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68年Caspersson首先用荧光染料奎吖因芥2HCl(Quinacrine mustard 2HCl)对老鼠和人身上的细胞进行处理,发现在染色体上可以清楚地显出很多荧光带,把这个带叫做Q带。不久(1970)Parclue和Gall发现用Giemsa染料显带更明显。直到1972年法国人Vosa和Marchi才把这项技术应用在植物上。近年来我国先后报导了张自立的蚕豆,洋葱,姚珍的黑麦,以及谷明光的玉米等的Giemsa染色体显带的技术研究。 染色体是遗传密码的载体,使其分带是借助于酶、碱、酸、盐、温度等各种处理,再用染料染色,使其不同部位显出深浅不同的条纹,以此可更深入地研究染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Giemsa分带技术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在人类和动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和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发展。Yamasaki张自立的工作,证实植物应用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的可能性。徐道觉、施立明也用放线菌素D(aotinomycinD,  相似文献   

3.
自1970年Giemsa分带技术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在人类和动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和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发展。Yamasaki张自立的工作,证实植物应用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的可能性。徐道觉、施立明也用放线菌素  相似文献   

4.
甘蔗异染色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Giemsa C一分带技术显示甘蔗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结果表明,甘蔗异染色质含量平均为51%。不同品种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异显著。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最基本且较稳定的类型是着丝点区域为异染色质区。完全异染色质化的染色体常是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6.
两项技术的革新使小麦染色体组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一项革新是分带技术的应用,它使人们能够区分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还能逐一鉴别中期染色体。第二项革新是原位杂交程序的发展,它使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染色体结构,并且可以对单个染色体上的特定DNA序列进行物理定位。本文主要讨论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遗传、植物育种、基因定位分析和鉴定外源染色质导入方面的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应用是和E.R.Sears开创性的贡献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他的贡献.就不可能有小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分析野生大豆16份,半野生大豆5份和栽培大豆2份的核型。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染色体数目为2n=40,核型为2n=24m+14sm+2st(SAT)。虽然三者的核型相似,但单倍染色体组长是有差别的,经X~2测定表明,这种差异是由于种间差异引起。因此,大豆核型的研究,对探讨大豆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野生大豆中观察到一具有四随体类型,从进化观点看,具四随体类型较具二随体类型物种原始,同时为确定大豆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植物、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Giemsa—C带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带型极其相似,基本带型为:第一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着丝点带;第二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中间带;第三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端带;第四组4条染色体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9.
小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项技术的革新使小麦染色体组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一项革新是分带技术的应用,它使人们能够区分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还能逐一鉴别中期染色体。第二项革新是原位杂交程序的发展,它使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染色体结构,并且可以对单个染色体上的特定的DNA序列进行物理定位。本文主要讨论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遗传,植物育种,基因定位分析和鉴定外源染色质导入方面的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1992~1998年研究项目计划中,植物染色体组和动物染色体组被列为特别优先项目。目的在于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改良动植物,提高生产效率。植物项目总体目标:通过染色体上重要基因的定位与标记来促进植物(农作物、园艺、森林)基因改良;确定这些基因的结构,转移这些基因及调节基因来改进作物性状,在不影响环境的条件下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研究方向为:1.确定几种主要作物基因图谱,研究基因结构的遗传相似性和差异性。2.主要作物重要经济性状包括产量、耐热、耐冷和抗病、抗虫的基因结构研究。3.开发新的基因图谱…  相似文献   

11.
用Giemsa染色法分析了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除具有随体的第5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9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组型为2n=20=18m十2sm(SAT)。用Giemsa C—带技术观察了爪哇香茅的染色体带型。发现其全部10对染色体着丝点的两侧都显示C—带,大多数染色体显末端带,个别染色体显中间带和副缢痕带,第2、3、4、5、8、9、10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Giemsa带型相同,而第1、6、7对染色体各对的两个成员之间带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Ae.cylindrica染色体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高频率地发生染色体结构异常.利用这种染色体正在中国春中进行培育新非整倍体缺失系统的研究.目前,已鉴定、分离出约400个缺失染色体,约3/4的染色体为纯合体.部分缺失系统不仅单纯缺失,还有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问题,但大部分缺失系统可用于绘制染色体图谱.它们已被用于若干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多数DNA标记染色体图谱的绘制.今后,随着缺失系统数量的增加,普通小麦染色体图谱的绘制将有迅速的进展.另外,配子致死染色体也使附加于普通小麦的异种染色体发生断裂。利用这一方法,也可诱导黑麦及大麦的染色体产生缺失,绘制黑麦及大麦的物理染色体图谱。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了一种被称为HKG(HC1、KOH、Giemsa)的吉姆萨显带技术,此技术可用于小麦族染色体显带,也适用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的染色体显带。先用1-溴萘稀释液处理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遗传学会委托,北京、天津、江苏、湖南四省分会主办的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和染色体工程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1月8日至1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染色体分带技术和染色体工程方面的专家,教授知名学者及湖南省委,科委同志,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等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有著名遗传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鲍文奎先生,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新近我们从栽培大麦×普通小麦属间回交后代中获得的自变可育异质小麦后代的细胞学和生化学分析结果,异质小麦F_1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1~43,其中整倍体(2n=42)的频率为93.95%,F_1植株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时染色体的构型为n=21Ⅱ和n=20Ⅱ+2Ⅰ,示遗传型稳定。2n=42植株的染色体N——分带,其带型类似普通小麦,采用叶绿体组分Ⅰ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表明,杂种细胞质的遗传主要来自母本大麦,证明该异质小麦,就是大麦胞质小麦。大麦胞质小麦的表型,为完全自交可育,植株生长正常,早熟、千粒重高,在小麦改良中,有直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植物染色体分带是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这项新技术对于植物细胞学,植物细胞遗传学,植物分类学和农作物遗传育种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茶树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C带、G带、银染与小孢子减数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及其关键步骤,其中包括作者创新的高温G带诱导系列法和小孢子染色体改良涂片法。所有这些技术的特点是制片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技术不复杂。此外,还介绍了观察染色体数目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加速大麦育种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1年始,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大麦育种上应用研究,培育出矮杆,高产,抗病的大麦新品系“花94-30”一般亩产400kg ,高的亩产可达484.6kg,1996年全省对该品系开展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旱基因是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减少或免受胁迫损伤的保护机制。本文综述了大麦抗旱基因的种类、功能、结构以及基因的诱导和表达。同时总结了大麦抗旱基因在育种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大麦的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至于近年来新兴的染色体 Giemsa 分带研究,用于麻类作物的则更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