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玉米8个亚种,2个亚型的核型。所有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对染色体短臂均具随体。但臂比值不同,可区分为A1(m染色体)、A2(sm)、A3(st)三类。在核型中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数目,罕见栽培或原始类型多于广泛栽培的类型。玉米各亚种的核型进化的趋势是由对称向不对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照鹅观草属牧草的适宜剂量范围,以农艺性状优良的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竖立鹅观草(Roegneria japonensis)3个物种6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辐照诱变处理。设置0(CK)、50、100、150、200、250、300、400 Gy 8个剂量梯度,调查各剂量梯度下发芽情况和苗高。利用多靶单击模型建立发芽势、苗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剂量效应方程,计算6份材料的半致残剂量。结果表明: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苗期性状的半致残剂量存在差异,分别为69.91~121.93、143.24、172.51~176.81 Gy。本研究可为鹅观草属牧草辐照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乌审马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常规染色体制备技术,对内蒙古乌审马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审马染色体核型2n=64,雌性核型为64,XX;雄性核型为64,XY。32对染色体中,31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中,13对为亚中和中着丝粒染色体,18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较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端着丝点染色体。通过对乌审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其分子原位杂交及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鹅观草属牧草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范围,[方法]以农艺性状优良的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竖立鹅观草(Roegneria japonensis)3个物种、共6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辐照诱变处理。设置CK(0 Gy)、50 Gy、100 Gy、150 Gy、200 Gy、250 Gy、300 Gy和400 Gy 等8个剂量梯度,对各剂量梯度下的发芽和苗高进行考察分析。利用多靶单击模型建立发芽势、苗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剂量效应方程,计算6份材料的半致残剂量。[结果和结论]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苗期的半致残剂量存在差异,分别为:69.91-121.93Gy、143.24Gy和172.51-176.81Gy。本研究可为鹅观草属牧草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知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析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并进行显微摄影。结果:知母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K(2n)=2x=22=16m+6sm。结论:11对染色体中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对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未发现非整倍变异和多倍现象,核型不对称上属于为“2B”。  相似文献   

6.
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与扎矮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杂交后代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以风油精为预处理液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以亲本和普通山定子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株皱叶型株系均为四倍体,2n=4x=68。染色体均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10#、14#、15#、19#、28#、33#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44m+24sm,2n=4x=60m+8sm,2n=4x=20m+48sm,2n=4x=52m+16sm,2n=4x=56m+12sm,2n=4x=48m+20sm,核型分别为1B、2B、2A、2B、1A和1B类型;1株光叶株系为非整倍体,2n=43,核型公式为2n=22m+18sm+3st,核型为2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试验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甘薯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本研究以紫云红芯薯为试验材料,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云红芯薯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 x=44,染色体相对长度为(26±1.86)~(36±2.84),臂比范围为(1.00±0.16)~(2.36±0.4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96%,核型分类属2A型,其核型公式为2 n=4 x=44=6 m+2 sm+1 M+2 t。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8.
硬粒小麦染色体的FISH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灼  彭红  王亚  杨婷  彭泽  耿广东  张庆勤  张素勤 《种子》2018,(3):12-14,18
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硬粒小麦(Sauwne 20)染色体的FISH核型特点,为该种质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auwne 20包括14对染色体,Oligo-pTa 535-2红色探针信号主要分布在A组染色体上,而B组染色体上主要分布着明亮丰富Oligo-pSc 119.2-1绿色探针信号;根据这2种探针在Sauwne 20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其不同染色体进行准确地一一鉴别。Sauwne 20与中国春普通小麦的A组和B组染色体的FISH核型基本相似,但又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小麦材料间DNA重复序列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对采集自青藏高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玉树鹅观草(Roegneria yushuensis)、短柄鹅观草(Roegneria brevipes Keng)、曲芒异芒草(Roegneria abolinii var.divaricans Nevski)、紫穂鹅观草(Roegneria purpurascens Keng)、毛穂鹅观草(Roegneria trichospicula)、肃草(Roegneria stricta Keng)等鹅观草属6个野生种10个居群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POD)谱带特征分析,并以欧氏距离为遗传参数进行聚类分析,以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鹅观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鹅观草属野生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鹅观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种间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及相似程度上均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迁移率和酶带的活性上,据此可以区分不同种质的差异。同一物种的不同居群间酶谱既具有较稳定的相似性,有的具有细微差异。10份鹅观草属种质资源在相似系数为0.48的水平上可以聚为三类,大部分地理区域临近的种质材料可以聚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8)
以偏穗鹅观草(Roegneria komarovii)为试验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5 S rDNA、45 S rDNA以及重复序列pAs 1 DNA的定位,观察荧光原位杂交信号的分布特征以及信号的强弱,对偏穗鹅观草进行染色体配对以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偏穗鹅观草的染色体组总长度为104.785 μm,平均绝对长度为7.485 μ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2.030,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有0组,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1%,具有2对随体,分别位于第6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故偏穗鹅观草的核型公式是2 n=4 x=28=26 m(4 SAT)+2 sm,核型类型属于1 B型。2) 5 S rDNA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和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45 S rDNA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和第14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8对染色体检测到明显的pAs 1 DNA的荧光信号,大多分布于染色体的端部,少数定位于着丝粒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种诸葛菜变种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子先  贾勇炯 《作物学报》1994,20(5):595-600
对中国种诸葛菜变种群(色括原变种及三个变种)作了大样本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相对长度从长到短呈渐缓梯度变化,次缢痕位置大多出现在第11对染色体上,一部分次缢痕变化不定。臂比指数极端变幅大,按众数求得的染色体类型是:2n=24(2st)+6sm(2st)。核型对称性分析结果是1A-2A,属于最对称性。核中有较高频率的B染色  相似文献   

