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首免和复免布菌M5菌及首免S2苗奶牛,绵羊SAT持续期跟踪监测结果,仅首免S2苗奶牛组于首免一年时SAT阳性率为0,即其阳性反应持续时间为接种后一年,但其凝似反应持续期和其余5组阳性和疑似反应持续期试终均未测出,仍残留2.1%至20%的阳性反应和8.3%至47.1%的疑似反应,可见农畜接种布氏菌苗后,其凝集抗体转阴较慢,为此对于接种布氏苗的畜群,可于连续多年用苗停用2年后,不采用SAT方法检疫,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以来,我们采用IB—RS2猪肾传代细胞试制口蹄疫A、O型弱毒疫苗26批,计690,000毫升,并以口蹄疫O型弱毒疫苗为核心,联合口蹄疫A型弱毒苗、牛出败弱毒苗、布氏猪型二号弱毒苗等四种疫(菌)苗(下称四联苗),对牦牛进行了联合气雾免疫试验,后又结合羊败血性链球菌弱毒菌苗、布氏干菌羊型五号弱毒菌苗,以单价、二联、三联对绵羊进行了气雾(或注射)免疫试验。先后在天峻、门源、贵南、海晏、大通等县,免疫牦牛、杂种牛38,282头,绵羊121,625只,初步证明安全。同时分别用本动物进行了各种疫(菌)苗的近期免疫效力、免疫期等项试验,初步证明气雾免疫的效果比较理想,几种苗联合免疫后无明显的相互干扰现象,联合免疫后,不论口蹄疫A  相似文献   

3.
布氏菌猪二号苗,对猪抗布氏菌感染的免疫效力经过实验室试验和培育健康猪群试验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见广西兽医科技通讯1978年2月3日)。但是,用口服布氏菌猪二号苗来控制和根除已经暴发流行猪场的布氏菌病至今还未见有人报道。1978年我们应用布氏菌猪二号苗对布氏菌病流行比较严重的高鹤横江良种场和广州  相似文献   

4.
<正>1口蹄疫免疫程序一般采用春秋两季免疫。犊牛:出生后4~5个月首免,肌注牛羊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1毫升/头以及牛羊O型-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多价苗)1毫升/头;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每年接种疫苗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一次,肌注牛羊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以及牛羊O型-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各2毫升/头。  相似文献   

5.
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猪一号病病毒和方法,对两个猪场使用浓缩型五号病灭活菌后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经浓缩型五号来活苗一次或两次免疫后,其ELISA滴度有90%以上的超过1:320,有些甚至达到100%;该苗的免疫程序可为两次免疫,免疫剂量为每次2ml/头,首免时间可根据各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在60天龄,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免疫。  相似文献   

6.
1 鸡新城疫 (ND)1.1 活苗免疫 :一般 60日龄内免疫 3次 ,首免日龄应根据母源抗体的高低来确定 ,首免同二免间不超过 15天 ,二免与三免间不超 2 5天。 60日龄以后根据鸡群抗体效价监测结果 ,决定适时免疫次数 ,直至淘汰。疫苗可使用不同的品种 ,如首免用克隆 3 0 ,二免用IV系苗或其它苗 ;在ND流行或多发地区或冬春季节 ,二免不用饮水方法 ,以免免疫不均衡 ;三免后 ,鸡已超过60日龄 ,可用气雾免疫。1.2 死苗与活苗联用 :是当前较理想的免疫程序。首免用活苗滴鼻、点眼的同时 ,每只鸡注射半剂量 ( 0 .2 5ml)死疫苗 (即油佐剂苗 ) ,…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猪种布氏菌病流行的疫区.我们坚持以"检疫、免疫、淘汰病猪、推广人工授精"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猪布氏病,有效控制该病疫情.但在疫区应用猪型布氏菌二号弱毒菌苗免疫种猪,影响了猪布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对布病疫情的监测.为此,我们对猪种布氏菌强毒菌株C73攻毒和弱毒苗S2免疫种猪血清学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体消长的分析,提出了鉴别布氏菌免疫反应与强毒感染的合理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8.
1口蹄疫免疫程序1.1犊牛4~5个月首免,肌注牛羊"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2毫升/头或牛羊O、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多价苗)2毫升/头;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以后间隔6个月接种一次,肌注单价苗3毫升/头或双价苗4毫升/头。1.2生产母牛分娩前3个月肌注单价苗3毫升/头或双价苗4毫升/头。1.3种公牛、后备牛每年接种疫苗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一次,单价苗肌注3毫升/头,双价苗肌注4毫升/头。  相似文献   

9.
用布氏杆菌猪型Ⅱ号冻干苗免疫山羊以预防布氏菌病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至今尚未了解服苗后与自然感染布氏菌病山羊之间免疫活性细胞的差别。为了探讨服苗后与自然感染的山羊T淋巴细胞值,1980年5月我们曾在西藏海拔达4500—5000米达吉岭区和桑桑区用酯酶标记(ANAE)试验检测口服布氏菌苗的山羊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5—6月龄羔羊口服一次布氏菌猪二号苗(100亿菌),所产生抵抗布氏菌病的能力,经攻毒试验证明,在第1、2、3及第4胎的保护率分别为93%、80%、73.3%和66.7%。有进一步观察只对当年羔羊口服一次猪二号苗免疫后,在自然放牧条件下预防布氏菌病的效果,我们从1982—1987年进行了该项中间试验,报告如下,我旗布病流行较严重,1974—1978年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犊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用2种免疫方案对犊牛进行口蹄疫O型灭活苗免疫,即免疫程序A在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监测值接近临界值时进行免疫,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免疫剂量按疫苗说明书要求;免疫程序B的首免和二免时间比免疫程序A提前一周进行,方法同免疫程序A。免疫后不同时间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B-ELISA)检测血清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组犊牛在90日龄进行首免,免疫后14天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免疫后28天部分犊牛抗体水平下降到临界保护水平之下;首免后1个月(12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二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对牛群的保护一直维持到免疫后120天;二免后4个月(240日龄)进行三免,免疫保护期持续4个月。但首免前和二免前抗体效价相对较低,接近临界值。B组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规律同免疫程序A,但产生高效价抗体的时间提前,整个免疫期抗体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可提供有效保护。说明免疫程序B的免疫效果优于免疫程序A。  相似文献   

