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粮中添加NSP酶对长毛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毛兔饲料除了含有能被利用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某些抗营养因子(ANFs),诸如以β-萄聚糖、木聚糖和纤维素为主的非淀粉多糖(NSP),这些抗营养物质不仅自身难以被长毛兔利用,而且还极大地限制了饲料中其它有效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造成兔饲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性能不佳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NSP酶制剂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淀粉多糖(NS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麦类等谷物中的抗营养因子,影响单胃动物对这类饲料的利用,NSP酶制剂含有可降解这种抗营养因子的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畜禽饲料,以提高麦类等饲料的利用率。NSP酶制剂虽已有不少在仔猪生产中应用的尝试,但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具有特殊的生理状态,因而NSP酶制剂的应用也有很多不同于育肥猪的特殊性。简要介绍了仔猪消化生理特点,综述了NSP酸制剂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麦类饲料中粘性多糖的抗营养性及多糖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类饲料电含有抗营养因子——粘性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限制了该类饲料的使用量。添加酶制剂可提高这些饲料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麦类饲料中粘性多糖的含量、抗营养特性,酶制剂的应用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添加粗酶制剂对罗曼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清吉  刘春燕 《饲料工业》1999,20(10):24-25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对饲料的需求也日渐增多,由于鸡的消化道较短,排空速度较快,以及饲料中含有某些抗营养因子如植酸、β-葡聚糖、戊聚糖、果胶等不仅自身难以被消化,而且还影响机体对其它养分的消化吸收。如何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已成为国内外营养专家和饲料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外已成功地在饲料中添加粗酶制剂来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和破坏这些抗营养因子,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试验拟通过测定蛋鸡常用谷物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磷、水溶性戊聚糖、总戊聚糖的含量,并测定Avizym…  相似文献   

5.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补充动物体内酶原的不足,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饲用酶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之一。1饲用酶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1.1提高饲料中非淀粉多糖和蛋白质利用率动物体内存在的酶,对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起到降解作用,所以必须在饲料中添加专一的酶来提高这些营养的消化率。例如谷类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在单胃动物消化道前端不能被利用,如果加入专一酶制剂使其分解,就可使饲料中潜在的能量发挥作用。1.2提高饲料中磷、钙等的利用率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或植酸盐的形式存在,植酸可与钙、镁、铜…  相似文献   

6.
抗营养因子是影响和降低饲料中各养分利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酶制剂之所以能显著提高某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机理之一是它能够消化溶解某些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动物的消化机能,提高代谢水平,弄清楚抗营养因子与相对应的酶的关系。对于如何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来选择日粮类型以及如何根据需要来选用酶制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饲料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饲用酶制剂的发展在辅助动物消化、提高动物消化能力、改善饲料利用率、消除抗营养因子、扩大可利用饲料资源范围、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源酶制剂通常用于补充动物胃肠道内源性消化酶、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这在单胃动物的饲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酶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酶制剂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外源酶制剂在提高牛的生产性能方面做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对羊的生产性能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试验通过研究外源多糖降解酶对羔羊增重的影响,为羔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动物机体内几乎所有的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具有补充动物机体内源酶的不足,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酶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酶制剂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反刍动物。国内外的反刍动物营养专家对外源酶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1酶制剂的种类及作用饲料工业的酶制剂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现代生物技术和发酵工艺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从微生物中大规模提取酶制剂提供了方便。酶制剂的种类非常多,目前已知的酶制剂有近百…  相似文献   

9.
<正>1饲料中为什么添加酶制剂?1.1补充内源酶的不足(主要针对幼龄动物),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1.2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可消化利用性。抗营养因子是指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存在以不同机制影响动物对其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物质的总称。由于这些抗营养因子通常都是多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因此又称为非淀粉多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NSP。2关于酶制剂效果的问题当前饲料中使用酶制剂已经是非常普  相似文献   

10.
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饲料中,它们是饲料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是植物正常生长、抵御天敌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它在动物体的消化道内干扰养分消化、吸收、利用。研究抗营养因子对于提高动物饲料的利用率和饲料报酬,开发饲料新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意义重大。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技术法。本文拟对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消除方法作一论述。1抗营养因子种类、分布以及作用目前没有统一的ANFs分类的标准。根据对饲料和动物的作用大致分为5类。1.1抑制蛋白质消化的物质(1)蛋白酶抑制因子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