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育荣 《福建农业》2004,(3):10-10,40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县大力发展烤烟和蔬菜生产。烟—稻—菜栽培模式是随之发展起来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改革了原来一年只种一季或两季水稻为“烟—稻—菜”三熟制。早季烟叶每亩产量125—150公斤,产值1250—1500元,烟后晚稻每亩产量550—600公斤,产值715—780元,菜(甘蓝)每亩产量3000—4000公斤,产值1200—1600元,全年每  相似文献   

2.
烟-稻-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烟-稻-菜栽培模式随之发展起来,一改原来的1年只种1季或两季水稻为“烟-稻-菜”三熟制。每667平方米全年总产值达3165~3880元,其中早季烟叶产量125~150千克,产值1250~1500元:烟后晚稻单产550~600千克,产值715~780元;菜(甘蓝)产量3000~4000千克,产值1200~1600元。  相似文献   

3.
葛小妹 《福建农业》2007,(12):11-13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阳市在传统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烟—稻栽培模式是近几年来推行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之一,改变了原来只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一般烟—稻栽培的早季烟叶亩产135—160公斤,产值1600—1850元,烟后种晚稻亩产600—650公斤,产值780—965元,全年亩产值2380—2815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纯收入1400—1950元,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适宜我市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种植。采用烟—稻栽培模式有利于减轻病虫为害,有利于烟稻增产。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4.
烟-稻-菜(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烟-稻-菜(菌)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模式能充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该模式在曹坊乡示范种植8hm^2,每667m^2烟叶产量140~150kg、产值2500~2700元,水稻产量500~550kg、产值1000~1100元,甜豌豆产量1000~1500kg、产值3000~4500元(或大球盖菇商品菇产量1000~1200kg、产值3000~3600元),全年产值约6500~8000元,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龙泉市紧紧围绕“优农、强工、兴三产”的发展思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增加大农业的投入,针对我市单季稻种植面积大(占72.5%)的特点,市农业局与市烟草公司协作,在水稻田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使之形成烟一稻“二元”结构的栽培模式。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此栽培模式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烤烟每亩产量为130—155kg,产值1300—1550元,扣除成本550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农民以种植烟叶、水稻、蔬菜(莴苣)及柑橘为主,多年来推广烟—稻—菜栽培模式效益显著,重点介绍了烟后稻和稻后菜(莴苣)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多年大田轮作试验探究黔北黄壤烟区烟—非烟作物轮作的氮钾施用配比效应,为提高黔北烟区种植效益和减少烟地养分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贵州省绥阳县开展烤烟—非烤烟作物大田轮作试验,在一个"烟—蒜—稻—菜—烟"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钾总量一致,设4个氮钾配施处理,即T1(大季低氮中钾、小季高氮中钾)、T2(大季高氮中钾、小季低氮中钾)、T3(大季中氮高钾、小季中氮低钾)和T4(大季中氮低钾、小季中氮高钾)处理,分析不同氮钾配比对作物产量、产值、烟叶化学成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以T3处理5季作物的总产值最高,达138023元/ha,较其他处理高5.0%~7.6%;与第一季烤烟相比,轮作后不同处理下烤烟的还原糖、总糖和全钾含量增加,烟碱、全氮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总体化学成分含量合理,内在比例协调;轮作后土壤p 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第一季烤烟种植后均呈升高趋势,其中T3处理土壤养分残留量较少,养分利用率较高。【结论】贵州黄壤烟区推行"烟—蒜—稻—菜—烟"轮作时,烤烟、水稻采用中氮高钾,蒜、菜采用中氮低钾的周年养分运筹模式,可获得较高的产值、较好的烟叶化学品质和较低的土壤速效氮磷钾残留。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们在岚下乡岚下村建立了百亩粮经轮作示范片,推广西瓜一稻高产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产,早季西瓜平均产量每亩2800kg,纯收入1200元:晚季水稻每亩平均产量480kg,纯收入600元。现把示范片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浙优8号是再生力较强的优质超级稻品种。