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对河西走廊3个生境不同生态型芦苇种群生殖分株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态型芦苇分株的株高生态可塑性要高于分株总生物量,芦苇茎生物量占分株生物量的比例最大。芦苇分株的花序长与株高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湿生芦苇和沙生芦苇生殖生长比率与株高呈现负相关关系,盐碱芦苇生殖生长比率与株高无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生态型芦苇分株总生物量和各组分生物量随分株高度的增加,及茎和叶鞘、叶、花序的生物量随分株总生物量的增加均呈现幂函数异速增长规律。土壤水、盐含量是造成影响芦苇生长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然条件下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混生和单生群落的生长进行探讨,研究混生与单生群落的生长差异及生长动态和策略。结果表明:混生芦苇生物量和种群密度的生长动态与单生芦苇趋势相同,但生物量9月前高于单生芦苇,而密度低于单生芦苇;基径和总叶面积的生长动态与单生群落趋势不同,基径呈升高型,总叶面积呈波动型。混生盐地碱蓬株高、相对生长速率、总叶面积及生物量的生长动态与单生盐地碱蓬趋势相同,总叶面积低于单生盐地碱蓬,6月后生物量高于单生盐地碱蓬;单生盐地碱蓬的密度和产量呈单峰型,整个生长季均高于混生盐地碱蓬。芦苇和盐地碱蓬的生长差异说明两者在混生与单生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策略,且两者的关系会随着生境的改善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莫莫格湿地不同盐分梯度对芦苇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莫莫格湿地盐碱条件对芦苇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于2010年在芦苇生长旺盛期,对不同盐分样地芦苇主要生理生态特征进行调查测量,包括株高、株数、生物量、盖度、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中等盐度(Na+含量在80.388mg/L)样地芦苇的株高和生物量等指标均高于低盐度(31.894mg/L Na+)或者较高盐度(258.490mg/L Na+)样地芦苇。而Na+含量在258mg/L时,样地芦苇的株高和生物量等明显低于中低盐度样地,说明较高盐度显著抑制芦苇的生长。Na+含量在258mg/L时,样地芦苇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高,表明此含盐量对芦苇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可能具有小幅促进作用,以减少盐碱胁迫对芦苇的伤害,这可能是芦苇长期适应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芦苇群落生长特征对水深梯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2010年间扎龙湿地不同水深环境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的生长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扎龙湿地芦苇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在8月末达到最大值;2010年芦苇生物量较大,介于1 591 ~3 828 g·m-2,与其他3 a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物量大小顺序依次是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在20~40 cm的水深范围内芦苇有最大的生物量.2010年株高最大,与2007年2008年比差异极显著(P<0.01),20 ~ 40 cm的水深有最大的株高.芦苇的密度变化在各年及各样方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呈现无规则型.研究区的10个调查样方随水深环境梯度变化,各样方物种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各相近样地间的Sorensen指数值均大于不相近样地间的值.水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较大,而旱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根系共生真菌对北方重要园林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生理生态效应。【方法】设置油松接种牛肝菌属Suillus sp.(Su)、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Pf)、须壳孢属Pseudopyrenochaeta sp.(Ps)、短梗蠕孢菌Pleotrichocladium opacum(Po)、斯氏曲霉Aspergillus spelunceus(As)和不接种对照(CK)处理,测定各处理油松幼苗的营养生长、根系形态、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等。【结果】(1)与CK相比,接种Su显著提高了油松幼苗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00%、31.57%和47.37%;而接种Pf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99%和36.84%;接种Ps显著提高了幼苗株高和地径,分别提高了10.96%和15.00%;接种Po的幼苗株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CK植株,接种As的幼苗株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低于CK植株。(2)菌根生长响应的结果表明,接种Pf、Ps和Su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正效应,且接种Su对油松幼...  相似文献   

