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阻接地的电力系统,盱眙供电公司配电网多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经消弧线圈容流补偿,无法迅速确认故障线路。为解决此问题,盱眙供电公司采用KA2003-DH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此装置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运维简单,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准确率达到了100%,彻底摆脱依靠"经验"的"人工拉路法",解决了非故障线路的停电问题,为盱眙供电公司配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1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应适时使用消弧线圈配电网的中性点大都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但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完成后电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是随着配电网的扩大和电缆线路的增加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增加 ,若配电网的电容电流超过规范规定时 ,中性点必须经消弧线圈接地 ,并按过补偿来整定 ,以补偿接地故障电容电流。条件允许时宜选用自动跟踪、自动调谐式消弧线圈 ,使系统在最佳补偿状态下运行。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应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保护特性好、通流容量大、动作反应快、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3.
1 前言福建省沿海晋江、石狮地区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供电负荷急剧增加 ,为满足用电需求 ,变电所中 10 k V出线也相应增多 ,对于一般已建 110 / 10 k V变电所 ,沿海地区均采用 10 k V侧△形接法 ,中性点不接地 ,未装设接地变、消弧线圈及补偿装置。当电网出现单相短路时 ,电容电流急剧增加 ,迫切要求加装消弧线圈及自动调谐装置 ,以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电容电流 ,以消除隐患。2 沿海地区低压电网运行特点(1) 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 ,非接地相电压比正常时相电压升高 3倍 ,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为全线路接地电容电流之和。…  相似文献   

4.
1 消弧线圈的操作(1) 倒换分接头前 ,必须拉开消弧线圈的隔离开关 ,将消弧线圈停电 ,以保证人身安全。这里必须注意 ,尽管消弧线圈接于变压器的中性点上 ,但在正常运行中 ,其中性点电压不一定是零 ,所以一定要认为运行中的消弧线圈是带电的。这是由于电力系统三相不完全对称 ,而使变压器的中性点在正常运行时也会出现对地电压的缘故。这样 ,在改换换接器接头的瞬间有可能发生接地短路。(2 ) 倒换分接头完毕 ,应测量消弧线圈导通良好 ,检验确无接地支路后 ,合上隔离开关 ,投入运行。(3) 采用过补偿方式运行时 ,线路送电前应先倒换分接头…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其对系统电容电流的补偿度,从而是影响接地选线装置正确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该装置的使用单位不能根据该设备的交接试验数据及现场各工况的运行数据,判断其性能优劣;提出在a、b、c三个挡位(或两个脱谐度)进行单相接地试验的方法,检验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性能,其中a档为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系统计算的控制挡位,b档为a-2,c档为a+2;结果表明:若a档下接地点无功残流不大于b及c档下接地点无功残流,则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性能优良,对选线装置无影响;反之,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性能较差,对接地选线装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1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选择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平衡,变压器中性点电位为零,中性点装设的消弧线圈在大阻尼电阻的作用下,与大地隔离,消弧线圈不通过电流;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位移,线路上产生较大的零序电流,此时,消弧线圈控制装置启动,迅速将阻尼电阻断开,通过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线路的容性电流,  相似文献   

7.
安媛  石锦 《农村电工》2007,15(9):24-25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也称为谐振接地系统.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动消除电网的瞬间单相接地故障.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能保证补偿精度,不仅可以提高补偿的动作成功率,同时能够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由于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与人工调谐消弧线圈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已大量地在配电网中运行.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消弧线圈补偿系统依靠人工调节分接头,不能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需要。研究一种自动调谐系统,使它自动地、准确地补偿电网电容电流,充分发挥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更何况变电站要实现自动化控制,对接地消弧装置控制系统自动化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使消弧线圈补偿系统与计算机相配合,提高其自动控制能力,尽量减少接地残流和降低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是单相接地灭弧装置控制系统研究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工信箱     
《农村电气化》2004,(9):47-47
郑云问:1.高压熔断器的类别有哪几种?功能作用是什么?2.安装高压熔断器保证安全的技术要求是什么?顾炎问:1.消弧线圈有什么作用?消弧线圈是一种带铁芯的电感线圈。它接于变压(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构成消弧线圈接系统。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中无电流通过。而当电受到雷击或发生单相电弧性接地时,中性点电位将升到相电压,这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性电流与单接地的电容性故障电流相互抵消,使故障电流得到偿,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变得很小,不足以维持电弧而自行熄灭。这样,就可使接地故障迅速消除而不引起过电压。另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  相似文献   

