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针对粪肠球菌制剂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法对粪肠球菌进行包埋,通过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法干燥,制备微胶囊原菌粉,研究储藏温度、载体和残余水分等因素对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胶囊技术能显著提高粪肠球菌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微胶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降低,4~25℃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当储藏温度达37℃后,存活率急剧下降;使用混合载体,水分为4%,载体比例为玉米淀粉∶沸石粉=2∶1时,粪肠球菌存活率最高,且较为经济;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耐酸、耐高温和耐胆盐特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胶囊技术的奠基人B.K.Green于1953年发明了微胶囊化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隐色压敏复写纸(NCR纸)。在随后20多年的时间内,又发展了许多微胶囊化方法,从而使微胶囊技术进一步系统化。日前,这一技术已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照相器材和机械制造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饲料工业上的应用尚不多见。随着饲料行业的不断发展,微胶囊技术必将会更受重视并广泛地应用。1微胶囊和微胶囊技术微胶囊(Microcapsule,简称MC)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微胶囊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胶囊技术的奠基人B.K.Green于1953年发明了微胶囊化的方法。1954年美国NCR(National Cash Reqist)公司最早将微胶囊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无碳复写纸的生产,可以说微胶囊技术是从研制无碳复写纸发展起来的。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内,英国、西欧、日本等国花费了很大的投资,在一些理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又发展了许多微胶囊化方法,从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鹅肥肝粉微胶囊(油)对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将40只雄性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酒精模型组、鹅肥肝粉微胶囊(油)低、中、高剂量组、鹅肥肝油低、中、高剂量组,共8组,每组10只。每天除了对照组按5 g/kg·BW经口灌注蒸馏水之外,其他7组按12 mL/kg·BW剂量经口灌注酒精,1 h后,对照组和酒精模型组按5 g/kg·BW经口灌注蒸馏水,鹅肥肝粉微胶囊、鹅肥肝油高中低剂量修复组经口灌注相应剂量的鹅肥肝粉微胶囊及鹅肥肝油。试验进行3周。结果表明:与酒精模型组相比,鹅肥肝粉微胶囊、鹅肥肝油组能显著改善小鼠生活状态,降低肝重系数和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增加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也有显著降低,通过鹅肥肝粉微胶囊(油)对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研究发现,肝组织病损伤也得到明显改善。鹅肥肝粉微胶囊(油)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为解决微胶囊脂肪粉溶水后脂肪上浮和颗粒物沉淀问题,选择黄原胶、魔芋胶、聚甘油脂肪酸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稳定剂的复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评估了复合稳定剂对微胶囊脂肪粉溶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0.3%黄原胶、0.2%魔芋胶、0.3%聚甘油脂肪酸酯、0.04%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可增强微胶囊脂肪粉溶水后的稳...  相似文献   

