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质恶化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要随时观察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控水质,以保证养殖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三大高产养殖虾种之一,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养殖。但由于近年来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剩等原因,造成养殖水质恶化,对虾病害频发,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通过对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水质因子变化规律研究,旨在为凡纳滨对虾健康科学养殖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某养殖场随机选取了3个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池塘进行水质跟踪监测。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包括前期第1~28天、  相似文献   

3.
湛江雷州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目前已超过10万亩,产量将近3万吨。近年病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追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一些有毒物质在水体中大量积累,从而引起虾类抵抗力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水质的管理与调控就成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说要养好虾。首先要养好水,良好的水质,符合对虾的生长要求,有利于抑制疾病,提高饵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池塘健康养殖中水质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内陆水产》2002,27(6):15-16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原产于西太平洋沿岸,是北美和中南美洲重要的养殖对虾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对饲料蛋白需求量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易于进行集约化养殖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1988首次引进我国后,近2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都不断递增。但病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危害日益严重,追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因此,水质的调控与管理已成为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否成功与高产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谈谈南美白对虾池塘健康养殖中水质调控的主要措施。1生物调控生…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5天连续的观测,发现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虾池水体在不换水的情况下,NO3-N、NO2-N和PO4-P含量明显增加,尤以PO4-P的增幅最大,高达52.38%。养殖水体中生物活动旺盛,NO2-N含量较高,表明水体的氧化能力不足,高饱和氧仍不能使NO2-N充分氧化。建议养殖厂房顶不宜全遮光,以减少软壳虾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6.
湛江港沙湾对虾养殖场虾池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4~7月,对湛江港沙湾对虾养殖场虾池的水质及对虾的生长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应用单项指标评价、富营养化评价等方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营养分级。结果表明,该养殖场的水质呈高N低P状态,水温、DO和大部分池的pH、DRP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超标,超标率达70%,该养殖场目前处于P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阶段。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原产于中南美洲沿岸水域,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品种。我县于1999年引进海水养殖,试养表明该品种在我县养殖条件下极佳的生长适应性:对水环境抗逆力、抗病力强,对盐度(0~40‰)适应范围广,最适宜水温为20℃~32℃、PH值8.0~8.5、溶解氧4ppm以上,食性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虾体壳薄肉嫩,营养丰富,离水存活时间长,适合活虾运输销售,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是海虾淡养的优良品种,我县2000年人工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南方沿海地区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条件优越,有海水也有淡水,基础设施投资大,进排水系统及增氧设施比较完善,笔者通过仔细实地考察与分析,发现高位池养殖对虾过程中,虾农产生了一些误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南美白对虾淡水工厂化养殖成功的关键。本文是在我站萧山基地工厂化养殖白对虾项目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有关水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水质条件南美白对虾能在6~40℃水域中存活,较适生长水温为22~35℃,在27~31℃时生长最快,当水温低于18℃时其摄食活动受到影响。南美白对虾能在盐度为0.5‰~40‰的水域中生长,经过简单驯化之后可以在淡水水域中养殖,但是底泥中必须含有少许的盐分;一般生长的最适盐度最好维持在26‰~28‰。对水质的要求为:pH值7…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零换水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避免养殖环境对养殖生产的负面影响,采用活菌、生物滤料、底部微孔增氧系统和人工海水等技术,进行了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换水的条件下,养殖100~120 d,南美白对虾产量达7650~35700 kg/hm2,养成率在85%以上,发病率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1.