10.
对10kV线路两种中性点接地系统联网的分析夏泉北京供电设计院(100037)1问题的提出北京地区的10kV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种,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根据电网线路类型的不同,这两种方式适用的地区也不同。架空线因外...  相似文献   

11.
目前普遍应用的单一调匝式或调容式消弧线圈很难满足大容量、宽调节范围和细调节的需要,有必要开发研究一种新型消弧线圈,以解决大容量、宽调节范围和细调节的难题,使补偿后系统接地电流减小,有利于故障点的熄弧,降低系统过电压。这是一种利用现有成熟的调匝式消弧线圈和调容式消弧线圈理论和经验优化组合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2.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不变(仍对称),且系统的绝缘又是按线电压设计的,所以可不立即切除故障线路,规程允许带接地故障运行不超过2h.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允许带接地故障运行时间,决定于消弧线圈的允许运行条件,制造厂一般规定为2h,但有接地故障时,应监视消弧线圈上层油温不能超过85℃(最高限值95℃).  相似文献   

1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中 ,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 ,涉及到技术、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又称非有效接地 )根据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 ,我国将其划分为小接地电流系统。按我国有关规程规定 ,在 3~10 k V电力系统中 ,若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超过30 A;或 35~ 6 0 k V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超过 10 A,其系统中性点均应采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迄今已有 80多年的应用历史 ,中压电力系统运行经验表明 ,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优点显著。1 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消弧线圈的选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线路和设备的绝缘水平 ,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等。随着电网运行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正确选择和消弧线圈的选型就更加重要。随着我国电网的改造和建设 ,有许多地区 10 k V配电网的单相接地电流大大超过10 A,也有不少地区甚至超过30 A,已不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只能改为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于全电缆电网 ,即全部 (或大部分 )是电缆出线的电网 ,网络的电容电流会更大 ,单相接地后电弧不能自行熄灭 ,可能会产生弧光过电压 ,从而导致相间短路而“放炮”。采用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配电网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了比较,并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作了概要介绍,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中低压配网中,谐振接地的运行方式最为常用,单相接地短路是谐振接地系统最常见的故障。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使得系统稳态的电流数值很小,和稳态电流相比,暂态电流特征量更加明显,而且消弧线圈的影响较小。利用小波变换提取故障时的暂态信号特征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小波变换在谐振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消弧线圈补偿技术的缺点按照部颁 DL / T62 0 -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规定 ,3~ 66k V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 10 A时 ,中性点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原油田有 7座 110 k V变电所 ,主变 35 k V中性点的消弧线圈容量皆为 5 5 0 k VA,补偿电流在 12~ 2 4 A之间 ,并且只有 5档手动调整档位。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点 :(1) 手动现场调整。消弧线圈必须退出运行才能调节分接头 ,因其调节不便 ,在实际运行中就不能保证根据电网电容电流的变化及时进行调节。(2 ) 人为估算电容电流值。由于没…  相似文献   

18.
1 中性点不同的接地方式与供电的可靠性 在我国中压电网的供电系统中,大部分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我国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已运行多年,但近几年有部分区域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为此,笔者现对这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作以分析.而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其是一种过渡形式,随着电网的发展最终将发展到上述两种方式,笔者就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电网的发展,电缆在10 kV配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各种弊端不断凸显,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势则越发明显。介绍了10 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由消弧线圈改造为小电阻的总体思路及流程,并对小电阻接地方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1系统接地的特点.电力系统按接地处理方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直接接地,电抗接地和低阻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高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不接地)。我国3~66k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即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