6.
儿茶素在非保护状态下生物利用率不高,通过制备微胶囊化儿茶素以提高儿茶素的生物学效应。微胶囊化儿茶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未见报道。研究观察微胶囊化儿茶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英  张日俊 《饲料工业》2002,23(10):48-50
1微胶囊技术简介微胶囊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迅速、用途广泛而又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制备微胶囊的过程称为微胶囊化(microencapsulation),它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裹在一个微小的胶囊中。包封用的壁壳称为壁材;被包的囊芯称为芯材,芯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囊壁厚度一般为0.1~200μm之间,微胶囊的粒子大小,因制备工艺及用途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可以制成0.01μm~1000μm的微胶囊。虽然对于微胶囊尺寸范围的分类还没有很统一的标准,但目前有人认为直径小于1μm的为毫微胶囊,而直径大于1000μm的为大…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传统饮用方式使茶叶消费量受到制约与影响。赋与茶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美国兴起的冰茶就是变革茶叶的商品形式、饮用方式的有益尝试。我们开发出茶多酚,咖啡因及各种速溶茶,并由此开发出各式冰茶,取得良好的效益。一、陈茶概述冰茶(icedtea)是供冷凉或加冰饮用的混合速溶茶或调味速溶茶。它是以速溶茶为基本原料,加上适量的甜味剂,有机酸,芳香油,果汁及其它可溶性营养物调制而成,以茶为主体、兼有其它食品的营养与风味,具有饮用携带方便\可口的新型饮料,本世纪六十年代,速溶茶出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
《山东饲料》2005,(7):31-31
速溶茶是国际市场流行的饮料。它是将茶叶中决定茶汤色香味的有效可溶物经萃取浓缩而成的一种固体饲料。香菇速溶茶是在速溶茶生产过程中辅加风味独特的香菇,显著增加茶的保健作用,又不失茶的应有风格,既能保持冲泡即溶,不留余渣,浓淡易调的特点,还能单独冲泡,并能与牛奶、果汁或蜂蜜、糖等对饮,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肉干是用新鲜的猪、牛、羊等瘦肉切成小块经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熟食制品,以其柔韧甘美、耐人咀嚼、入口鲜美、瘦不塞牙等特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茶叶牛肉干是原料肉经过食盐、糖速溶红茶粉及香料混合腌制,干燥后均匀涂布上速溶茶粉,再经烧烤而制成的具有浓郁茶味的新口味牛肉干。一、材料与设备原料:牛肉、食盐、白糖、姜、白酒、大茴香、味精、速溶红茶粉等。设备:烤箱、夹层锅、滚揉机、真空封口机。二、配方以鲜牛肉计算:食盐25gkg,白糖50gkg,速溶红茶粉15gkg,姜2.5gkg,白酒3.75gkg,大茴香1.8gkg,味精3gkg,桂皮1.…  相似文献   

11.
速溶茶是近年来世界市场的畅销品。作者采用蜂蜜与市售低档茶叶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工艺,精制成具薄荷香气的甜味速溶茶。本产品集茶叶的保健性、刺激性与速溶性饮料的方便性、快速性一体,是当代理想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而维生素作为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当前动物维生素缺乏症却时有发生。因而本文拟介绍微胶囊化技术,探讨维生素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维生素微胶囊化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而维生素作为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当前动物维生素缺乏症时有发生。文章介绍微胶囊化技术,探讨维生素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维生素微胶囊化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微胶囊技术以及饲料业中常用的芯、壁材和微胶囊化方法,并论述了微胶囊技术在饲料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以动物蛋白——鱼蛋白和明胶为壁材的对虾饵料的微胶囊化,找出了下杂鱼的控制降解条件、微胶囊的乳化温度、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等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化氟苯尼考的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电位滴定法测定微胶囊化氟苯尼考的含量,回收率达99.9%,相对标准偏差(尺SD)为0.74%,这表明改良电位滴定法是测定微胶囊化氟苯尼考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3种不同厂家微囊化包被乳酸菌(微胶囊乳酸菌S、微胶囊乳酸菌Q、微胶囊乳酸菌X)产品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模拟饲料高温制粒过程,研究高温制粒过程对微胶囊乳酸菌活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的微囊化包被乳酸菌样品的高温制粒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微胶囊乳酸菌Q、微胶囊乳酸菌X在85℃干燥箱中经7 min干热处理后存活率都在90%以上,而微胶囊乳酸菌S在85℃干燥箱中经7 min干热处理后的存活率仅为40.2%。  相似文献   

18.
儿茶素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基次生代谢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等多种功能,但儿茶素在非保护状态下生物利用率不高,利用微胶囊化儿茶素可提高儿茶素的生物学效应.为了给微胶囊化儿茶素的临床安全利用提供依据,笔者等观察了微胶囊化儿茶素的慢性毒理学特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后,可以改善其相应的使用性能,也可提高其相应的使用效率,产生许多有利的影响。因此,微胶囊技术正被广泛的用于医药,农业,化工等行业,而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相对落后,本文对微胶囊的发展,制备,特点及在饲料工业中应用,作一简要阐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微胶囊维生素饲料添加剂产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影响饲料维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微胶囊技术以及几种常用的微胶囊化方法 ,微胶囊维生素添加剂产品的特点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