12.
节节麦与野燕麦8倍体杂种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Sch.2n=2x=14)与通北野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杂交,F_1自然加倍成8倍体,8倍体播成的F_2代,遗传性基本一致,PMC镜检表明,染色体数为2n=28Ⅱ。用F_2所结的种子进行根尖细胞核型分析,结果发现8倍体中包含有全套的节节麦和野燕麦的染色体。节节麦中有1对随体染色体.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野燕麦有3对随体染色体,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节节麦与野燕麦8倍体杂种,有4对随体染色体,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0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9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节节麦与野燕麦杂交合成的8倍体,是节节麦与野燕麦的双二倍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北美驼绒藜的4个世代进行了核型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北美驼绒藜各世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8,均为二倍体,核型公式均为2n=2x=18=18m,其核型均属1A型.北美驼绒藜的4个世代间无染色体数量变异,但存在结构变异,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绝对长度、染色体长度组成、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等方面,其中,染色体绝对长度变异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小伞山羊草染色体的核型特点。结果表明,小伞山羊草共包含7对染色体,其中1 U和5 U染色体各含有1对随体。分别以Oligo-pSc 119.2-1(绿色)与(GAA)7(红色)重复序列为探针对小伞山羊草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发现Oligo-pSc-119.2-1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及近端部,不同染色体之间的信号强度有所差别。(GAA)7信号主要集中于染色体着丝点附近,不但比Oligo-pSc-119.2-1信号的亮度高,分布丰富,而且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与Oligo-pSc-119.2-1信号互补。因此,同时采用Oligo-pSc-119.2-1与(GAA)72种探针能准确地辨别小伞山羊草的每对染色体,建立了小伞山羊草的FISH核型。  相似文献   

15.
陈辉  赵文阁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409-412
以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的鳃、肾及肠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用Leica显微镜进行观察,依据Levan等(1964)的分类标准进行其染色体的数目及组型分析。结果表明葛氏鲈塘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等于44条,n=22。染色体总臂数(NF)为82。其中,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8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为3对。核型公式为2n=36sm+2st+6t。根据染色体形态分析的结果,没有发现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利用AFLP技术对12个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居群和4个近缘草种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梭罗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不同生境及栽培条件对梭罗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梭罗草的育种提供帮助。本研究用38对AFLP引物对1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出122个多态性条带。12个梭罗草居群间的遗传同一性变异范围为0.683 7~0.885 9,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121 2~0.380 2,梭罗草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Gst=42.82%,大部分(57.18%)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海拔、生境及栽培条件都能够影响梭罗草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斜茎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杂交种(黄芪草)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芪草的染色体数目与父母本相同,2n=16,染色体基数为8,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2.79%~8.18%;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2.93;平均臂比为2.67;核型公式为2n=16 =6m+6 Sm+4St,与母本斜茎黄芪相似.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48-6257
中国的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其中野生鹅观草分布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川渝地区。为了解川渝地区野生鹅观草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为鹅观草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新型ISAP分子标记技术对80份来自于川渝地区野生鹅观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对引物共扩增出102条清晰可识别条带,多态性条带占93.14%。每个ISAP位点的PIC均值为0.255。聚类分析发现在GS为0.815处可将80份野生鹅观草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材料间的聚类与地理来源呈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鹅观草及小麦族类作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材料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ISSR标记研究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了解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拓宽牧草育种的遗传基础,科学指导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标记对鹅观草属20个种,6个变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的多态性较高,在20个引物中,有16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且重复性好的DNA片段,共产生125条DNA片段,其中10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3.20%;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10条DNA片段,平均7.81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188~0.879,平均值为0.375;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41的水平上,60份材料可以聚为5类,属于同种、同组、同系的不同材料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其他种的材料聚在一起,此外,材料的聚类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改良的去壁低渗法研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剂对菠萝蜜染色体制片的效果及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以0.002 mol/L 8-羟基喹啉与0.2%秋水仙素(1:1)混合液作为预处理剂,预处理3 h效果较好。菠萝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56,为二倍体,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构成,9号染色体上附着一对随体;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为2.08:1,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全组染色体的3.5%,属2A核型,核型公式为2n=2M+50m(2SAT)+4sm。该文首次发现菠萝蜜可能存在B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