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是各种家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慢性型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成员。本菌为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多单个存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新分离的强毒菌株具有荚膜。采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后,两端着色深,中间着色浅,呈现明显的两极着色。这种病菌存在于病禽的鼻腔、血液、肝脏、脾脏等器官中,对高温抵抗力较差,60℃10min即被杀死。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冬季,死禽体内的巴氏杆菌能生存2~4个月,埋在土壤里可以生存4~5个月,在厩肥中至少存活1个月。对一般的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用1%石炭酸、0.02%升汞、3%的臭药水即可杀死。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呈球状的短杆菌。该菌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2~3d,在患畜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能存活6~10d,其在腐败尸体中能存活1~6个月。该病菌在阳光直射下数分钟即死亡,高温环境也可使其立即死亡。该菌对磺胺等敏感,一般的消毒液均能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3.
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病死牛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2个月以上。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可杀死该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正>鸡白痢是雏鸡的一种最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和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雏鸡出壳后2周内死亡最多,严重影响成活率。1病原本病病原体是鸡白痢沙门氏菌,以肝、肺、卵黄囊、睾丸和心血中含菌量最多。在自然条件下,病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7年余,在土壤中可以存活14个月,鸡舍内的病菌可以存活到第2年,在栖木上可以存活10-105 d,在木饲槽上温度为-3~8℃、湿度为65%~75%时可以存活62 d,对热的抵抗力不强,污染的鸡蛋煮沸5 min可以杀死本菌,70℃经过20 min也可将其杀死,一般消毒  相似文献   

5.
一病原学与流行特点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或血液涂片瑞氏染色,菌体呈两极着色。巴氏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在5%生石灰、1%漂白粉、50%酒精、0.02%升汞溶液内1分钟即可死亡。本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T经10分钟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对各种实验动物,如小白鼠、家兔、豚鼠等均可致死。  相似文献   

6.
正(一)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支杆菌。本菌分为三型,即牛型、人型及禽型。这三种杆菌都可感染人、家畜、家禽。革兰氏染色阳性,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和湿冷,但不耐热,60℃30 min即可杀死,100℃沸水中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如5%来苏尔、3%~5%甲醛液、70%酒精、10%漂白粉溶液等均可杀灭本菌。  相似文献   

7.
李富平 《养猪》2012,(5):109-110
1猪丹毒概述猪丹毒是一种急慢性、热性人兽共患病,俗称"打火印",其病原是单端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又称为丹毒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阳性的细长小杆菌,没有荚膜和芽孢。猪丹毒杆菌血清型分类和病原细胞壁上特殊的可溶性肽葡聚糖有关,并有29个之多,相当复杂。本菌的抵抗力很强,暴露于日光下能存活10个月,而在掩埋的尸体内能存活长达7个月  相似文献   

8.
1病原及流行特点嗜热弯曲杆菌有空肠弯曲杆菌、结肠弯曲杆菌和鸥弯曲杆菌,以空肠弯曲杆菌为禽的病原菌。该菌呈S型或海鸥翼形,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荚膜,有单极鞭毛,菌体纤细。对热敏感,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灭。禽是嗜热弯曲杆菌重要的贮存宿主。本病主要通过染菌的粪便、饲料、饮水等水平传播途径而经消化道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2%~15%。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的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败血症症状、发高热、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等,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1 病原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紫色)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从慢性病灶分离出的菌株呈不分支长丝或中等长度的链状。微嗜氧,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本菌对酸的抵抗力很强,耐胃酸。在盐腌或熏制的肉内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内能活7个多月,在土壤内能存活35 d。  相似文献   