7.
人为补水对扎龙湿地芦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5-月,测定了扎龙淹水区(RH)和非淹水区(RA)芦苇在补水前5 d、补水后10、20、30 d的株高、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为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对芦苇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RH和RA的对照组CH、CA.结果显示:补水前5 d.RH芦苇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RA,但株密度小于RA;补水引起RH芦苇株高、株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木兰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玉兰、紫玉兰和荷花玉兰3种常见木兰属园林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成株叶片的长、宽、面积及生物量,分析其叶片的表型可塑性和生长规律。[结果]3种植物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5.45%~57.50%。叶面积变异系数次之,为34.72%~48.44%。叶长、叶宽的变异系数均较小,为18.77%~28.28%。玉兰与荷花玉兰的叶宽与叶长呈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而紫玉兰呈直线同速生长;玉兰、紫玉兰的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呈直线同速生长规律,而荷花玉兰呈幂函数异速生长。[结论]玉兰、紫玉兰和荷花玉兰3种成株叶片在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生物量等数量性状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银川平原湿地芦苇群落的一个生长季的调查,建立总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与密度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200株/m2左右是银川平原湿地芦苇群落的最适密度;超过这个密度区间之后自疏作用有所体现;生境中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越低,芦苇密度越大,显示了无性系植株的r型增殖方式;本研究对于芦苇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中的合理密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博斯腾湖芦苇湿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博斯腾湖三大苇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特征及影响湿地芦苇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有效氮含量平均为142.59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0.11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81%,能够满足芦苇生长要求。⑵黄水苇区湿地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分别为0.93%和3.04mg/L,其与芦苇生物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西南小湖区及大湖西岸区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对芦苇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三苇区水中COD量和pH值对芦苇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⑶芦苇的株高、茎粗、节数等三种形态特征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芦苇的密度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1.
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生长及生殖分配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籽实成熟期间,广泛采集生殖分蘖株,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高度级别分蘖株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高与雌小穗数、小花数、穗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株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数、种子生物量呈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生殖分配Ⅰ平均(19.78±2.36)%,生殖分配Ⅱ平均(6.94±2.68)%,毛果苔草对有性生殖的投入极低.生殖分配Ⅰ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显著的幂指数负相关,生殖分配Ⅱ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毛果苔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表现出的规律性,反应了天然生境条件下毛果苔草种群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2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50 Gy60Co-γ射线对10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研究了 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为:结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有效分枝始节>株高>荚长>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宽>主茎分枝数.(2)分别从各品种的M2分离群体中选出株高、茎粗、结荚高度、百粒重、生育期、种皮颜色等一批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逐月对2015年定植的6个橡胶树无性系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进行测量,分析其月生长动态变化规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a间,6个橡胶树无性系的株高和茎粗月生长动态均呈现出“慢-快-慢”的节律,其中,2016年速生期集中在5-10月,2017年集中在7-10月。2017年(2龄),272号无性系的株高和茎粗生长均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生长势最好,而另外5个无性系生长相当。生长动态与气象因子结合分析得出,每年气温从4月开始上升,但此时苗木生长仍较慢,其主要决定因素是降雨量较少;而雨季降雨增多后,致使不同年份间苗木生长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苗木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过低且降雨过少导致的。大多数橡胶树无性系茎粗生长全年无休眠期,速生期集中在夏秋季,不同年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根据植胶区的气象条件和立地条件进行生态高效育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三工河流域3种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3种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气体交换参数,分析3种植物对不同土壤条件的响应以及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苇对不同的土壤环境适应能力最强,胡杨主要受水分影响,柽柳受到水盐及其他环境要素的共同影响,适合于水盐不要过高的地方;2芦苇和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充足时低于水分较低时,而柽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随土壤水分变化不大;33种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均随水盐含量减少而增加。芦苇在不同生境中均表现极强的生态适应性,胡杨的生理特性和分布范围主要受水分影响,柽柳在水盐生境中也表现为极强的适应性,其主要受干旱胁迫作用,在胁迫生境中3种植物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光能利用效率来抵御胁迫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品种多样性,以福油128(P1)、福油158(P2)、宁杂19(P3)、金油杂158(P4)和华油杂62(P5,对照)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饲料油菜品种在相同播种量处理下的株高、茎粗、SPAD值、单株干质量、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饲草产量。结果表明:收获时,P4的单株干质量与P5的无显著性差异;P4、P3、P2的株高、茎粗、SPAD值与P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油菜生长过程中氮磷钾养分含量下降,但养分累积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本试验中,P1的地上部鲜草产量最低,为46 200 kg/hm~2,P5的鲜草产量最高,为57 200 kg/hm~2,P3、P4的鲜草和干草产量与P5的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P4、P3、P2可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Brachytic stem is a major trait in plant type .of soybean and its yield potential may be higher under high popul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normal stem.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152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famili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Bogao (normal stem) and Nannong 94-156 (brachytic stem) were used to map genes and QTLs of three plant type traits and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brachytic stem on agronomic traits such as yield. The prim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rachytic stem (sb) and determinate growth habit (drl) were mapped on linkage groups B2 and L, three major QTLs related to plant height were detected and mapped on linkage group L near drl, another minor QTL was mapped near sb on linkage group B2-1. Lines with brachytic stem had shorter plant height, lower biomass, yield, harvest index and pods per plant, and essentially no differences in days to maturity and 100-seed weight when compared with normal stem lines. It was obvious that the effect of brachytic stem on yield was due to the decreased height, biomass and harvest index.  相似文献   

19.
以3种茎色类型的田七苗为试材,分别测定其苗期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紫色茎秆田七苗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株高、茎粗均大于绿茎和过渡茎,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整体上比绿茎和过渡茎的高,不同茎色类型田七苗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别不明显,紫色茎秆田七苗的丙二醛含量整体上比绿茎和过渡茎的低,说明紫色茎秆田七苗具有叶片宽大、株型粗壮的农艺特性优势,且抗逆性和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潜力高于绿茎和过渡茎。  相似文献   

20.
芦苇资源的生态管理与芦苇的高产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湿地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健康诊断,揭示芦苇生长发育和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实施有效的生态管理是维持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芦苇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根据芦苇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和需水规律,对苇田实施排灌管理,调整土壤氮、磷、钾比例,是提高芦苇产量的关键措施。此外,芦苇的生长量与年有效积温及无霜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