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某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是一套以油页岩为主的致密油储层,勘探实践证明其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岩石矿物试验基础上,将岩性归为6类,并分别进行了重新命名。结合测井曲线资料,总结出不同岩性典型曲线特征及其响应值范围;同时建立了全体积模型,应用最优化手段对岩石的矿物组分进行计算。应用上述2种方法对单井岩性进行识别,并与X衍射试验岩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对研究区目的层岩性进行识别,为研究区油页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火山岩岩性、岩相是控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岩性、岩相识别是火山岩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井点处火山岩岩相识别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面临的一项挑战。针对某盆地深层火山岩地层,采用岩心刻度测井,利用钻井取心资料提取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特征标志,建立了常规测井识别火山岩成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识别火山岩结构构造的方法,最后利用测井识别的岩性、结构构造组合,建立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方法和技术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FMI测井可以有效识别火山岩成分、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进而可以有效评价火山岩相分布。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加大火山岩勘探、测井资料标定地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动力环境会形成不同粒度特征的沉积微相并对应不同的电测曲线形态特征,因此可以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来确定微相类型。为了对测井相有明确的认识,借助曲线形态、蛛网图及距离系数,利用Z3-1、Q196、ZH27三口井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3种微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蛛网图在沉积微相分析中不具一般性,相反测井曲线形态对识别微相具有明显的一般性,同时,这种一般性在距离系数上所反映的偏负与偏正特征与不同岩性在不同微相上的反映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性分析,利用测井数据中的自然伽马、补偿密度曲线、声波时差等10种不同测井曲线所蕴含的岩性信息,选用与欧式距离相关的特征量确定论域上的模糊相似矩阵,按分类特征参数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来构成综合判别指标,用模糊识别算法实现岩性的划分,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岩石物理分析是岩性识别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不同的参数对岩性的敏感性不同,通过对岩石的弹性参数进行统计与分析,优选出对岩性相对敏感的岩石物理参数,对地震叠前或叠后反演结果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金湖凹陷,通过测井资料的岩性解释,对三河工区和龙岗工区的古近系戴南组不同亚段的纵波速度、密度和纵波阻抗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砂岩总体表现为高速、低密的特征,地震纵波阻抗则难以用于砂泥岩识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Q29-2油田复杂储层岩性识别和矿物组分的定量计算等测井评价难题,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提出元素俘获测井(ECS测井)和M-N交会图结合建立关键井岩性剖面技术,在该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的常规测井响应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岩性的定性识别。在岩性定性识别约束下的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实现了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复杂岩性段矿物成分的定量计算,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符合度高。岩性定性及定量识别技术为储量参数确定及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致密油评价需要形成独特的测井评价技术,而且也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探讨了致密油测井的研究方向,认为岩性及矿物成分评价、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单井脆性评价方法及标准确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致密油测井系列优化选择的依据。结合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勘探最新进展,尝试探讨测井技术在致密油评价中的应用,建立岩性识别图版,提出下二叠统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划分标准和饱和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岩心、薄片、压汞、测井等测试资料为依据,在福山油田永安地区流沙港组一段沉积微相、成岩相、构造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储层的4种岩石物理相类型:有利沉积相带粒间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有利沉积相带粒内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不利沉积相带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不利沉积相带自生矿物充填致密成岩相。研究发现,各类岩石物理相具有不同的孔、渗关系和不同的岩电参数特征,因此在岩石物理相识别基础上分类建立了物性模型和饱和度模型,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很好地解决了永安地区储层横向变化快导致的测井解释符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属于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以辫状三角洲平原为主,岩性复杂,粒度变化大,岩石骨架受多种矿物影响。利用元素俘获测井(ECS),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准确的骨架参数。