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沈137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优良玉米自交系沈137是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一个王牌自交系,它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突出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目前由沈137组配的沈单10号、沈单13号、沈单14号、沈单16号、沈玉17号、沈玉18号等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460多万hm2,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1品种来源及德育经过 沈玉17号(原沈试1002)号组配于1997年,亲本自交系为沈151和沈137,均为自选系.其中沈151来自沈2805×丹340的二环系.沈玉17号为黄色马齿型晚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的保绿性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3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叶片的保绿性鉴定表明,大部分自交系保绿性一般或较差,筛选出4份保绿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沈3195、沈137、齐319和178。采用40对玉米的SSR引物对30份玉米常用自交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4份保绿性自交系分布在旅大红骨和PB种质群,可用于改良类群内其他材料的保绿性;保绿型自交系沈137、齐319、178来自PB种质,可用来组建保绿群体。  相似文献   

4.
登海3686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玉米育种中心以DH41和自交系沈137杂交组配而成。其中DH41为自选系,沈137为外引系。2002年海南测配。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紧凑型自交系豫82、平展型自交系沈137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成功克隆了与水稻Dwarf基因同源的玉米Dwarf2基因,该基因水稻上通过参与BR生物合成途径调控其株型形态建成。序列分析发现,玉米Dwarf2基因cDNA序列全长1 501bp,开放阅读框1 398bp,编码465个氨基酸。与水稻Dwarf基因的同源度达8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豫82、沈137中Dwarf2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3~4叶期表达量低,8~12叶期处于表达高峰,13叶期后表达量逐渐下降。沈137中表达量较豫82高;就不同器官来说,沈137在叶片、叶枕、叶鞘、茎尖等器官中表达量较豫82高,其中,叶枕处ZmDwarf2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叶鞘上ZmDwarf2表达量相对较低。可以推测,基因ZmDwarf2可能参与玉米中BR生物合成途径,进而调控其相关株型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6.
沈单16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选的自交系沈137和外引自交系K12组配的普通玉米杂交种.沈单16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2000~2003年沈单16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300万hm2,是我国目前年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之一,并且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沈玉20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杂交种。母本为沈139,父本为沈151。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周晶  潘士荣 《杂粮作物》2007,27(4):277-278
玉米杂交种沈玉27号组配于2004年,母本沈9901和父本沈163都是自选系,200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沈玉27号糯性强、皮薄、口感好,2005~2006年两年平均产量9 364.5 kg/hm2,比对照垦糯1号增产8.65%。沈阳地区播种至采收鲜果穗的生育期为81 d。  相似文献   

9.
沈玉29号(原沈试3017)组配于2003年,亲本自交系为自选系沈3336和自选系沈3267。200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该杂交种具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籽粒赖氨酸含量较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为黄色半硬粒型晚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P群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与温带骨干系相比,P群自交系苗期叶色、叶鞘特征特性明显,株型缺乏紧凑类型,生育期偏晚,单株产量低,抗性强,子粒百粒重和容重较高。P群自交系的光敏感反应主要表现在与营养生长相关的几个性状上,如株高、穗位和雄穗分枝数等。在生殖生长性状上光敏感反应比较迟钝。在温带玉米区适应性较好。但是一些P群自交系如沈137、齐319、1127等各项指标光周期敏感仍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