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正>美冠兰是兰科植物中的大属,又称芋兰、沙漠兰花、灯芯绒兰花,全属约有250多个原生种,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南部非洲数量最多,是稀有草原兰花的主角。我国有14种,产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有一些大花种类可供观赏。除用于药材栽培外,也可作花坛、家园、地被植物栽培或作盆栽观赏。美冠兰除少数几种为附生兰,其余为地生兰。植株具有球状的地下假鳞茎,叶通常2~3枚,长卵形或矩圆状  相似文献   

2.
<正>风兰又称富贵兰、仙草兰。兰科风兰属植物,全属仅有3种,产于日本和我国西南及华东一些地区,其中1种广泛用作观赏。风兰植株矮小,花纯白色或淡水红色,花形奇特,晚上香味浓郁,是我国近年来流行的高档观赏花卉。风兰为小型附生兰,原生种主要生长在树干上,具发达的气生根,茎短而直立,或稍压扁,叶数枚,呈2列密集互生,叶厚革质,狭镰状矩圆形至线形,基部多数呈"Ⅴ"字形对折,先端尖。  相似文献   

3.
正白及为兰科贝母兰亚族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用和观赏兼备的兰科植物。白及地下有扁圆、球或梭状膨大的假鳞茎,叶2~8片,呈狭长具有褶痕。花序顶生,通常有花1~6朵,花较大而美丽,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白及在兰花中属于耐寒种类,全属仅有9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我国有4种,包含有白及、黄花白及、华白及和台湾白及等野生种。白及为地生兰,  相似文献   

4.
<正>蜘蛛兰为兰科蜘蛛兰属大型植物之一,全属约有原生种16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至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1种,分布于广东、云南、海南和台湾等地,生长于海拔800~2200m的林缘湿石壁上或疏林中树上,大多为附生或地生,株形较大,有的株高可达1m多,花朵也较大,花形状如蜘蛛。蜘蛛兰为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属单轴生长,茎坚实粗壮,常攀缘生长于树  相似文献   

5.
杂交育种是兰花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火焰兰属(Renanthera)植物杂交亲和力较好,常进行属间杂交,也是研究植物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研究材料之一。本研究简述了火焰兰属植物种植资源基本特征及资源分布情况,总结了火焰兰属与近缘属杂交育种与杂交组合登录概况,指出火焰兰属植物存在幼苗更新率较低、分子研究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重视亲本的选择、加强基础育种研究、扩大与近缘属间的杂交育种工作及加大属间杂交后代在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等促进火焰兰属间育种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香荚兰为兰科香荚兰属常绿攀缘植物,又称香子兰、香草兰、梵尼兰、香果兰、香兰等,是热带雨林中的一种大型兰科香科植物,全属约有110个原生种。香荚兰广泛分布于热带美洲、热带亚洲、新几内亚和非洲西部,我国有3~4个原生种,产于华南和西南部及  相似文献   

7.
<正>石豆兰,在台湾又称豆兰。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是兰科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全属约1000种(有文献记载的为4000种)。大多数为附生兰类,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被认为是石豆兰的分布中心。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产石豆兰属植物共有98种和3个变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至海南和台湾等各省区。石豆兰因为大部分种类具有短而圆的假鳞茎,形似乱石或豆粒,故名。石豆兰的学名Bulbophyllum是由bulbos和phyllom两  相似文献   

8.
正指甲兰为兰科万代兰族指甲兰亚族指甲兰属多年生植物,跟万代兰一样都属于株形较大的单轴生长型附生兰,因其艳丽、芳香、多彩的总状花序而在园艺中栽培广泛。指甲兰全属共有约40多种,分布于南亚、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我国有5种(有1种为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贵州等地。指甲兰在原生境中多附生于树干上,不具假鳞茎,但革质叶有助于增强耐旱性。花多着生于叶片的单茎上,从叶腋长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每一花茎可开数十几朵密生的小花,花色有白、粉红、紫、黄等色。花期为春、夏或秋季。  相似文献   

9.
<正>贝母兰花色艳丽,花朵繁密,伴有花香,可用作家庭装饰用,也可用作大型活动场地美化及展览。1822年约翰·林德里(Jone Lindley)创立了贝母兰属(Coelogyne),19世纪初被引入欧洲栽培。在我国,贝母兰常被误当成石斛作药用,而且这种混用的做法已有近千年。贝母兰全属约200种植物,我国有26种,其中云南产23种,分布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和太平洋群岛上,  相似文献   

10.
<正>鸽子兰又称鸽兰、鸠柱兰、圣灵兰花,为兰科鸽兰属植物。全属有11个种,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在世界各地被引种栽培,我国南方地区有极少种植,现在台湾地区有组培种苗生产。鸽子兰为落叶大型地生兰,假鳞茎粗大,暗绿色,丛生呈圆锥状或卵球形,基部由复瓦状的纸质鞘包裹,上部有两  相似文献   

11.
<正>鹤顶兰是兰科鹤顶兰属大型植物之一,全属野生原种约5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有10种,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00~1800m的山地林下或林缘阴湿处或溪边的湿地上。大多为地生兰,株形较大,有的株高可达1m,叶大如掌,也有的种类叶片长达50cm,花朵也较大,花形如仙鹤。鹤顶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地生或半附生,植株假鳞茎圆锥形丛生,表面不光滑,起褶皱,有叶2~6枚,花序  相似文献   