12.
酒泉地区是我国布氏菌病流行最早的疫区之一,该病50年代呈散发形式,60年代暴发流行,我区从70年代开始普查普防,推广布氏菌羊型5号菌苗防治。1980年和1984年经对全区24个乡64个村进行考核验收,抽检羊31931只,检出率为0.3%;抽检牛2903头,检出率为4.8%。用血清学检验抽检羔羊6217只,犊牛839头,检出率分别为0.2和1.6%。已达布病疫区控制区标准。1981年以来,我区采取血检、菌检与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布氏菌病疫情监测。坚持有计划免疫,采取免—停—免,间隔2—3年的间隙免疫,至1988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13.
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中,用牛种氏菌自然感染血清与布氏菌19号苗免疫血清同时滴定强毒牛种布氏菌酶解抗原(PK抗原),选取最佳鉴别诊断抗原浓度建立了牛种布氏菌自然感染与19号苗免疫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用该方法与常规抗原浓度i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试管凝集反应(SAT)对60份采自6头19号苗免疫不同时期血清,175头份分离出牛种布氏菌牛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证实本研究建立的  相似文献   

14.
冻干布氏菌羊五号(M5)活菌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已经肯定,但免疫次数问题和多次免疫是否会引起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尚有待实验来回答。为此,我们对用冻干布氏羊五号活菌苗连续免疫四年的羊群,做了血清凝集抗体消长趋势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猪布氏菌二号苗给牛喂服,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服苗后四个月,在怀孕期间攻毒时,在15头对照牛全部流产排菌的情况下,19头服苗牛只有6头流产排菌,而7头注射19号苗的牛则有4头流产排菌。可见口服猪二号苗的效力,不低于皮下注射19号菌苗。服苗后经过13个月,免疫力虽有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水平。在奶牛群中,服苗牛与病牛长期接触(14个日),不出现血清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由于目前尚无可靠的A型-O型-AsiaⅠ型三联疫苗,所以三型口蹄疫的免疫则采用A型单苗和O型-AsiaⅠ型二联苗联合进行,但各疫苗的免疫时间及联合免疫程序均未得到过深入的研究,联合免疫效果有待试验的验证。通过对奶牛三型口蹄疫抗体的跟踪检测,最终结果表明,奶牛三型口蹄疫间相互影响不显著,在犊牛90日龄可以同时进行首免,但要左右两侧分两针注射;首免后28d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二免;抗体持续4个月后进行三免;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方法都与首免相同。或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及时进行补免,都会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我省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经过研究,绵羊的布病免疫问题已经解决,(应用M5号苗气雾免疫),但是牦牛的免疫问题仍须研究,M5号菌苗对我国其他牛种免疫效果良好,经试验对牦牛的免疫期不够,国外引进的19号菌苗(牛型)免疫剂量相当大。而我国的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羊型M5号苗,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出的猪型S2号苗,尚无牛型弱毒菌苗。为解  相似文献   

18.
雏鸡新城疫(ND)免疫程序选择得恰当与否将影响首免的成败。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跟踪监测母源抗体的情况下,17日龄母源HⅠ抗体为5.3 log_2时进行首免。首免以采用LaSota活苗滴鼻点眼的同时注射ND单联灭活苗为免疫效果最好,免疫后4周HⅠ抗体的峰值达9.3 log_2,至73日龄时HⅠ抗体仍有7.1 log_2。LaSota活苗滴鼻点眼的同时注射三联(ND ⅠBD ⅠB)灭活苗为免疫效果次之,免疫后4周HⅠ抗体的峰值达5.9 log_2,73日龄时HⅠ抗体为4.6 log_2只用LaSota活苗滴鼻点眼的,免疫效果较差,免疫后3周HⅠ抗体达峰值(为4.7 log_2),73日龄时HⅠ抗体为3.3 log_2。  相似文献   

19.
从1971年起,贵南县连续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弱毒苗进行免疫以来,绵羊布病的感染率和流产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羊在每年产羔季节仍有不同程度的流产。为了查清流产是否因布氏杆菌引起,我们于1984年三月二十日至六月十月,依照《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和考核方法暂行规定》的检菌规定(在控制区,羊流产物等材料检菌出菌率不超过0.5%),对212例绵羊流产胎儿进行了布氏杆菌分离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有问有答     
《北方牧业》2013,(10):29
<正>河北霸州某读者:请提供一个比较实用的犬用疫苗的免疫程序。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代永联所答复:1适合犬场或犬瘟、细小高发区免疫程序:基础免疫首免时幼犬小于二月龄:首免:(28日龄以上即可开始)犬小二联苗;二免:犬小二联苗(首免后两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