跑道式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弧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CBS平板计数法对南美白对虾跑道式养殖池和土塘养殖塘水样弧菌数量进行了一个养殖周期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跑道式养殖池水体中弧菌数在放苗后的前70 d均较低,随后迅速增加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变化幅度为15.0~1.42×104cfu/ml,平均3.96×103cfu/ml,平均数比土塘高2倍。跑道式养殖对虾始终未发病,跑道式养虾病害少,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Water temperature in eight ponds and air temperatures were monitored at 2-h intervals during the 2010 growing season at an inland, low-salinity shrimp farm in Alabama. There was a high correlation (P < 0.01) between mean daily 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s; pond water usually averaged 3° to 4°C warmer than air. Monthly mean water temperatures among eight ponds differed by 3.40°C in May and by 2.83°C in September, but there was less than 1°C difference among ponds in June, July, and August.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among ponds were not related to pond water surface:volume ratio, but in July and September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P < 0.05) with increasing aeration rate. Negative correlations (P < 0.05) between average water temperature over the entire culture period and survival and production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eaus vannamei, possibly resulted from variation in crop duration and were not causal. Nevertheless, differences in water temperature among ponds in May and September were great enough to have possibly caused differential shrimp survival and production among ponds.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1和T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1和T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 %/d和6.76 %/d;养殖期间,T1组具有最大的SGR (9.36 %/d)和饲料投喂量,然而其饲料系数(FCR) (1.053)高于T2组(0.822);经过分段养殖的对虾FCR均低于C组(1.082).在分池养殖阶段的大部分时间,T2组对虾的SGR高于T1组;C组NH4+-N、NO2-N和Chl-a浓度低于T1组和T2组,而颗粒物含量(TPM)和总磷(TP)高于T1组和T2组;T2组Chl-a含量明显高于T1组和C组.结果显示,经过48 d中间培育后,即对虾体重约为2 g时进行分池养殖仍可保证对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生长速度,对于饲料的节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分池养殖阶段具有较多的饲料投喂,经过36 d中间培育后的对虾具有最大产量.分池养殖池塘内饲料投喂少于全期养殖,有利于养殖系统的稳定,然而单位时间内投喂量增加则会影响水质.分段养殖模式在提高分池养殖阶段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保持水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pH值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对虾、微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CO2影响较大,水体pH值基本稳定(通常〈7.5),施加石灰调高pH值只能维持较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类盐碱水驯化南美白对虾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淡化虾塘水添加天然盐碱水为试验用水驯化南美白对虾幼虾,探讨东北地区碳酸盐类盐碱水养殖对虾的技术。结果表明,每隔36、24、12 h各提高1次碱度2 mmol/L,经过12 d,幼虾从碱度3.17 mmol/L分别驯化至17.25、25.33、38.78 mmol/L的存活率为37%、44%及24%。通过驯化提高了幼虾对盐碱水环境一系列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能力,其生存环境由海水类型逐渐适应于内陆碳酸盐类盐碱水,是东北地区碳酸盐类盐碱水养殖对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养殖模式及光照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水泥池4种不同养殖模式(虾单养或混养不同鱼类)和2种光照(自然光和弱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产量和水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试验共设6个试验组,2个对照组,每个组别共设3个重复:自然光虾单养组、弱光组对虾单养、自然光虾鳅混养、弱光虾鳅混养、自然光虾鲢混养、弱光组虾鲢混养、自然光虾鳅鲢混养、弱光虾鳅鲢混养,养殖70d。测定试验前后试验池虾规格、总质量、存活率及饵料系数和鱼的规格、总质量。每隔15~20d测定水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养组的虾自然光条件下规格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而弱光单养组的虾规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方面,单养组显著大于混养组(P0.05),存活率混养组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自然光组饵料系数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弱光组(P0.05)。水质方面,养殖期间各组的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氮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亚硝态氮质量浓度,虾单养组和虾鳅混养组均显著高于虾鲢混养组和虾鳅鲢混养组(P0.05),自然光组显著低于弱光组(P0.05),氨氮,虾单养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自然光组低于弱光组(P0.05)。试验结果显示,适当的光照是凡纳滨对虾生长的重要因素,泥鳅能大幅提高池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而鲢鳙鱼可有效地改善水质,当泥鳅以及鲢鳙鱼共同混养在虾池时,保证对虾池水质良好的同时,可提高对虾养殖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对虾工厂化养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掌握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8年8月17日~11月3日,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及其与养殖水体弧菌、浮游微藻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实验塘鉴定出21种浮游动物,隶属于4大类,种类最多的为原生动物,共13种,占总数的61.9%;其次为轮虫和桡足类,均为3种,占总数的14.3%;枝角类最少,占总数的5%。整个养殖期,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约为0.71×103 ind./L,平均生物量约为11.72 mg/L。养殖过程中优势种由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物种逐渐演变成单一的原生动物物种。实验塘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0.52~1.64之间波动,前期先降低后升高,后期有所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动物数量和浮游微藻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温度、pH、营养盐等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演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对虾池残饵、粪便及死虾腐解对养殖水质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祁真  杨京平  刘鹰 《水产科学》2004,23(11):5-8
试验结果表明:(1)充气不仅能为对虾养殖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能加速氨氮、亚硝态氮的氧化分解,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 05);(2)投饵或对虾死亡前9h是管理NH3-N、NO2-N的关键时间,水质恶化加快;(3)残饵、排泄物及死虾三者相比,残饵是引起水质恶化的关键因子,而死虾对水质的影响很小。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应尽量减少残饵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9.
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德全  杨世平 《水产科学》2005,24(10):12-14
对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可溶性糖的含量则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