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瘤黑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症状和危害、防治措施、接种方法、评价标准、抗性资源和抗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元春 《玉米科学》2002,10(4):073-074
玉米黑粉病在有些地区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发病损失很重,成为当地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只有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才是根本地、彻底地解决黑粉病为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陇东玉米进行产量调查时发现部分玉米制种田和生产田玉米黑粉病危害相当严重.分析原因由于玉米间、混、复种面积不断扩大,连作地逐渐增多推广品种个别对黑粉病抗性较差,加之生长季前期(4、5、6月)高温干旱,后期(8、9月)阴雨连绵时间长。给病菌孢子生长创造了有利时机。重病地块发病率50%以上.一般地块发病3%~20%之间,发病趋势全膜覆盖地重于半膜覆盖地,阳山重于阴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品种的增多,玉米瘤黑粉病在许多地方严重发生,区域不断扩大,损失日益增加,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武威市2005年玉米瘤黑粉病发生面积达2.98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0.5%,重发面积达到1.58万hm^2,  相似文献   

5.
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量及接种液预处理方法对大田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玉米瘤黑粉病的最佳接种时期为6叶1心期,最佳接种方法为孢子液注射法和菌沙法,注射法最适宜接种孢子浓度为7~8×103个/mL,孢子液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衡水市夏玉米主推的当家品种郑单958等种植时间较长、品种退化严重、种质抗病性变差,缺少高产稳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好的替代品种;并且近几年夏玉米生长期间降雨较多,瘤黑粉病、玉米螟等常规病虫害发生较重,防治需大面积使用农药,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品质和产量。玉米品种鑫丰388不但高产稳产,而且种子本身对瘤黑粉病、玉米螟有较高的抗性,可减少用药,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论春玉米区抗丝黑穗病杂交种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东北春玉米区,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较重,2002年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个别发病较重地块发病率达60%~7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笔者提出在春玉米区应重视玉米抗丝黑穗病的育种工作,通过改良抗病种质,注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选择,尽快育出高抗丝黑穗病的玉米杂交种,从根本上解决因玉米丝黑穗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抗黑粉病优质、高产夏玉米品种的田间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淑萍 《玉米科学》2001,9(4):073-074
近年来我区夏玉米发生黑粉病有逐年加重趋势,产量损失很大.2000年引进了部分优良杂交种与当地优质品种一起进行了抗黑粉病玉米品种的田间筛选试验,从中选出了6237、6238、沈单10、农大108和3303等5个适合我区种植且抗黑粉病等病害能力较强的优质、高产品种,为本地区今后有效减轻夏玉米黑粉病等的危害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种骨干自交系对5种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19个玉米骨干自交系抗5种主要病害进行鉴定研究。鉴定结果表明,19份材料中高抗弯孢菌叶斑病4份,抗纹枯病1份,高抗茎腐病12份,抗瘤黑粉病8份,高抗丝黑穗病3份。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对4种病害的兼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北地区广泛种植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进行了玉米苗枯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黑粉病的兼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能兼抗3种以上玉米病害的品种为金海5号、郑单21、豫玉29、农大108、3138、金海702、郑单958,上述品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9月对吉林省的长春、四平、延边和白城等9个地区25个市(县)、乡(镇)的生产田、吉林省区试和生试试验田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病样采集。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和灰斑病普遍发生,白城和松原地区部分玉米产区大斑病发病率高达100%,灰斑病发病率高达90%,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吉林省主要玉米病害。2007年许多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瘤黑粉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也较为普遍,甚至在某些玉米产区成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3.
玉米病害识别与防治刘东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农业局756200)1玉米黑粉病1.1症状病瘤多生在侧芽、雌雄穗的单个花和叶片上,除非受机械损伤,茎部很少形成病瘤。病瘤体积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可达10cm。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  相似文献   

14.
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方玉米锈病P[ucciniapolysoraunderw.]是近几年我国玉米主产区暴发流行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在重病区已上升为像大小斑病及弯孢菌叶斑病一样的新的主要病害。对锈病的发生情况、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危害损失、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以抗病育种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漯单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漯单9号是河南省漯河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两年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位于两年参试品种的第1位;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3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小斑病、大斑病、瘤黑粉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矮花叶病,活秆成熟,茎叶适宜青贮。  相似文献   

16.
李美佳  舒坤良 《玉米科学》2014,22(4):147-152
在简述我国玉米主产区利益流失根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以吉林省为代表的玉米主产区在商品粮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利益流失问题,探讨显性利益流失和隐性利益流失的形态,并以吉林省为例测算显性利益流失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构建玉米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明确玉米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主体和受体、补偿标准以及现金补偿与政策性补偿的运行机制及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20-2022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58份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58份鲜食玉米中未检测出高抗(HR)瘤黑粉病品种,1份品种原玉糯999表现抗病(R),占比1.7%;福甜73、白甜糯3号、白玉糯2020、甘糯2020等4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比6.9%;27份品种表现感病(S),占比46.6%;26份品种表现高感(HS),占比44.8%。对丝黑穗病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仅1份品种永糯321表现中抗(MR);其余20份和37份材料分别表现感病(S)和高感(HS),分别占鉴定材料的34.5%和63.8%。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疆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新引进玉米品种与SC704玉米从抗病虫性、抗倒伏、空秆率、籽粒产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认为,SC704玉米除不抗玉米螟外,抗丝黑穗、抗瘤黑粉病、抗倒伏、无空秆、早熟性好,产量较高,仍为南疆玉米主栽品种;性状较好的品种还有郑958、东单13、哲单101、豫98-2,这几个品种可以在新疆南疆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镇  姚峰  那桂秋  赵任飞 《杂粮作物》2002,22(6):357-359
目前辽宁省玉米大、小斑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青枯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顶腐病和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逐渐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把病害为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玉米育种上各学科要加强合作,联合攻关。要拓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强抗病基因的多样性。要明确抗病育种目标,培育水平抗性品种。在生产上要采用抗病品种,并注意品种搭配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0.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玉米种植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园  李波  郝艳睿 《玉米科学》2019,27(4):181-188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利用我国15个玉米主产区的2007~2016年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分类测算玉米种植技术效率、时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玉米主产区省份的生产种植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在玉米种植业中,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与直接物资与服务投入、提高种植规模达到适度规模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正向效应,传统玉米种植大省技术效率优势并不显著,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玉米生产种植技术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但差距逐渐缩小,具有趋同的趋势。技术进步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投入要素增加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推广扩散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玉米生产必须要转换新的增长动能,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应加强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