同时,裂缝是改善该区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引入EARTH IMAGER新型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仪,并利用岩心标定成像,有效解决了裂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常规测井曲线频谱分析的多尺度地质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曲线的频谱具有其特殊的地质意义,即测井曲线的不同频率与不同尺度地层相对应。首先讨论了测井曲线频率与地层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用带通滤波进行多尺度地质分层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际分层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试卷的统分和登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了统分登分的准确性,并为全面的试卷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介绍了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试卷统分登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一些关键技术和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分形理论定量识别储集层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亚段是一个裂缝性特低渗的层状砂岩油藏.储层裂缝发育并分布全区,裂缝是油水流动的主要通道.尝试用分形原理及FMI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对油田储层中的裂缝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成像测井的分形识别结果与岩心裂缝反映一致.证明分形原理识别裂缝效果较好,从而有助于解决裂缝识别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畜力集材发展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畜力集材作业方式的变化发展历程做了简要分析。利用SPSS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公顷集材量、集材距离、集材成本、单株材积、集材道坡度和公顷蓄积量6个指标,定量计算分析畜力集材发展的驱动源。结果表明,公顷集材量、集材距离、集材成本和单株材积是促进畜力集材作业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也是畜力集材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同时,预测指出畜力集材在黑龙江省林业今后几年的集材作业方式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悬链线精确算法单跨索道设计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本文建立悬链线精确算法的数学模型,能进行单跨索道的承载索设计计算,绘制索道纵断面图,以及检验木捆(或货物)最低点是否与地面疑点相碰.为集材方式(全悬或半悬)和集材方法(原木、原条、伐倒木或全树)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毛竹采伐剩余物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及纸浆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采伐剩余物,以4年生毛竹采伐剩余物竹枝和竹梢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视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热重分析仪等对毛竹采伐剩余物的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等的性质进行分析,且利用硫酸盐法对毛竹采伐剩余物进行制浆造纸,并对纸张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毛竹采伐剩余物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毛竹采伐剩余物的硝酸-乙醇纤维素质量分数介于342.9~409.3 g·kg-1,α-纤维素质量分数约420.0 g·kg-1,木质素约240.0 g·kg-1,苯醇抽提物为36.7~54.3 g·kg-1,10.0 g·L-1氢氧化钠抽提物为256.7~296.7 g·kg-1,灰分质量分数为8.5~26.5 g·kg-1;毛竹采伐剩余物半纤维素主要是由阿拉伯糖,木糖和糠醛等糖单元组成,其中以木糖为主(>85.0%);毛竹采伐剩余物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400~2 000 μm,长宽比为64.70~65.54;毛竹采伐剩余物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热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第2阶段,毛竹采伐剩余物最大热分解温度为339~341℃;毛竹采伐剩余物经硫酸盐法成浆后,纸浆得率为44.71%,有良好的成浆性能,有较高的抗张强度(63.88 N·m-1·g-1)和耐破强度(4.14 kPa·m-2·g-1),比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和龙竹D.peculiaris要优良,可作为纸浆材使用。  相似文献   

16.
"桑梓"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具有文化、经济和传播学等各个方面的意义和历史,一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和指代。而桑梓本身则因为这样两种植物在经济和园林绿化上的作用而被广为使用,但由于过度砍伐或文化意义上的误读使得它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几近于缺席。本文力图通过对其文化和价值的重新认知,使得桑梓文化得到新的生发,桑梓在园林中有更加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粟万军 《北京农业》2011,(9):151-153
针目前非法破坏林地,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日益突出,伐区鉴定方法适用不规范的情况,通过实践中的对比应用,试图找出在各种情况下伐区的优选鉴定方法,为盗伐、滥伐林木案件的定性及量刑提供准确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产气携液井中气、水两相高速流动条件下的氧活化测井资料,常规的解释方法往往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在分析井内流体流动状态的基础上,提出气、水两相脉冲中子氧活化水流测井解释方法,即探测器计数率比值法和两相滑脱模型解释方法。涩北气田气井氧活化找水实践表明,该解释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泥石流对岩性敏感性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