12.
<正>贝母兰又名慈姑兰,以其假鳞茎外形似慈姑而得名。为兰科贝母兰属多年生植物,全属约有2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南缘至大洋洲。我国也是贝母兰属的分布区域之一,有野生原种约26个,主产西南、华南和西藏等地。大多数种类生于海平面至海拔3100m的高山上,附生潮湿的树干上和岩石上,常成片生长,铺满整条树干或整片石壁。近年来,贝母兰属有许多新发现的种类以及园艺栽培种,花量极大,花色美丽,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品种能够在较冷凉的地区种  相似文献   

13.
<正>虾脊兰又称根节兰,为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虾脊兰因花朵唇瓣外翻,造型像小虾的尾巴而得名。虾脊兰植株清秀素雅,花朵小巧玲珑,姿态优美,花期长,是观叶观花的佳品,适合盆栽和露地园林栽培观赏,同时也是切花的好材料。虾脊兰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可规模化生产出口。虾脊兰的假鳞茎球形或具根状茎,假鳞茎生于根状茎上,通常较肥厚而粗短,少有伸长呈茎状,基部具多数密被灰色绒毛的根。叶数枚,较大,宽椭圆  相似文献   

14.
<正>琼越线蕨是一种新型的热带小型观赏蕨类植物,叶型独特,终年常绿,养护简单,多为附生,野外常见于溪边、岩石或树干上。该植物可盆栽置于客厅、书房作为小型盆栽观赏,也可成片种植于假山石缝间或水池边作为点缀。  相似文献   

15.
甲蟹栽培     
<正>甲蟹因叶形呈蟹壳状、叶缘有尖锐的刺、看上去犹如一只披甲执锐的螃蟹而得名。甲蟹株形奇特威猛,虽然没有绚丽的花朵,但叶与叶缘上的刺完美地结合在各种观赏植物中独具一格,给人以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感觉,富有阳刚之美,为多肉植物中的"男子汉",适合盆栽陈设于阳光充足的阳台、窗台、庭院观赏,也可布置在植物园的沙生植物温室。甲蟹为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多肉植物,植株无茎,株幅20~30cm,肉质  相似文献   

16.
正文心兰又称舞女兰或跳舞兰,因其花朵像穿黄色或红色裙子的跳舞女郎而得名,为兰科文心兰属多年生植物,全属约有750种,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气根附生于树上或石上生长,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等地重要的盆花和切花三大洋兰之一。文心兰种类繁多,有的种类开花极多,花序长达2m,着花200余朵,也有大花种类,花梗短而直立,只开数朵花,花大而美丽,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将野生草本彩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到贵州各地进行野外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贵州特色野生草本彩叶植物35种,就其分布范围、叶色类型、观赏特性、观赏期、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状况、生长环境及可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或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的种9种,分布地点为4个县以上的种13种,分布点为1~3个县的种13种。海拔500 m以下有分布的种9种,500~1 000m有分布的种29种,1 000~1 500 m有分布的种25种,1 500~2 000 m有分布的种14种,2 000~2 500 m有分布的种8种,2 500 m以上有分布的种4种;斑叶类21种,春色叶类1种,常色叶类9种,彩脉类4种,可全年观赏的23种,适宜3~8月观赏的12种;偶见种7种,少见种11种,常见种12种,最常见种5种,在观赏方面没有被开发利用的27种,开发为食用及药用或少数作为盆栽的8种;生长环境不限的2种,生于阴湿或阴凉或湿地水边或沟边的28种,生长于石灰岩山地或石缝环境的5种,适宜盆栽观赏的28种,适宜作地被或假山石点缀的7种。  相似文献   

18.
三脉球兰为萝蘼科球兰属的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云南地区分布相对较多。因其叶片多肉厚实,也常将其视为多肉植物栽种观赏。与花卉市场出售的普通球兰相比,三脉球兰的叶片更大、更厚实,观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云南火焰兰(Renanthera imschootiana Rolfe)是濒临灭绝的附生植物,关于其分子水平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获得云南火焰兰相关基因组基础信息,本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TM4000技术对云南火焰兰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77 888条功能基因(Unigenes),其N50为1 348 bp,平均长度为805 bp,Q20和Q30序列分别占98.04%和94.32%。经比对,在Nr、KEGG、KOG、Swiss-prot、GO等数据库中能得到注释的Unigene分别为31 298、29 356、14 852、15 697、17 645条。在GO数据库中,共得到24 473个GO功能,将其分为3个大类和47个亚类,以生物过程这一类别所注释的基因数最多;KOG功能注释信息有17 743个,将其分为25个基因功能大类,其中基因数目较多的分别是一般功能基因和信号传导机制的相关基因;在KEGG中涉及的相关通路可将其归为19个亚类,其中以代谢通路较为突出。此外,对云南火焰兰转录组Unigene进行CDS比对和预测,共预测到2 317条CDS,其大小主要集中在200~500 bp,占总CDS的79.41%。本研究可为云南火焰兰乃至火焰兰属植物功能基因的挖掘、利用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观赏海棠是指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中果实直径小于5厘米,其枝、叶、花或果实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其中包括多个种及种下变种和品种。观赏海棠从初春萌叶起,叶色多样,色彩斑斓,艳如朝霞。暮春繁花满树,花团锦簇,色泽艳丽。花谢后果实或火红、或金黄,可在枝头点缀到深冬,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同时有些品种还可做苹果的砧木、饮料、果脯、果干和中药材等的原材料,用途广泛,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唐、宋开始,我国历代海棠文化极为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