10.
正1病原布鲁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有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鲁氏杆菌6个种,流行的有羊、牛、猪三种布鲁氏杆菌病,其中以羊布鲁氏杆菌病最为多见。布鲁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动物皮毛上能存活数周至数月,其对热环境和消毒剂敏感,60℃条件下15~30 min,煮沸条件下1~4 min可将其杀死,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5%生石灰水、1%升汞能很快将其杀死。2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羔羊,1岁左右的绵羊偶尔也发病,山羊较少发病。本病是当前危害养羊业比较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应当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1病原羊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溶血性巴氏杆菌,此菌经常存在于健康羊的呼吸道内和病羊的血液、内脏器官、淋巴结及病变局部组织和一些外表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内。此菌抵抗力不强,对于燥、热和阳光敏感,用一般消毒州在数分钟内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0株和C48-1株及6株田间分离细菌的保存观察试验,表明用脱纤羊血和感染小鼠肝脾组织在-20℃条件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存活2年,用鲜血斜面封盖石蜡油保存法,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菌株保存前生生物学特性及毒力不发生变化,试验提供的方法对禽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分型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1病原布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为布氏杆菌属。本属细菌为非抗酸性,无芽孢和荚膜及鞭毛,呈球杆状。组织涂片或渗出液中常集结成团,且见于细胞内,培养物中多单个排列。布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4.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或禽霍乱 ,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烈性细菌性传染病 ,造成鸡大批死亡 ,生产力大幅下降 ,对养禽业危害极大。1 发病情况及症状2 0 0 0年 4、 5二个月 ,库尔勒市及其周围养殖户送来进行诊断的鸡病料有 162例 ,检出禽巴氏杆菌的有 48例。其中蛋鸡 13例 ,肉鸡 17例 ,肉杂鸡 5例 ,三黄鸡 5例 ,麻花鸡 2例 ,土公鸡 6例。发病鸡群大小为 5 0 0~ 5 0 0 0只不等 ,日龄为 3~5 40日龄之间 ,每日死亡率最高在 0 3 %~ 7%。大多数病例并发新城疫 (ND)或传染性法氏囊炎 (IBD)。病鸡症状可分为三型。最急性型…  相似文献   

15.
羊的结核病、伪结核病和副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羊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3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牛和禽分枝杆菌可感染绵羊,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山羊发病。分枝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附性菌,一般染色不易着染,常用抗酸染色观察本菌的形态。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防控禽霍乱     
<正>目前禽霍乱仍是我省常见多发的一种禽类传染病,预防或治疗不及时容易给养禽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希望广大养禽户不要忽视本病。下面笔者依据工作经验将该病介绍如下。1病原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型菌株引起的,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阳光直射和自然干燥的情况下死亡很快。一般的杀菌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都效果较好,加热60℃10 min即可杀死。在浅层的土壤中可存活7~8 d,在禽舍粪便中  相似文献   

17.
三、猪肺疫病的防治。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 1.病原:在显微镜下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呈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染色时,两端着色深,中央着色浅,所以又叫两极杆菌。本菌长1~1.5微米,宽0.3~0.6微米,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慢性病猪存在于肺脏的病灶里。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很快死亡;在浅层土壤中可存活7~8天;粪便中可存活14天。普通消毒药数分钟,即可杀死本菌。如:1%石炭酸、1%漂白粉、5%石灰乳、0.02%升汞液等,但克辽林对本菌的杀菌力很差,一般不宜使  相似文献   

18.
<正>猪丹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其病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紫色)丹毒丝菌,呈小杆状或长丝状,分许多血清型,各型的毒力差别很大。本病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短者1天,长者可达7天。猪丹毒杆菌的抵抗力很强,在盐腌或熏制的肉内能存活3~4个月,在掩埋的尸体内能活7个多月,在土壤内能存活35天。但对消毒药  相似文献   

19.
1病原摩勒氏菌又称牛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强烈的太阳光可加强其致病作用。本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等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均有效。病菌离开牛体后只能存活24小时,在59℃以上作用5分钟即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20.
1 病原学 炭疽杆菌是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长4~8微米,宽1。15微米。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在人体内有荚膜形成并具较强致病性,无毒菌株不产生荚膜。炭疽杆菌生活力强,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炭疽杆菌繁殖体于56℃2小时、75℃1分钟即可被杀灭。本菌在未解剖的尸体内于夏季经1—4天即可完全死亡,也易被一般消毒药物杀死。此病菌煮沸需15~25分钟才能杀死芽孢。消毒药物中以碘溶液、过氧乙酸、高锰酸钾及漂白粉对芽孢的杀死力较强,所以临床上常用20%漂白粉、0.1%碘溶液、0.5%过氧乙酸作为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