采用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栽培,头季稻平均产量573.8kg/667m2、再生稻产量267.2kg/667m2、大蒜产量426.1kg/667m2,一年三熟产值达5595.3元/667m2,比当地双季稻年产量850kg/667m2(产值2210元)增收3385.3元,实现稻田一年三熟、稻菜增收,可提高农田种植效益,有效解决山区农田结构调整难等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浙优8号早稻—再生稻—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武汉市江夏区成功示范了小白菜—春甜玉米/菜用甘薯/秋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6~8月高温季节甜玉米对菜用甘薯可起到遮荫作用,避免了薯尖老化,有效改善了菜用甘薯的食用品质.11月播种小白菜,次年3月上旬以前上市,正好利用了冬闲田生产一茬蔬菜.2014年示范面积达100 hm2,小白菜产量达15 000 kg/hm2,产值15000元/hm2;甜玉米产量90 000个/hm2,产值90 000元/hm2;菜用甘薯产量达45 000 kg/hm2,产值135 000元/hm2,全年实现总产值240 000元/hm2.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永嘉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探索出特种玉米椑衿肺鞴蠗雪里蕻高效栽培新模式,获得了成功。特种玉米亩产量750~800kg,产值1500元;特种西瓜平均亩产1800kg,产值5400元;雪里蕻产量3000~3500kg,产值1050元。全年三季合计,每亩产值达7950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625元,工夫投入30工,1050元,每亩净产值达6275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田县石牌镇处于中、低海拔丘陵地区,由于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制约,山区耕作制度比较单一,一般种植传统的一季或两季稻,劳力资源和温光资源严重浪费.2002年以来,笔者对烟叶、水稻、甘蓝的栽培模式进行了深人探讨、示范和推广,总结出适宜中低海拔地区的"烟-稻-菜"栽培模式,可有效协调粮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下精准科学施肥方式,开展了化肥合理减量施用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能明显促进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下水稻经济性状协调优化,达到节本、增产、增收的目的。推荐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施肥量为纯N 255~270 kg/hm~2、P_2O_5 52.5~75.0 kg/hm~2、K_2O 120~150 kg/hm~2,氮肥头季施70%、再生季施30%,磷肥头季作基肥全部施入,钾肥头季全部施入(其中基肥施40%~50%,追肥施50%~6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耒阳市"烟—稻"种植模式下晚稻的最佳施钾量,以T优272为供试晚稻品种,进行钾单因素4水平6处理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纯钾2 kg/667m~2,晚稻产量最高,净收益最大,分别比对照增产20.0~53.3 kg/667m~2,增收52.00~138.66元/667m~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稻"栽培模式下,晚稻产量与钾肥用量之间相关程度不高,这可能与供试土壤钾养分含量较高有关。根据钾肥效应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施纯钾1.78 kg/667m~2,对应最佳经济产量为484.4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望谟县菜—稻—菜一年三熟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望谟县一年三熟菜—稻—菜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河南柘城县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冬小麦—西瓜—三樱椒套种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一般亩产小麦450 kg、西瓜4 000 kg、三樱椒150 kg,合计每亩产值7 000元左右。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高产高效、便于推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烟—稻轮作模式下,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作植烟可导致烟—稻轮作晚稻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因此晚稻产量与氮肥用量的相关性不是很强,氮肥施用过多,晚稻产量和氮肥效益反而下降。结果指出:耒阳市烟区晚稻栽培最佳经济施氮量以39.3 kg/hm2为宜,其对应最佳经济产量可达到7 639.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田东县和同、英和等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温、光、水资源优势,应用"猪-沼-稻-稻-菜"模式,积极发展冬种大肉包心芥菜.通过规范化栽培管理.一般每667m2大肉包心芥菜产量2500~3500kg,经腌制加工成酸菜后,销往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产值3500~5000元.  相似文献   

20.
"稻—稻—荷兰豆"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在龙海市经过多年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模式3季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