产、优质等效益,并能够节省土地、保护环境。节水灌溉包括灌溉过程、用水管理以及农艺节水等许多方面,而实际生产中节水灌溉则是围绕着具体的工程措施来进行的,因此有必要了解现有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特点。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又称管道输水灌溉,是通过机泵(或利用天然水头)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这种利用管道代替渠道进行输水灌溉的技术,避免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节省了渠道占地,能克服地形变化的不利影响,省工省力,一般可节水30%,增产20%,省…  相似文献   

17.
罗春刚 《农家参谋》2022,(11):159-161
利用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来改进地面灌溉技术,从而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为了推进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上铨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在上铨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建成的基础上配套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产业园...  相似文献   

18.
刘风建  尹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21-16923
河北省沧州市滨海地区耕地整治潜力大,水资源严重不足,节水灌溉措施成为区域土地整治持续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沧州市南大港孔庄子南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种植业资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滨海地区土地整治项目中管道输水工程的设计,从灌溉水源情况、取水工程布置、田间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管道布置及保护装置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是滨海地区扩大土地整治规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必须在北方地区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这部分损失,采用渠道不易透水的防护层,如混凝土护面、浆砌面衬砌、塑料薄膜防渗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渗处理,既减少水的渗漏损失,又加快了输水速度,提高灌溉效率,深受农民欢迎,成为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行之有效的措施。 1.2 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