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080-1083
选用国内7个玉米自交系,以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出的21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9个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在选择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穗粗、秃顶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可适当放宽株高、穗位高、穗长、百粒质量的选择;行粒数、出籽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秃顶长、穗行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秃顶长、百粒质量、穗行数、穗位高、穗长、株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子粒产量与14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生育期>出籽率>行粒数>穗长>穗粗>千粒重>株高>穗行数>轴粗>穗位高>秃尖长>双穗率>倒伏率>空秆率。生育期、出籽率、行粒数、穗长、穗粗、千粒重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对产量的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优化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籽粒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程度为行粒数〉轴粗〉出籽率〉穗行数〉穗位〉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轴粗〉出籽率〉穗位。认为单籽粒产量改良,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行粒数,适当增加轴粗,以利提高千粒重,协调好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三者关系,实现单株产量的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11个玉米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自育玉米自交系为主要对象,采用Griffing方法 4(模型I)组配出55个杂交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产量相关的性状,按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穗长、穗粗、千粒质量、出籽率、穗行数、穗位高、轴粗、行粒数、株高、秃尖、茎粗,其中穗长、穗粗、千粒质量及出籽率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穗行数达到显著相关,其余性状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测试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按大小依次是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轴粗、茎粗、秃尖长、穗位高、千粒质量、出籽率、穗粗,其中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这3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邯郸农科院近年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和配制的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出籽率>穗行粒数>千粒重>株高>穗行数>生育期>穗粗>穗长>穗位.出籽率和穗行粒数是影响玉米杂交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铁欢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20-21,45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生育期〉穗位〉株高〉穗行数〉秃尖。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现时期盐城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省区试16个玉米杂交种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出籽率、行粒数、轴粗、穗粗、穗位高、穗行数、株高、秃尖长、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是影响玉米杂交种产量的主要因素,穗长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沈阳农大选育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以丹39为对照,共16个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选出了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109/7391。通过对各晚熟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与株高、生育期、穗行数、出籽率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问的相关分析,探讨了配制优良杂交组合和提高小区产量的指标,为育种工作者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农艺性状对小区产量的作用不尽相同,各调查·睦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绿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穗长是影响小区产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绿叶数、穗行数。认为在育种实践中,把穗长作为选择指标,并协调好穗粗、穗行数与行粒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百粒重、绿叶数。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晚熟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近年来选育的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轴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行粒、小区产量、千粒重、出籽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对参加2002-2010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数量及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上升趋势明显,尤其高密度组;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随密度增加而提高;生育期、穗行数和行粒数呈降低趋势,株高、穗位高和千粒重略有增加,而产量和出籽率增加幅度较大。8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出籽率、千粒重、密度、穗位高、生育期、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千粒重、密度、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生育期、穗位高和株高。  相似文献   

11.
大庆地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庆所处地理环境及其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郑单958、先玉335及兴垦3号在大庆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7.875万株·hm-2,先玉335与兴垦3号适宜密度范围应为5.625--6.75万株·hm-1。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序位为:千粒重〉穗粗〉穗位高〉茎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株高〉秃尖长度〉倒伏率〉空秆率〉双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实现夏玉米高产的适宜施钾水平。[方法]以邢玉10号为试验材料,设氯化钾施肥量0(不施肥,CK)、90、150、210、270、36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钾肥施肥水平对耐密、紧凑型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钾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增加,果穗秃尖长度显著变短,钾肥对玉米有较显著的增产作用。当施钾量≤210 kg/hm~2时,不同施钾量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和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施钾量210 kg/hm~2时,继续加大施肥水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和产量增效作用不明显,表明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对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反而造成浪费。[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玉米产量比较试验中11个参试组合的产量与11个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穗粗>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籽长>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位高>茎粗>秃尖长。因而,在杂交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当注重选择果穗比较粗、出籽率高、穗行数较多、行粒数比较多、籽粒比较长的组合,对于秃尖长、茎粗、穗位高等可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大庆盐碱地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关联性表现为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度。  相似文献   

15.
对湖北省2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湖北省 2 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相关系数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秃尖长、单株子粒产量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 ,可利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 ;单株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2 0个玉米地方品种可分为 3大类 ,一些大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早熟玉米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株高R2>生育日数R1>穗粗R5>行粒数R7>轴粗R8>穗长R4>千粒质量R9>出籽率R10>穗行数R6>穗位高R3。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与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龙江省中、晚熟玉米对照品种及杂交组合共160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单株粒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玉米单株粒重相关的农艺性状中,穗粗、百粒重和穗长最为重要,整体关联度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生育期>行粒数>吐丝期>散粉期>穗位>株高>穗行数>出苗期>出籽率,这说明目前玉米新品种选育应以果穗粗、长,百粒重大且穗行数多为主,以其他农艺性状适中为目标,协调各相关因素,提高产量。本试验利用大量品种(组合)明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为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玉米各农艺性状与其高产稳产性之间的关系,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平均产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运用DPS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稳定性参数及灰色关联度.[结果]玉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其平均产量的关联顺序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秃尖长;与稳定性的关联顺序为:穗长>株高>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从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穗长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8227,达极显著水平;秃尖长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仅为0.04689;穗长与稳定性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4698,达极显著;穗位高与稳定性的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仅为0.04567.[结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秃尖长6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穗长对平均产量、稳定性系数影响最大且为极显著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加大对穗长性状的选择力度,有可能选育出具丰产性与稳产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