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恩施州龙风镇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发展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着手规划新农村;在规划方法上,采取农民直接参与,以农民为主体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相互协调的方式开创新农村发展规划;在规划实施上,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农民自愿实施、多方参与的方式,促进新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围绕房山区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状况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的建设思路已经初步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初具雏形.建议从政治、法律、机制、组织、技术五方面建立保障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胡峰 《现代农业科技》2008,(10):203-204
建设新农村,规划应先行。村庄规划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规划之一,应发挥龙头作用、统筹作用。新农村村庄规划应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村庄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事项。  相似文献   

4.
村庄规划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找出了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村庄规划应采取上下结合的参与式规划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当地农民积极参与,使规划既突出农村特色,又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可以说,制定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农业考古》2008,(6):130-132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措施等方面的讨论也随之全面展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并着重阐述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工作重点与注意点.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规划方案的编制、人们的认知及行为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新农村建设不是把农村建设城市化,而是要兼顾农村风貌、现代化要求、时代潮流和农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陈新  彭信戈 《农业考古》2007,(6):115-117
村庄治理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目前村庄治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应从观念、制度和操作层面上找原因;村庄的治理规划,应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编制客观的规划体系、搭建规划实施平台和挖掘地方人文内涵等方面寻找结合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稳步建设和谐文化村庄。  相似文献   

8.
乔茂先 《现代农业》2011,(10):53-53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可以说,制定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008年1月1日,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47-248
"反规划"是规划程序上的一种反动,是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即规划首先从非建设用地入手,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空间规划的方法。对于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而言,应极力保持原有的自然山水肌理、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营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覃永晖  吴晓  姜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08-4510
在当前新农村规划的形势下,环洞庭湖区的新农村规划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新"探索,即探索"二十一字"目标的"新理解"、探索"门槛分析法"运用于新农村规划的"新思维"、探索由"台湾模式"启示的"新政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新农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浩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5-10076,10078
在阐述北京市新农村规划编制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规划中存在规划层次低、综合性较差、农村参与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并提出为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未来北京新农村规划的完善工作须遵循城乡统筹原则、综合性原则、农民主体等原则,并重点关注北京特殊的区位等因素对规划编制和完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已经踏上了征程,新农村的建设主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和新风尚这五个方面。其中新房舍作为第一位出现,是整个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点,更是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新农村发展所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这对于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具备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新农村建设当中的新房舍这一方面的村庄规划进行一定的探讨,提出新农村村庄规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协助策划好"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农村民意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如何发挥水利建设作用,做好农村水利规划,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已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基于此从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领导、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围绕防洪保安、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镇乡堤防工程建设等方面就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水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为例进行调研分析,认为郝堂村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注重对原有村湾空间格局的研究;新农村规划建设要真正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深入农村金融服务的探索。希望通过分析能为今后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要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但通过大量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地方的新农村规划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规划因为欠妥,甚至存在着引领农民“走弯路”的危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示。笔者认为,一个既正确又可操作性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从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规划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规划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规划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性和规划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环环相扣,体现特色等方面阐明了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层面上论述了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柴浩放 《甘肃农业》2011,(12):38-39,42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新农村规划工作从起步到全面铺开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农民参与度不高、综合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在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后续推进过程中,应着力提高社区参与度,建立政府与社区的伙伴关系,拓宽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市远郊区村庄新农村规划后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跟踪了解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以来村庄的规划编制和项目申请落实情况,并通过调查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积累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又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各问题的对策建议,希望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改善农村风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邓州市王寨村新农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翌娜  张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41-14342
以邓州市王寨村新农村规划设计为例,从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环卫设施规划、防震减灾规划等方面提出基础设施规划的最优化方案,为后续的新农村规划方案实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